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教学探讨

2020-05-27 23:03韩战强朱金凤李鹏伟刘长春马亚姣孟燕飞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畜牧兽医网络教学高职院校

韩战强 朱金凤 李鹏伟 刘长春 马亚姣 孟燕飞

摘要:采用钉钉群直播为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点播为辅的教学形式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进行授课,根据学生在线作业完成情况,期末网络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该网络授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学习方式及网络课程教学与改革,对该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直播课程教学内容不丰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数目不足、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机会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教学

针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特点,通过一学期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该课程网络教学的优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供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参考借鉴。

一、课程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 推动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为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普遍应用。网络课程教学研究不仅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为疫情期间,做好科学防控,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必须研究的内容。

(二) 学生专业学习方式的转变

网络课程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登陆学习平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1]。这就使广大学习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不能解决的上课时间和地点过于集中的问题。网络课程学习的内容比较丰富,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可以及时地更新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紧跟生产的步伐,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化养猪生产的需求,以满足国家对紧缺型、实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

(三) 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存在差异,使得不同地区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存在差异[3]。先进的教学理论与专业技能一般集中在相对发达的省市和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而偏远地区教学理论與技能水平则比较落后,如贵州、青海等地区。课程网络教学可以不受地域限制,方便交流,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教师在教学技能与教学信息方面的差距。

二、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特点

养猪与猪病防治是以提高猪肉产量与质量为目的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内容包括猪的品种与类型、猪的选育与杂交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与一般饲养管理原则、种猪生产、肉猪生产、猪场建设与工厂化养猪、猪场经营管理、猪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猪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猪常见普通病及防治等。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是畜牧兽医、动物疫病防治、动物检疫检验等行业从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多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必考的内容,知识点多,实用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养猪生产的知识和猪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

三、课程网络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及课程特点,课题组以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为例,选择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牧业工程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18级6个教学行政班,共226名学生为授课对象,网络课程教学时间为2020年2月10日2020年至6月24日,共计135天,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过程及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研究。课程的探索教学模式见图1。

如图1所示,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教学在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班领导下,由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指导与监督,牧业工程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网上教学进行管理。该课程网络教学以钉钉群直播形式为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点播学习为辅,以班级微信群、QQ群作为课程疑难问题在线解答和交流互动的沟通渠道。课程学业成绩根据学生在线作业完成情况(完成次数、成绩),期末网络考试成绩,网上学习签到次数、在线学习时长、问题讨论等综合计算确定,由课程教学教师录入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最后进行成绩发布。

四、课程网络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化教学,不仅保证了学生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完整系统的学习,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钉钉群直播学生签到率、在线学习时长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课堂签到率均在96%以上,在线学习时长人均达到75分钟/次;经过对养猪与猪病防治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点播学习次数、在线作业完成率、在线考试综合学业成绩评定等情况统计,课程点播学习次数人均达到了580次,在线学习时长人均达到70分钟/次,在线作业完成率均在99%以上,在线考试综合学业成绩评定结果, 优秀为65.92% (81 分~100 分)、良好为33.27% (60分~80分)、差等为0.81% (60分以下)。

五、总结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化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只有对其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才能真正推动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网络化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 课程网络化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均不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掌握不牢固。网络课程教学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学习的自由空间持续扩大,学习的渠道逐渐增多,学习的方式更为便捷,并强化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学习[4]。网络教学课程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师对网络课程的建设,提高了网络化教学的手段,也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还提升了学生课堂网络化学习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网络化技术日益普及的形势下,掌握课堂网络化学习的能力,是今后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知识更新的基本途径。

(二) 课程网络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课程直播教学内容单一。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主要采用PPT课件进行直播授课,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课程网络直播教学的效果,需要选择性插入清晰精美的教学图片和实用性强的教学录像,做到图文并茂。在课程结构方面,需要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实际状况对课程结构进行精细化调整,做到猪场建设与养猪生产,养猪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猪生产与粪尿处理,粪尿处理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该课程的所有内容。

2、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数量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和拓展专业领域的重要平台,更是行业相互交流学习、分享教学成果,积累教学经验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更扎实,学习的重难点更清晰,需要学校增加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数量。集中优势资源和专业团队力量,制订课程建设激励创新机制,提高课程建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专业课程网络教学保驾护航[5]。

3、师生之间网络交流沟通次数过少。在网络课程中,老师与学生不再是面对面的教授关系,而是通过网络这个载体进行教与学,那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在网络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提供的各种方式如微信、QQ、论坛、电子邮件等,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教师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人数、次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真正做到了个性化教学[6]。因此,增加师生之间网络交流沟通的次数,能够进一步提高课程网络教学及课堂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畜牧兽医网络教学高职院校
现代生物技术构建下的畜牧兽医实践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视频教学在中职畜牧兽医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