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

2020-05-23 06:23邱烈峰
医学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文科生师范院校师范生

肖 爽 邱烈峰

信阳师范学院,信阳,464000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其健康状况备受关注。《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7)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人口健康素质的必要手段之一[1]。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或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能力[2-3]。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健康状况。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间接影响着未来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因此,本研究对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4-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要求河南省某师范院校两个公选课班级学生每人随机调查本校3-5名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7份,回收率为96.4%;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率为91.7%。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2015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修改,编制《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康素养内容两部分。健康素养内容涉及3个方面(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涵盖了6类健康问题(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采用自报的方法确认调查对象是否患有慢性病。最后依据得分情况进行判断。实际得分达到该项总分80%及以上者,判定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是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Excel 2007录入有效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共调查1100名大学生。其中男生175人,女生925人,与该校男女生比例基本接近;大一学生891人,大二学生209人;文科生681人,理科生419人;平均年龄为(19.75±0.96)岁。

2.2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及分布

本次调查发现,在满分为65分的情况下,该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平均得分为(46.32±6.76)分,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得分52分以上)的大学生仅有238人,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1.6%。

从分布来看,女生的健康素养水平(21.9%)高于男生(20.0%),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素养总体平均得分上女生(46.63±6.34)高于男生(44.69±8.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74,P<0.01);文科生的健康素养水平(25.6%)高于理科生(15.3%)(P<0.01);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大学生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

调查问卷中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3个方面健康素养的满分依次是29分、20分和16分。该师范院校大学生3个方面健康素养的平均得分依次为(20.67±3.14)分、(13.91±2.81)分和(11.74±2.45)分;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依次为17.2%、28.8%和42.0%。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方面,文科生(19.1%)高于理科生(14.1%)(χ2=4.573,P<0.05);男女生之间、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方面,文科生(32.3%)高于理科生(23.2%)(χ2=10.599,P<0.01);男女生之间、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方面,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男女生之间、大一与大二学生之间、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之间以及是否患有慢性病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

调查问卷中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健康信息这6类健康问题的满分依次是9分、7分、14分、14分、14分和7分。该师范院校大学生的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平均得分依次为(6.70±1.52)分、(4.85±1.46)分、(8.64±2.02)分、(11.74±2.17)分、(9.17±1.96)分和(5.22±1.47)分;6类问题的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是24.1%、33.5%、8.8%、63.4%、9.6%和34.5%。在分布上,文科生的科学健康观素养水平(27.6%)高于理工科生(18.4%)(χ2=12.083,P<0.01);大一学生的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33.8%)高于大二学生(21.7%)(χ2=15.797,P<0.01);文科生的安全与急救健康素养水平(67.4%)高于理工科生(56.8%)(χ2=12.553,P<0.01);大二学生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41.1%)高于大一学生(32.9%)(χ2=5.119,P<0.05)。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大学生在其他同类健康问题素养的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该师范院校大学生3个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

注:与理工科生相比,aP<0.01。

3 讨论

3.1 该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较低

个体健康素养直接影响其健康结局,健康素养也成为衡量民众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调查发现,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1.6%。这一结果虽然比2017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4.18%)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4],也低于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5]。

表2 该师范院校大学生6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

注:与理工科生相比,aP<0.01;与大一学生相比,bP<0.01,cP<0.05。

这可能是因为其文化程度较高,但由于相关政策没有对师范专业的健康教育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尽管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2011年)、《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1年)等政策中提及了健康教育,但通常仅涉及心理健康、性健康或安全防护等知识,范围较窄,不够全面。学校健康教育是公民健康素养形成的根本途径[6]。然而,当前我国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渠道缺失,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常常由其他教师兼任。因此,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将对未来中小学的健康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提高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强调“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后更是如此。

3.2 该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在3个方面、6类健康问题上存在不均衡性

本研究发现在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3个方面中,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最高,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低。与邓世佶等的研究结果一致[7]。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健康教育被边缘化和被弱化。相关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包括师范生)的健康知识主要来源是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健康讲座[8]。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最低还提示健康基本知识传授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可塑性强,大学期间是获取知识以及养成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健康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获得的健康素养可以影响其现在及成年后的健康状况[9]。因此,普通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加强健康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也明确提出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除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外,师范院校还应积极开展其他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和活动,并注意做到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积极拓展健康传播途径。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干预和宣传资料干预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手机短信、手机微信等干预方式,尤其是手机微信干预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果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途径[10]。另外,健康教育内容应有针对性。针对本研究调查发现的河南省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在基本医疗和慢性病防治两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师范院校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应放在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两类健康问题上;最后要抓住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本研究调查发现男生、理科生是师范院校健康素养的薄弱人群,应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文科生师范院校师范生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