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救治急危重患者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20-06-04 06:13周艳红郑容斌谢娟华邓瑞文李小嫩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危重预警系统手术室

周艳红,郑容斌,谢娟华,邓瑞文,陈 辉,李小嫩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8)

创伤患者在伤后“黄金1h”内,是抢救生命至关重要的时间段[1]。而急诊绿色通道为急危重患者的治疗给予了快捷高效的服务系统。手术室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要地之一,因医院电话占线联络受到阻塞,多有急诊危重患者直接进入手术室,导致手术室医务人员极为被动;急诊医师素质良莠不齐、患者来势凶险,科室间协调不到位;手术室没有有效的报警系统,延误抢救时间[2]。潘明华等人对应急预警系统在成批伤员急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急预警使相关医务救治者能提前抵达现场,并提高急救医护人员的反应速度,为伤员生命的抢救夺得了宝贵的时间[3]。本研究使用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急危重患者行救治,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急危重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及患者的家属均对此知情且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入选病例:脑外伤、车祸、脾破裂、宫外孕、严重多发性创伤。排除标准:(1)拒绝参加本研究或中途要求退出者;(2)患者哺乳或妊娠期的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手段,包含监测生命体征、准备手术器械、病情变化记录与抢救处理措施等。

1.2.2 研究组执行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1)预警系统的组成:预警系统包含应急语音呼叫平台;预警系统功能:(a)应急语音呼叫平台:护士站控制中心反复发出语音提示信息,直至医护人员确认接收信息;(b)声光报警器:护士站中心能够启动声光报警器,催促在岗的医护人员立即进入急救岗位。(2)集束化护理实施措施:<1>入室前准备:(a)人员分配:安排1-2名洗手护士,3-4名巡回护士,2-3名麻醉医师;(b)工作分配:巡回护士:保证通畅联络、备好常用的抢救药品、仪器设备等。洗手护士:准备并检查好手术中所需要布类、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并敷料。麻醉医师:准备并检查好麻醉相关的设备及药品 。<2>入室后工作: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快速核对基本信息。麻醉医师:组织抢救、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置管以及有创动脉穿刺置管。洗手护士:迅速准备手术,术中规范:巡回护士: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各出入量、保持各通道通畅。洗手护士:严格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纱布、器械、缝针。 麻醉医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与术者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手术。(3)麻醉方案:两组麻醉方法与监测方法均相同。患者入室后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测压,所有患者应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方法。使用PHILIPS InterlliVue MP60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4]。

1.3 观察指标

记录研究两组急救医务人员到位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手术开始时间(T0)、术毕(T1)、术毕6小时(T2)、术毕24小时(T3)是否发生休克及救治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SPSS18.0,计数计量资料应用x2(%)以及t检测(),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6±3.1)岁,原发病种:脑外伤8例,车祸5例,脾破裂11例,宫外孕12例,严重多发性创伤4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1±3.6)岁,原发病种:脑外伤7例,脾破裂12例,宫外孕11例,车祸5例,严重多发性创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2.4 患者急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急救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医务人员到位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更短。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开始时间(T0),术后6小时(T1)和术后24小时(T2)的休克率均较低,而其抢救成功率则均更高。具体见表4。

3 讨 论

急危重症争取抢救“黄金时间段”,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至关重要。手术室仅依靠安装预警系统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缺乏必需的急救临床经验、临床理论基础和有序的工作流程,是无法救治急危重患者的[6]。本研究采用应急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配合集束化护理[7-9],解决急危重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病势凶险等问题。美国卫生保健质量改进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于 2001年提出集束化干预措施。集束化干预策略(Bundle of Care)是对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与治疗手段进行集合,用于解决部分难以解决的临床病患[10]。在颅脑损伤躁动病人、急救方面、恶性肿瘤病人、脓毒血症病人等方面皆已得到优异的成效[11]。 据研究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表4 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情况比较

安装应急系统,通过报警系统通知相关人员,保证医护人员的及时发现和赶到现场,能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干预。应用循证护理,明确患者存在的不良问题,提高护理和治疗效率,在应用应急系统时,医务人员到位时间和术前准备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开始时间(T0),术后6小时(T1)和术后24小时(T2)的休克率均较低,而其抢救成功率则更高。这表明应急系统可以保证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效率。

据文献结果显示,在拟定集束化护理措施时可以参考以下指南:(1)方案中各项措施保持相对独立。(2)各集束化护理方案包含3-5个被临床医生高度认可的护理措施。(3)方案应由多学科的专家一同拟定。(4)每一方案应用于同一所医院中的某一特定病人群体[12]。(5)采用“全有或全无”来评价原则方案的依从性,即必须完成方案内的所有措施,一旦遗漏其中一个步骤,此方案就算未完成(除外临床禁忌的情况)[13]。(6)方案中每一项措施都不该是指令,而是描述性的,许可医院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并实行调整。依据研究结果,我们出现了这样的想法:急救报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实验验证设想成立,其因简单易行很快于临床得到了应用与推广。

综上所述 ,应急预警系统联合集束化护理对救治急危重患者具有极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有效提升救治成功率,并极大地缩短了救治时间,并融入了医疗质量管理的优秀理念,不但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预后,还促进了整个学科乃至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可以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危重预警系统手术室
基于AI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误闯预警系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民用飞机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仿真验证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