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仍见月圆日

2020-05-20 15:04戴娜
金山 2020年5期
关键词:馄饨月饼爷爷奶奶

戴娜

那些日子里,逢上十五,人总不住地仰头赏景,好似阔大苍穹潜藏神秘磁力。在你我眸中,天际是一片染了浓黑墨汁的柔柔绢绸,蜿蜒翻腾,袅袅曲折,蔓延发散,抚平内心褶皱。皓月悬垂,晶莹剔透,柔光融融,氤氲和气,犹如宝镜。人们陷入这鹅黄月色里,团聚一堂,谈天说笑,陶情适性,赏月尝饼,乐乐陶陶。这是个极美好的节日,它唤得游子归乡,点燃家中和气。

自打我在外求学,已接连缺席了三年的中秋团圆饭。

本该与亲人携月作伴的日子,却因为假期的局促,失了纯粹。不是与朋友同行游玩,便是闲卧宿舍,借书籍与手机,随意消遣。若一时兴起,便拆开父母遥寄的各色月饼,胡乱吃一番,也算精致地过个节了。中秋的真切寄托与深远情意,早在不断成长中流失殆尽,那份值得呵护的仪式感,在岁月辗转中相继消磨,变得稀稀落落,破碎一地,失了光彩。

这年与往年无异,慵懒地蜷缩宿舍,平淡度节。犹记从前十五那天,下午时分,风仍和煦,我们不约而同赶往爷爷奶奶家,与时隔数月未见的亲戚寒暄嬉闹,互述近况,分享趣事。老人家沉浸于节日的欢笑氛围里,最为乐呵。爷爷每次还不及我推门下车,就遥遥招手唤着:“啊呀,来啦!”等我走近,先是睁大眸子细细瞅瞅,而后眯起眼上下望望,满意地在嘴角撇一抹笑,拍拍我的肩膀,眉开眼笑说:“又蹿了不少!”记忆中,我从未与爷爷奶奶同住,自小和外婆外公较为亲近。爷爷家,唯有重大节日,才赶回去一趟,离开时,也匆匆忙忙,不长居。孩子的成长,总是奇妙且不经意的,因此爷爷每次见我,都好似我换了个模样一般。

那些午后,伴着初秋的爽朗,迎着清远微风,安闲惬意。爷爷家门前有两湾小湖,涟漪泛泛,宁静柔和,村民们总爱踏上湖岸边那块延伸出的大理石板,蹲下淘米、浣衣,互道近来听闻的轶事,互享这缠绵湖水。这水是极有人情味的,时常能见到水面零零落落起了浑圆可爱的小凹陷,朝四周弥漫、扩散,又立马自我愈合,平静如初。我知道,这是水下的鱼群在玩耍吐泡。这湖,蕴养了一批活泼灵巧的鱼儿。爸爸和姑父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恰好的闲暇,取了小凳,朝岸边一坐,钓线一甩,专心致志,屏气凝神,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架势,一坐就是一下午。这个时候,女人们都在为晚餐忙碌,揉皮剁馅,包馄饨。只要一家人欢聚一堂,饭桌上就少不了它的踪影。我们那儿都是以馄饨作十五夜的正餐,以月饼为饭后甜点。馄饨小小一只,玲珑可爱,像小船儿,更像滚圆的元宝。皮虽薄薄一层,却韧性十足有嚼头,再裹入满满一勺调足了味儿的馅,两手一卷、一抻、一拐、一捏,便成型了。再将个个有派头的馄饨沿着筛子边沿按秩序摆放,不一会儿,就摆了满满一层。待到晚饭时,将其囫囵赶尽热浪翻腾的滚水里,肆意搅动两番,蒸腾片刻,便可用漏勺一网打尽,捞入碗中。这时的馄饨微微胀起,簇拥一处,更显白嫩,再舀上一勺提前调制好的酱汁均匀淋上,浓汤白果,足以使人垂涎了。

那些夜晚,饭毕我们仍围坐一桌,有一句没一句地互相搭话。记得有一年月圆日,哥哥购得一款时下流行的数码相机,灰黑色的塑料外壳,握在手里极小一个,很是轻便,那晚他硬拉着我们站在厅堂的装裱字画前合影留念。你一张,我一张,我们在闪光灯的不住眨眼下自由摆出造型,并肩欢笑。如今,手机轻轻一划便可满足拍照需求,那台轻巧的小相机、那些尘封的照片,也早已不知去向。

九月逢初秋,月正圓,天正朗,风正清,蟹正肥,心境正舒爽。九月逢开学,家中青年,收拾行装,背上行囊,神采奕奕,外出求学。九月遇中秋,传统佳节,四面八方,齐聚一堂,和乐融融。来年的九月,来年的十五日,又会是怎个模样?

猜你喜欢
馄饨月饼爷爷奶奶
中秋节里吃月饼
月饼
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向爷爷奶奶致敬
一起来做月饼吧!
我的爷爷奶奶
月饼你喜欢啥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