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研究

2020-05-26 02:03王蕊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统计规范化

王蕊

摘 要: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在企业,统计是组织生产活动和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反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内在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为保证统计工作的规范运行和达到预期目的,必须抓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强化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才能确保统计工作做到数出有据、规范可靠,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

关键词:统计;规范化;真实准确

企业统计涉及财务、施工,人力资源材料设备、科技等各方面,通过统计核算,可以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部数据资料,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全部成果,因此,开展企业统计基础作规范化建设,不仅是统计工作的需要,更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企业一套表是国家统计局“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以统计调查对象为核心,在统一的数据处理软件平台上采集、审核、上报、汇总和处理统计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调查制度和调查方式。实施企业一套表改革,是统计业务流程的系统再造,是统计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生产过程的透明度与可控性,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

1 “一套表”实行以来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不同规模企业在机构设置上、统计制度建设上、对统计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及统计台账的重视程度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关于企业统计组织的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19条规定:企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以上规定只能认为是一种建议,企业对统计机构的设置有很大的自主权与决定权。

从统计机构设立来看,调查发现,全市综合能耗万吨以上工业企业中设有独立负责报表机构,报表报送由专人负责,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及以下企业中未设置独立报表机构,报表报送人员为企业会计代报。总体来看,独立设置的统计机构在各规模企业中都很少。相对而言,大型企业由于管理复杂程度高,企业信息需求量大,对企业统计工作要求相对高一些,还有一定比例的大型企业设立了独立的统计机构并指定了统计负责人。

从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来看,不同规模企业在原始资料的留存方面有着巨大差异。统计指标的取值均能做到取自财务软件系统,与会计核算保持一致性,在统计资料延续性上均能做到依据本企业实际自制的excel表格样式的统计台账;在会计核算体系较为完善的企业,统计数据可以较为容易的从财务系统取得,但是在统计资料的保存及延续性上做的不好;在没有专职会计的企业,统计台账的普遍做法是将月报表合订起来或按照月报指标建立台账,也就是报表指标台账化,至于原始记录则没有归档、保存。

2 企业统计人员现状

从统计工作受重视程度来看,大型企业的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较重视,较为配合统计工作;中小型企业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配合度不高。一般来说,企業规模越大,统计管理制度也越完善,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度也越高,统计发挥的作用因而就越大。

企业统计队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较为普遍,统计人员多为企业会计人员兼任,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经过系统培训的统计人员较少,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3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不同规模企业有着巨大差距,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硬件较为完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或者erp系统进行数据管理;规模较小的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企业报表上报过程中网络经常出现问题,多数采用手工帐本,不利于数据采集与核对。

4 企业统计规范化工作问题的原因

4.1 企业管理者统计意识薄弱

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统计工作的不重视,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成本、效益,而忽视了统计工作,认为企业统计主要是完成政府统计需求和任务,而很少能通过对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我所用,把统计工作简单化,甚至边缘化了。因此,在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配备上,与统计有关的部门、岗位及人员配备不足,大部分都是企业的其他人员临时兼职完成一些统计工作。

4.2 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条例不完善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规范化制度,原始数据搜集的记录和统计台账不健全,历史数据和历史资料无从查询;从而导致统计数据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和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随意性曰趋加大,统计数据的质量无法保障,对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前瞻性作用发挥不明显。

4.3 统计队伍建设不完善

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工作的实施, 统计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在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中,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层统计人员配备、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业务素质培训等方面。但由于统计人员在企业中的待遇却不尽人意,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统计人员多为会计兼职,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统计工作有效开展面临诸多困难。

5 企业规范化建设的建议

5.1 制定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

建立完善制度建设,是打牢统计行政执法规范化的基础,是为统计行政规范化执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相关资料要档案化管理,并建立统一、规范的统计资料交接制度。

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统计数据的质量就无法保证。

企业作为统计报表的起报单位,其统计资料是记载统计调查活动的最原始的记录,也是统计部门进行数据查询、修改的依据。按照国家联网直报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只有查询权,没有修改权,最终的修改权在企业。因此说企业的统计资料有必要进行妥善保管。一是明确统计资料管理的内容、职责及具体要求,指定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对报出的各类统计报表及统计台账及原始记录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归档。二是规定统计资料的保管时限,根据统计资料的重要程度,确定保管时限及保存方式。三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防止资料的丢失和损毁。

5.2 加强企业人员培训

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制度,随着统计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企业统计人员的更替,需要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专业化统计培训工作。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二是要对企业统计人员开展统计法律知识讲座,提高统计人员法律意识。

5.3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部门要以统计“四大工程”标准为依据,在要求企业不断完善硬件设施配置的基础上,指导企业搞好统计网络建设,帮助企业提升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网络环境下信息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保障企业能顺利通过互联网向国家数据中心报送统计数据。

5.4 积极作为、强化监督

强化监督,严格考核。通过监督检查、落实整改、持续改进,促使企业把执行规范形成一种习惯,并在习惯中自觉养成“规范”意识。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四上”企业规范化建设监督检查机制。

精细化考核验收。严格按照“规范一个、考核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对企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考核验收。将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纳入企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建立地方统计信用制度,将企业统计失信行为纳入金融、工商等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系统,将统计信用记录与企业融资、政府补贴、工商注册登记等挂钩,可以有效增加企业真实及时填报统计数据的积极性,使企业统计填报行为从被动变为主动,保证企业源头数据质量。

猜你喜欢
统计规范化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