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与CTA诊断的比较

2020-05-26 13:34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大连市中心医院健康医学中心超声部,辽宁 大连 116033)

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总称,以视力减退、感觉与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偏瘫、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临床研究表明,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狭窄,因脑血管狭窄,会减少脑血管血液,待狭窄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脑细胞会引起脑组织功能出现损伤,严重时还会使脑细胞出现凋亡,缺血性脑血管病好发于老年人[2]。因我国目前正处于老龄化社会,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高。目前,临床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并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故通过做好预防措施,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治疗干预,对控制脑血管狭窄进程具有积极作用[3]。目前,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多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诊断,但其需要在血管内置入导丝,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患者接受度较差[4]。CTA(CT血管造影)是在CT引起下通过对比剂来判断血管通畅度,相较于血管造影术来讲,CTA属于无创检查,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但是部分患者对对比剂有过敏反应,故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无创[5]。临床实践表明,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6]。本次研究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与CTA诊断价值进行对比,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研究对象:本院自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40例患者包括10例脑血管轻度狭窄患者(对照组)、18例脑血管中度狭窄患者(实验1组)、12例脑血管重度狭窄患者(实验2组)。实验1组:男性、女性分别11例、7例,年龄在36~75岁,平均年龄(55.20±10.27)岁。实验2组:男性、女性分别7例、5例,年龄在35~76岁,平均年龄(55.37±10.10)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5例、5例,年龄在37~77岁,平均年龄(56.14±10.07)岁。对比三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以下数据可比。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

诊断标准:实验1组、实验2组经血管造影术确诊。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者;无上呼吸道感染者;无相关药物禁忌证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无合并颅脑外伤史者。排除标准:严重呼吸道疾病者;循环系统疾病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到院后,所有患者均行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CTA诊断检查。方法如下:颅内动脉狭窄TCCD:选取超声诊断仪(法国声科-AIXPLORER),设置好相控阵探头,对颅内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等进行检测,并做好平均峰值流速记录[7]。颈动脉超声:用超声诊断仪(法国声科-AIXPLORER),设置探头,即线阵探头与凸阵探头,对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内径、颈总动脉进行常规检测,同时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形态、内部回声、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内部回声等,同时记录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增厚情况[8]。CTA检查:应用相应仪器,即SIEMENS Definition Flash实施扫描,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颅顶,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50~600 mA,螺距:1.53/1.61 mm,层厚:0.625 mm。碘克沙醇为对比剂,采用高压注射器作为输注系统,流速:4.5 mL/s,容量:50 mL。容积数据来实施图像重建。CTA诊断血管狭窄程度根据NASCET分级法。

1.3 分析指标:监测三组研究对象颈动脉平均峰值流速。同时分析颈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与狭窄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表示,P<0.05。同时应用Logistic分析相关性,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颈动脉平均峰流速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颈动脉平均峰值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2组颈动脉平均峰流速明显高于实验1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颈动脉平均峰流速比较(n=30)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平均峰流速相关性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平均峰值流速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诊断效果分析: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CTA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平均峰值流速相关性分析

表3 诊断效果分析(n,%)

3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血管疾病,主要是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引起的脑组织出现永久性供氧不足所致[9-10]。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危害重大,短暂性脑缺血会导致患者出现跌倒,引起颅脑外伤;而永久性脑血管疾病,会引起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实施防治,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目前,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血管造影术属于常用方法,如DSA、CTA等,二者费用均较高,且均存在潜在的风险,不宜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手段。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显著,其是在无创条件下进行的检查,患者与医师认可度较高。超声持术可以反映血管走向与形状,通过监测血流流速,对血管通畅程度进行判定,为血管狭窄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11]。且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使得平均峰值流速明显提升,故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呈正相关性。联合诊断与CTA相比,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效提高诊断效果的同时弥补有创检查的不足,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颅内动脉狭窄TCCD、颈动脉超声联合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黄精四草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