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创新研究

2020-05-26 02:03熊一颖彭洁朱波
卷宗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大数据

熊一颖 彭洁 朱波

摘 要:大数据时代下, 学科服务建设成为高职图书馆的发展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现状,展望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的创新,为高职院校进行学科服务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大数据;学科服务

基金项目: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院级课题(项目编号:RWA1903)。

如今,整个社会处于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时代和信息时代相比,高职图书馆具有数量更加巨大的数据资源。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为了保障学校学科建设,努力提升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质量,纷纷建设机构知识库。机构知识库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先将所有学科的数据资源整合,进行分类,然后将这些已分类的资源以在线服务的方式提供给需求相匹配的用户,与此同时,在平台上宣传图书馆拥有的各种类型的电子资源,以此提升数据资源的利用率。现在,机构知识库已经成为学科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近年来,在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过程中,慕课MOOC也进入了一些高職图书馆的服务名单。这些高职图书馆网站将院校教师的课程分享出来,任何学校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登陆某高职图书馆网站,进行网上自主学习。这种方式使学生们不仅仅局限于本校的学习,更能学习外校的课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而教师的知识传播的力度也不局限于一个教室,而是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在现阶段中,慕课能实现最快捷的知识共享,在高职院校的学科服务中是很有价值的。随着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渐渐流行,它也成为一些高职图书馆的服务项目。翻转课堂是一种现代的智能化教育模式,学生在课前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在课堂进行问题讨论、分析等一系列认知活动。高职图书馆利用平台,将自己嵌入到翻转课堂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高职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更加密切,也提升了学科服务的质量。

由此可见,优质的学科服务确实能辅助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但经调查显示,如今许多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效果不容乐观,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 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现状

1.1 服务理念需更新

一些高职图书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学习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但有些方面没有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要评价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出色,要从师资队伍、教学服务水平、科研水平等来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的科研水平体现的是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而科研人员的水平和能力体现在其科研成果上。科研人员在科研的道路上,必然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职图书馆在服务科研人员时,应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高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紧密的联系起来。

1.2 服务模式单调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以用户为中心,而现在的一些高职图书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依旧是以馆内的资源为中心。有些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也很传统守旧,学科馆员仍然做着简单的手工服务,学科服务的模式比较单一,服务的水平也低。虽然有些高职图书馆将多媒体平台运用于学科服务中,开通了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网站,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馆内资源不足、平台服务内容不及时更新、服务模式不贴合用户真实需求等。高职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需要改善,增加一些能高效利用本馆资源、贴合用户真实需求的服务模式。

1.3 服务内容单一

一些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仍然比较传统,学科馆员制度和学科导航平台是其学科服务的主要内容。在对处理知识和对功能的拓展上,做得不够好,在处理用户的一些难度更大更为复杂的问题上,显得毫无办法。高职图书馆应该加强对文献资源的发现和加工,将学科服务变得更加专业化和个性化,为各院系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学科服务,以此来支持教学课科研工作,发挥出学科服务的价值。

1.4 馆员专业能力需提升

虽然调查显示,近年来高职图书馆馆员的高学历的比例逐渐增加,但是很多学科馆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大部分学科馆员也没有参加过与专业相关的培训。即使图书馆内有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但由于比例少,很难保证能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在学科馆员的服务方式上,主要是联系各院系的用户的信息培训、参考咨询、文献资源建设等。这些工作靠的是学科馆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传统的学科馆员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高职图书馆身处于大数据时代,应该注重学科馆员的专业素质升级,着重培养他们分析、开发、创新的能力,成为高素质的情报专家。

1.5 服务效果需加强

传统的学科馆员基本上从事手工服务,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水平低,效果差。要想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中不被淘汰,高职图书馆要利用新技术,不断提升学科服务质量。如今,众多高职图书馆都有了自己的网站,用户需要登陆网站,就能获取信息。但在由于操作过程繁杂,用户希望获得更快速便捷的学科服务体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形成了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信息的习惯,这为学科服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群众基础。搜索引擎能够不限地点、一站式获取信息,比登陆图书馆网站更为方便快捷。这种方式也能加强服务效果。

2 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的创新

2.1 提高学科服务水平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职图书馆应该把用户的需求作为学科服务的中心理念。增强用户的参与度,留意用户的体验反馈,了解用户的切实需要,制定出与之相符的服务策略,提供用户所需所想的信息资源。高职图书馆要具有数据信息服务能力和学科文献分析能力。高职图书馆的数据信息服务能力,使其能够采集和整理各种文献资料,其中也包括了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文献分析能力体现在各学科馆员身上,这种能力也使得学科馆员区别于其他的馆员。学科馆员要利用这种专业能力,分析和评估本校科研队伍的科研评价、科学人员主观评价、学科界发展情况等,评估的内容可从高职院校学科论文总体产出作者、各学科高引用量等几个方面全面展开。学科馆员要打破高职图书馆这个物理空间的局限,要去到用户身边,通过对网络工具和资源共享渠道的运用,将全球的信息提供给用户,创建一个用户参与其中的互联空间,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科馆员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尽力协助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到他们课程设置、学生作业设计、授课等过程中。学科馆员还可与各院系合作,将教师的教学课程及课件嵌入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最快捷的知识共享。学科馆员还可将自己嵌入到科研团队的工作中,通过了解各科研阶段的不同需求,为他们提供相匹配的服务。通过这些学科服务,创造学科服务和用户过程和空间的完美融合。高职图书馆还可以对原有的业务结构、关系结构、文化结构进行调整与重组,整合内部组织、部门,重点扶持学科服务项目,合理分配学科馆员,集中力量开展学科服务。

2.2 应用学科服务新技术

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是计算机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它的技术也迅速发展。高职图书馆将学科服务和云计算相结合,运用信息检索、知识发现、职能代理、数据挖掘等优化网络平台,完善收集的信息资源,将其分类为各学科单元。向用户们开放信息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新的运行机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高层次的学科服务。将用户平时的阅读习惯、个人爱好等相关信息进行累计,运用智能分析技术,使用户在数据搜索的体验上更具个性化,更贴合用户所需。

2.3 开辟学科服务新道路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大环境下,几乎人人都会使用即時通讯软件及一些新媒体应用平台。如此高的使用率和普及率,给高职图书馆开辟了学科服务新道路。高职图书馆开通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移动高职图书馆等,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这种不局限于时间空间、简单易操作、具有个性化、信息量巨大的服务带到人们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当中,精简整合网络系统,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使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所想的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高职图书馆资源信息、服务信息、参考咨询等。学科馆员要和用户多进行交流,交流分为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两种模式相结合,通过这种交流,为用户解决各种问题。在与用户的交流、互动中,学科馆员要通过用户的意见、需求、评价等,分析总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拉近学科馆员和用户的距离,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和信息发布,呈现出即时性和分享性的特点。高职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用户在学习生活中的变化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升级学科服务。

2.4 充实学科服务内容

高职图书馆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在学科服务中增强创新服务意识和实践,服务内容要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将一些传统学科服务转型为更有深度的知识服务,例如课题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学科联络等。为学校提供各类支持服务,包括:科研支持服务、决策支持服务、数据支持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情报分析服务、机构知识库建设、信息素养服务等。建设特色学科资源库、学科数据库导航、学科服务检索平台及机构知识库,整合网络资源、学科馆员和馆藏资源,基于学校科研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相关的数据作为参考。为科研团队提供定制化科技情报分析、学科信息跟踪、学科前沿推送及数据管理服务。保存、管理学术成果,将高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转换成知识资源。

2.5 提高学科服务技能

大数据背景下,对学科馆员的要求更高了,他们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又要有适应工作中多方面的能力。第一,学科馆员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第二,学科馆员熟悉各种计算机技能;第三,学科馆员能熟练操作新媒体技术;第四,学科馆员能和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第五,学科馆员具有优秀的信息素养能力;第六,学科馆员的文化底蕴深厚和文化修养高。学科馆员应该至少有一个学科背景,能为该院系、学科专业提供的相应的服务。学科馆员还应该加强和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运用数字化学科服务平台,将物理空间的学科服务与虚拟空间的学科服务结合起来,并运用一些技术,为用户提供二十四小时的咨询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要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创新,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服务,为教学科研工作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海梅“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97-101.

[2]于静,刘迎春,李书宁,等.基于学科特点与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3.0版学科服务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5):80-85.

[3]李志芳.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对比分析—基于国外iSchool联盟和国内“985”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1):71-79.

[4][美]梅丽莎·贾斯特转向外部: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新方法[J].李娜,译图书馆杂志,2018,37(2):78-81.

作者简介

熊一颖(1987-),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学。

彭洁(1964-),男,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学。

朱波(1968-),男,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及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大数据
基于QQ群的高职图书馆科研服务平台构建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