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肺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0-05-28 07:07李达于洋涛韩露朱佩林杨宸史葆明吴楠胡伟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预测值病理学恶性

李达 于洋涛 韩露 朱佩林 杨宸 史葆明 吴楠 胡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二科 郑州 450052

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故又称支气管肺癌。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和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和吸烟人群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已占恶性肿瘤的20.03%,远高于排名第二位胃癌的10.26%[1-2],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对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3-4]。选取2018-03—2019-09间在我院经X线胸片或CT扫描发现肺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120例患者,均行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然后接受手术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和分期。现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的显示率,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患者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8~76岁,平均59.56岁。均依据术前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检查结果确诊为SPN。结节单发,直径0.5~3 cm,平均1.9 cm。未发现卫星病灶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异常、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缺失不全,以及有结核、肺炎等导致肺部结节的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和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接受手术治疗,并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组织学分类,分期为T1N0M0。

1.2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选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行增强扫描:检查前禁食6 h以上,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吸气末屏气扫描。由锁骨至肝脏上缘行常规CT轴位平扫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 kV,自动毫安,层厚0.5 mm,层距0.5 mm。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射碘佛醇60~80 mL,流速0.8~2.5 mL/s。动脉期为注射后约15 s,静脉期约45 s。将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数据经过图像滤波、插值、增强行预处理。由锡创公司根据预处理数据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全方位多平面处理进行三维重建,并使用3D PDF Reader软件打开。以此为基础获得的3D打印模型,以清晰展示病灶与周围软组织、动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结的毗邻关系。

1.2.2 影像学评估 由两位具有5 a以上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入选患者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获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并对SPN良恶性作出判断[5]。

1.2.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原始64层CT增强扫描数据、3D打印模型。观察两种检查方法显示SPN的边界、形态、大小,以及有无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别记录研究数据并做出影像学诊断。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术前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形态特征的显示率,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原始64层CT增强扫描数据与CT扫描3D打印技术对SPN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理学检查结果120例SPN患者中,良性结节34例,恶性结节86例,其中肺腺癌80例、肺鳞癌3例、肺小细胞癌3例。

2.2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恶性肿瘤征象显示率86例恶性SPN中,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等恶性肿瘤征象的诊断率均高于64层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对SPN恶性肿瘤征象显示率比较[n(%)]

2.3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的诊断效能对比分析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近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我国大城市中,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及国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早期肺癌外科手术治疗通常能达到治愈效果。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肺癌只有早期诊断、治疗,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早期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即便在行胸部X线片或CT扫描发现SPN,也难以及时、有效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有研究结果表明,CT数据3D打印技术的出现极大改善了这一现状,根据64层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的数据行肺脏3D数据重建,能全面、任意角度、立体展示肺脏的解剖及气管、血管的走行,清晰明确显示SPN的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支气管的空间毗邻关系[6]。对SPN患者完善CT数据3D打印影像资料,能够帮助施术者精准判断结节部位,拟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引导对肺结节精准切除,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7-8]。

本组120例患者术前均完善CT数据3D打印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结节的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支气管、淋巴结的毗邻关系与3D打印模型高度符合。根据术前模拟手术操作路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均康复顺利出院,术后暂未见复发及转移。此外,我们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了64层CT增强扫描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显示,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及病灶内细微结构的显示更清晰,对其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等恶性肿瘤征象的诊断率,以及对SPN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均显著优于64层CT增强扫描,与有关研究的结果一致[9]。充分表明CT数据3D打印技术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鉴别SPN良恶性的重要检查手段。

猜你喜欢
预测值病理学恶性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