赣南地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分析

2020-05-20 03:36黄贤平谢树华江丽玲刘春云龚享文王四海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赣州市胸部影像学

黄贤平,谢树华,江丽玲,刘春云,龚享文,钟 万,王四海,刘 辉

(1.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赣州市呼吸病研究所;2.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国武汉市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暴发以来,截至2020年3月3日,全国31个省市共报告确诊病例80 303例,疑似病例587例。确诊病例中,重症6 806例,康复出院47 327例,死亡2 947例。在这些病例中,儿童患者占比不高,然儿童群体仍然易感,关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国内外相关诊疗指南仍在不断更新,目前大部分病例数据资料均来自重度疫区武汉,非武汉地区相关资料报道较少,赣州市COVID-19患者以输入性病例以及聚集性病例为主,约占总数(90%以上),以成人患者为主,儿童病例较少,共6例,且均是由家庭集群暴发和外来病例引起,这些特点与全国大部分地区情况相似,因此,本研究对本区域儿童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同行提升对儿童COVID-19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认知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2月经RT-PCR检测显示SARS-CoV-2核酸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病史、流行病学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的影像学资料。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4月~16岁。

1.2流行病学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是否武汉生活史及相关人员接触史。实验室检查:收集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

1.3CT检查方法Philips Ingenutity 螺旋CT扫描,患者采取仰卧位,于吸气末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层厚为1.25 mm,管电压 120 kV,管电流 100 mAs 。检查前告知所有患者检查全程必须戴口罩并签署患者告知书。技术人员做好防护措施,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每次接触患者后都要立即进行手部消毒和清洗。患者进出检查室都要进行手部消毒。检查结束后对空气、设备及地面进行消毒。患者所有的废弃物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流程进行处置。

1.4CT图像观察内容6例患者的影像图像由两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在PACS工作站独立分析,对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缘、密度进行评价。对于复查者的CT影像,均与患者前片进行比较。最终结论综合两名医师意见,综合得出结论。

2 病例资料

2.1流行病学情况6例患者(83%)有5例是家庭聚集性传播、1例患者(17%)是通过与其他确诊患者密切接触感染;3例有发热和咳嗽症状(50%),2例患者(33%)仅有发热症状;无症状者1例(12%)(见表1)。

2.2实验室检查情况所有患者的最终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5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1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升高,所有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减低,6例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升高不明显(见表1)。

2.3影像学表现影像学表现为早期以磨玻璃影为主;有2例患者无胸部影像学改变,3例患者胸部CT提示异常(均为磨玻璃影),1例患者仅有胸部DR影像(典型病例见图1~图3)。

表1 6例患儿临床资料

图1 4月零4天婴儿的CT影像

患儿,女,4月,发热、咳嗽2 d;1月30日CT(A、B、C):左下肺见少许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2月9日CT(D、E、F):左肺下叶小片影吸收基本消散,未见新病灶。

图2 16岁新冠肺炎患者的CT影像

患儿,男,16岁,发热2 d:2月12日胸部CT(A、B、C):两肺可见散在磨玻璃样影;经治疗后2月18日复查胸部CT(D、E、F):磨玻璃影明显吸收。

图3 3岁3个月婴儿的CT影像

患儿,女,3岁3个月,发热、咳嗽3天,2月11日胸部CT(A~C):两肺见散在磨玻璃影。2月28日复查胸部CT(D~F):原双肺感染病灶吸收好转,基本吸收。

3 讨 论

自1月20日深圳报告首例儿童确诊病例以来[1]在中国已报告了数十例1个月至17岁的确诊病例[2]。目前的研究表明,SARS-CoV-2可能起源于野生动物,但确切来源尚不清楚。SARS-CoV-2感染的患者是主要的感染源。但我们不应忽视无症状患者,这些人群可在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目前报道数据显示,大多数儿童患者均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或属于家族性聚集性病例[3];各个年龄段人群对SARS-CoV-2都易感,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易转变为危重病例。到目前为止,所有实验室确诊的SARS-CoV-2感染的小儿病例均为轻度病例,没有死亡报告[4]。

大多数感染儿童有轻微的临床表现。他们没有发烧或肺炎症状,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康复。很少会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截至2019年,未发现感染SARS-CoV-2的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呈阳性;也未报告新生儿病例。来自成人的数据显示,重症患者通常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休克、难治性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5-6]。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儿童死亡的报告,但应该强调潜在的死亡风险。虽然儿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比成人患者相对温和,但在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流行期间,受感染儿童也出现了ARDS和死亡病例[7]。

在本组的6例患者均为轻症,经治疗后病灶迅速消散,预后较好,虽然儿童表现轻症感染,但在临床病愈后依然存在病毒持续排泄,因此,不能忽视对轻症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以免成为社区感染的传播源[8]。本次研究表明病灶多分布于双肺,所有病例均有磨玻璃成分,而肺部实变病灶在重症患者中更常见。小儿新冠肺炎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多数为家庭聚集性发病,临床症状与肺部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良好;其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位于肺底胸膜下,多数病灶范围小,较局限,少数范围广,且部分患儿表现不典型,甚至无症状,与儿童冬季其他肺炎难以鉴别,确诊中需要结合核酸检测和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分析[9]。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应予以高度关注,对于儿童SARS-CoV-2感染的认知还需要不断积累、总结与完善。因赣南地区属于低风险疫区,病例类型以轻症患者为主,样本量相对较少,本研究侧重于分析赣南地区儿童轻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旨在为广大低风险疫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赣州市胸部影像学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