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向内安顿心灵,泛舟历史江河

2020-06-04 08:04
初中生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进洞泛舟加缪

星名片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出生,先天残障,少时遭遇战乱,颠沛避难。后随家人迁至中国台湾,求学台湾大学历史系,杂读群书,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接受西方知识训练。学成返台,著书立说,身经砥砺,后任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许倬云一生治学,泛舟历史江河,追问古今,上下求索。

生与死之间的界限

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大概比升平盛世的小孩较早接触死亡。在重庆遭遇大轰炸时,我们正在万县。记得万县第一次遭轰炸的晚上,我们一听见空袭警报就躲进洞去,进洞时在路上遇见二楼邻居家的一个大孩子,正在跑回家里去取一些东西。等到警报解除后,我们却发现了他的尸体。上午,他还和我们一起玩过;晩上,他已变成一堆模糊难认的残骸。这是第一次,我忽然发觉生与死之间的界限如此之易于跨过去,又如此的难以跨回来。这是第一次,我忽然发觉人是如此的没有保障。这也是第一次,我面对着一大堆尸体和烟尘弥漫的瓦砾场,心里不存一丝恐惧,却充满了迷惘。

我身带残疾,那时又不曾正式进过学校。这种种的感触造成我在一段时期内相当抑郁的心情。

历尽艰难,锲而不舍

抗战末期,家里在重庆南岸的南山安定了好几年。兄姊们都在外求学,双亲又在重庆城里办公,我常常是独自在山上,与绕屋青松及百数鸽子为伍。父亲自己公余雅好阅读乙部及舆地,尤其喜欢读传记,因此家里多的是中外各式各样人物的传记。这些书籍成了我喂鸽子、看山光岚色之外的唯一消遣。当时我的中文水平不过小学程度,阅读文言的典籍颇有些困难。经过几度生吞活剥式的硬读,居然也渐能通其句读。大凡入传记的人物总有些可传之处,而他们的共通之点往往可归纳为“历尽艰难,锲而不舍”八个大字。三年都沉浸在这类读物中,我的抑郁多多少少得到些调节,在自己心目中构建了一套做人的基本标准。

抗战胜利了,我也得到了正式入高中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自己面对真实的社会,面对竞争,面对考验。这些幸而与我在离群索居时期建立起的一套做人标准并不完全扦格不通,我得以逐渐获得信心。学校中竞争的空气又挑动了我争强好胜的脾气,每做一事都认认真真地用尽全力。我逐渐把自卑克服,逐渐测知了自己能力的极限;有一个时期,我相当地自满,觉得自己颇有从心所欲的乐趣。

凡事不能松一口劲

在美国读书时,由于住在神学院的宿舍,我颇得到些参“禅”说“理”的朋友。有一回在邻室书架上取了一本加缪的作品,竟花了一夜工夫读完那本书。这位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喜欢引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的故事,作为人生的比喻。西西弗得罪了神,神罚他受永恒的责罚。他必须把石头推向山顶,而石头又会自动滚下来。但是,倔强的西西弗都会再次走下山来,把巨石往山上推。加缪认为,当西西弗懊丧地在山顶坐下休息时,他已经承认了宿命的力量;但是,当西西弗再度站起,举步向山下走去时,他几乎已经与神平等,至少他在向神挑战。没有想到,这次偶然拾来的读物,竟解决了我心理上的矛盾。

我从自己的残疾得到一则经验:我知道凡事不能松一口劲,一旦松了劲,一切过去的努力都将成为白费。我现在至少了解,石头不经推动,得永远留在山脚下;纵然石头每次仍要碌碌地滚下去,我们仍不得不走下去,继续刚刚失败的努力。我不知道哪一天石头才会屹立山顶,但是我知道石头不会自己爬上山。

猜你喜欢
进洞泛舟加缪
勇气掉进洞里了
小球进洞了
天下
记冬日泛舟于佩河之上
秋是第二个春
李学明作品
加缪的眼神、西装和香烟
学海泛舟(二)
漫画
历史证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