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度"课堂出彩

2020-05-21 16:23杨传年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课堂道德与法治

杨传年

【内容摘要】本文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发展,围绕立德树人、人文关怀、弘扬传统、创新课堂四个维度,探寻课堂教学,赋予课堂魅力,实现教学有“度”,课堂出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立德树人人文关怀 弘扬传统 创新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展的一种关系。当前,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也就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时代要求,把握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立足学生发展,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教学有“度”,方能课堂出彩。

一、牢记立德树人,标出鲜明的态度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新课程主张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由于受到升学这个指挥棒的影响,唯分数论依然是当前多数人评价道德与法治教师课堂好坏的标准。这种单纯以应试教育作为教学动机的课堂,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更多地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弱化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引导;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背离了该学科的本质属性,也违背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宗旨;肯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作为新时代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升学和育人的选择中间做好平衡,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课时《关爱他人》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真实故事:2017年5月8日,在河口第二小学旁边鲜果店对面路边,一位老人骑车摔倒后晕倒在地。五分钟后,一位骑电动车的女孩路过此地……讲到此处,我设置冲突,提出问题:我们听说过救助老人反被讹诈的事情,如果你是那位女孩,你会怎么做?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点说要施救,有的说不敢施救怕被讹诈……那究竟该怎么做呢?故事中的女孩给出了答案:她看到老人后立即停下车,查看老人情况,买来速效救心丸,还为老人做心肺复苏、打电话联系家人和救护车,直到老人家人赶到,女孩才默默离开。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关爱他人,与人为善,这也是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要求。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立德树人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彩的根本要求。

二、不忘人文关怀,传递心灵的温度

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道德与法治课应该是饱含情感,触动灵魂,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课。不能只为应试,仅仅传授冰冷的知识,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要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带着暖暖的爱意,让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让每一束阳光都能照进孩子们幼小的心房。在这里,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尊严,都能体会到平等,都能受到教师应有的关注;这才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最好的注解。教师的心灵要有温度,要带着真诚、信任、公正、鼓励和关爱等,与学生进行零距离的交流,用人格魅力和美好的情感去影响每一个学生。我班有位学生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虽然戴上了人工耳蜗,解决了听力障碍,但是说话口齿依然不清楚,妨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流,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我从他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自卑。为了让他重拾信心,走出孤独,克服自卑;课堂上,我经常让他回答问题,并与他进行交流沟通,走进其心灵的深处。在我日复一日的鼓励、交流和肯定中,这位同学变得开朗多了。对于班级一些特殊的孩子(诸如身体残疾、家庭贫困等),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要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人文关怀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彩的课程属性体现。

三、弘扬优秀传统,彰显足够的厚度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为广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方向,也明确了课堂教学应该包涵的重要内容。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这方面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学会辨識,自觉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侵蚀,保护肌体的健康,净化纯洁的心灵,积极追求向真、向善、向美的生活,有利于他们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也必将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能够绵延不绝地传承发展下去。教师应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厚实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三课时《诚实守信》时,我给学生们讲了“曾子杀猪” “季布一诺”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为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重视诚信教育,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社会信用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在课堂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显现出来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彩的底色彰显。

四、创新课堂教学,富有独特的亮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评价标准应该是多个维度的,但是一节能被听者记住的课,肯定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地方。道德与法治学科优质的课堂教学既要能体现出学科特点,同时也离不开教师恰当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彰显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亮点,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该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

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课时《谋求互利共赢》时,我结合本课教材知识点布局和学生的认知,创新运用了的“创设情境——启发思考——探究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创设情境: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很多国家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其次启发思考:“环境问题为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教师接着引导: “面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教师穿插“独行快,众行远;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等格言、警句,启发学生领会它们蕴含的思想,使学生认识到:针对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只有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必然选择。最后探究解决: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行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质量。不断创新课堂教学,使课堂富有特色,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出彩的亮点体现。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要以谦卑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好学的精神,深入探究课堂教学,在变革中求进步,在创新中谋发展,做到教学有“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实验初中)辩证评判,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内容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辩证評判,促使学生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在阅读史料中分辨真伪,在联系生活中展开比较诠释,在基于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分析,在整合事件的过程中进行统一分析。这些方法都能提升学生辩证判断的能力,让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辩证评判历史解释能力高中历史

历史解释能力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对历史材料进行解读的能力,在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事实进行客观评价,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想法融入到历史解释中。然而,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在展开历史评价的过程中都缺乏客观性,不懂得怎样辩证地展开评价。我在教学中尝试采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辩证评判能力,让学生尝试找出史实,归纳出叙事者的态度,并在基于历史背景的情况下对相关的史实进行解释。这样才能更辩证地展开历史解释,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一、阅读史料,分辨真伪

在组织学生展开历史解释的过程中,要提高其辩证评价的能力,首先要做到就是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历史接触面,只有多接触历史文献,学生才能更客观地展开评价,通过分析对比的方式找出哪些是真实的史料,搞清楚叙事者的态度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历史解释,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才能有所提升。

在学习“抗日战争”的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和抗日战争有关的历史资料,此后则鼓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我设置了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搜索: “有不少日本右翼分子篡改了历史书,否认了南京大屠杀的行为,你认为要怎样利用史料证明日本曾经犯下的罪过呢?”我鼓励学生首先尝试找到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史料,然后展开积极阅读,尝试用标注法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并围绕若干问题展开分析,包括: “这些史料是何时出现的?它的作者是谁?这些史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怎样?这些史料在论述南京大屠杀的时候是否十分完整而客观。”最后我又鼓励学生根据收集的史料尝试展开历史解释。

在指导学生展开历史解释时,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丰富而恰当的史料,让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其次我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历史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人物展开自主搜索,并通过辩证评判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搞清楚哪些史料的真实性更高一些。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阅读,一边阅读一边解决问题,并尝试撰写读书提纲,这样能更方便进行比较和分析,容易分辨史料的真伪。

二、联系生活,比较阐述

在组织学生展开历史解释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归纳出叙事者的态度,我还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分析,展开比较阐述。我要求学生思考一下不同时期发生的相似事件,对比一下这些看似相同的事件其发生发展有什么不同之处,并在这基础上展开历史解释。

在学习“开创外交新局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尝试撰写表格,展开对比分析,先说说中国开创新的外交局面之前的外交情况是怎样的,然后再列出表格说说为了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美两国做出了哪些努力?学生整理了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等事件,发现中美从兵乓外交打开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到正常建交,中间相隔了8年。我鼓励学生思考:“为何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才能正式建交呢?”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结合现在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我国现在和日、美等国家的外交情况是怎样的呢?和七十年代相比,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出现了新的变化呢?”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比较阐释。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展开辩证评判的难度比较大,因为生活情境的差异,缺乏真实的经验,所以不免用自己的经验和见识来揣摩他人的想法,但是这种揣摩是十分容易产生误解的,很难做到和他人心意相通。所以我在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比较阐述的时候,要求学生站在中立的角度,尽可能地创设当时生活情境来分析,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想法掺入其中,这样才能提升辩证评判的能力。

三、结合背景,务求合理

历史解释是在一定的视域之下的,因此虽然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却不能认为对历史的解释是随意进行的,因为真正的历史解释是不能脱离开特定时空背景的,是受到视域限制的。因此我在组织学生展开辩证评判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了解事件发生地的情况,也要了解一下当时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才能更为合理。

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鲁迅说过的一段话,鲁迅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你是怎样理解鲁迅的这段话的呢?鲁迅对中国古代的发明持有怎样的态度呢?若脱离当时的背景,学生就会认为鲁迅看不起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对其全盘否定。但是若学生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则会发现,当时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但是国民党却还在搞内战,因此鲁迅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讽刺国民党不用武器抵抗外来侵略,并非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的发明。此后我还鼓励学生思考: “那么,鲁迅的评价是否有一定的客观性呢?中国古代的发明是否停滞不前呢?”这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组织学生围绕史实展开辩证评價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首先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分析一下该人物为何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有这样的行为,说这样的话语。我还会设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层层递进地展开分析,促使学生在步步追问的过程中,将思维带入到更深的境界,提升辩证评价的能力。

四、整合事件,追求统一

历史学家卡尔认为历史就意味着结束,作为历史事实身份的关键就在解释这个问题上,解释这一因素深入到每一件历史事件中。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历史教学的重点就是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我在指导学生展开历史解释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抱着辩证评判的态度展开解释,尝试将整个事件中的各种因素都整合在一起,尝试追求统一辩证地分析。

在指导学生学习“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点,回顾前几节课中涉及的秦朝、汉朝、唐朝等时间段的政治制度,并尝试自主绘制表格,进行辩证评判。我鼓励学生思考:”虽然历史朝代不同,政治制度名称不同,但是在制度的演变中你有没有发现共同的发展规律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带着辩证统一的思想去整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学生发现,中国古代的皇权和相权之间出现了斗争,相权不断分化,皇权不断得到加强,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发现虽然历史朝代不同,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是有着规律性,只要认真思考和总结能从中找出相关的规律来。

在展开辩证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通过整合历史事实能概括出一定的历史规律。我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再通过辩证评价的方式找到各种史实,用来回答自己的问题。

辩证评判是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对事物有所肯定,同时又有所否定,把握住内外矛盾的思维形式。在展开辩证评判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评判的形式是辩证的,内容也是辩证的,其次还要注意把握好事物的内在矛盾,并认识到对象的矛盾对立,搞清楚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注重辨析个别和一般、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我在指导高中学生展开历史解释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其辩证评判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客观地展开评价,提升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东亮.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12):32-33.

[2]谢章芳,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以人教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2):40-42.

[3]黄桂贤、田效松.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1):114-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课堂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形势下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构建探索
初中政治创新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引导探究创建“新”的语文课堂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浅析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