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视角下政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构建

2020-06-08 10:14莫慧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特蕾男士语篇

莫慧芳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模态互相组合形成的多模态传播形式”[1]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仅从语言角度已经不能对话语进行有效地分析,因为很多时候交际是运用多种感官同时进行的,多为多模态话语[2]。多模态语篇研究的范围较广,新闻漫画是其中的一种。新闻漫画是通过图像、文字、色彩等符号资源的相互作用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属于多模态语篇。多运用夸张、象征、拟人、隐喻等修辞手法去构建生动诙谐的画面,来阐释复杂的政治事件。

基于此,本研究尝试以“英国”脱欧为主题的中国漫画为研究对象,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双重视角下解构其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

(一)视觉语法

一、理论背景及相关研究

多模态语篇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色彩等多种模态交互作用来传递信息。多模态的研究主要是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两个视角出发的,本研究尝试将两个视角结合起来解构多模态语篇。

1996 年,Kress&van Leeuween 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提出图像研究的理论框架——视觉语法。之后很多学者以该理论为指导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3-5]。Kress&van Leeuween 将图像符号代替纯语言符号,根据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创建了分析图像的理论框架,提出多模态语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再现意义对应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都是对客观世界中人物、事物和过程的如实再现和反映;人际意义对应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人际意义也是体现为一种互动[6]149,但指的是图像的设计者、图像内容和元素以及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图意义对应语篇意义,主要体现为一种布局,是图像中各元素的空间顺序,通常图像观看者能一眼就获取整体印象[7]。

(二)多模态隐喻

认知视角是以Forceville 提出的图像隐喻和多模态隐喻为理论框架,对多模态语篇进行分析[8-10]。多模态隐喻是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将隐喻从纯语言模态研究转向多模态研究。Forceville 界定了模态的定义,他认为“模态是利用具体的的感知过程可阐释的符号系统”,并提出“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用或主要用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11]。然而中国学者赵秀凤提出多模态隐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Forceville 提出的是定义是狭义上的多模态隐喻,“广义上的多模态隐喻则可以简单界定为由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12]。相较于概念隐喻,多模态隐喻具有动态性、叙事性,鲜活性和“具体是具体”的三大区别性特征。另外,本研究根据广义的多模态隐喻的标准去识别多模态隐喻。

近年来,有学者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双重视域视角下研究多模态语篇[13-15],但其研究相对较少。余忆萍和李勇忠提出“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中的对应关系略显机械,而多模态隐喻理论自上而下的认知机制可增强其张力”[13],所以从双重视域下对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故而,本研究决定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双重视角下研究“英国脱欧”的新闻漫画,探讨其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视觉空间去描述完整的新闻事件,以及表达深层内涵的。

(三)语料收集和介绍

从2013 年起,中国日报新闻漫画网开始出版关于英国脱欧事件的漫画,漫画的点击率相对较高,最高点击率达到6700 多,可见此事件的漫画深受大家关注。下面四幅新闻漫画(图1 -4)是本研究的语料,它们选自中国新闻漫画网(简称新漫网)。新漫网由中国日报网站主办,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笔者于2019 年4 月9 日登录该网站,键入“英国脱欧”,从呈现的漫画中选择了点击率最高的漫画,都高达6000 多,说明四则漫画的质量较高,对读者具有吸引力。四幅漫画中都含有文字和图像两种表征模态,两种模态协同作用,共同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创造了完整的语篇和事件。接下来将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图1 脱欧困境

图2 没谱

图3 英国脱欧陷入困境

图4 欧盟与英国都将脱欧延迟的客观事实

二、新闻漫画中视觉语法解析

Kress & van Leeuwen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创造了视觉语法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本节将运用该理论框架解读“脱欧”新闻漫画中各模态是如何交互作用构建意义的。

(一)图像的再现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准是看图像中参与者之间是否被一个矢量(vector)相连。矢量代表的是在为别人做事或相互做事,它是指参与者之间有行动或视线的传达,从而形成强烈的斜对角线。矢量是叙事再现的主要标志,而概念再现中没有矢量[6]59。Kress & van Leeuwen 根据矢量的种类将叙事再现分为动作过程、反应过程和思想语言过程;概念再现分为分类、分析、象征三个过程,展现了参与者的特征和属性以及图像的分类和意义[6]59-105。

图1 中呈现出了这样一幅画面: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站在一条贴着英国国旗的小木船上,俯瞰着海面。小木船通过即将断裂的绳子,系在与欧盟旗帜融为一体的的大轮船上。国旗以及国家领导人一般象征着自己的国家,所以这里特蕾莎·梅和英国国旗代表着英国,欧盟旗帜代表着欧盟。根据文字符号“脱欧困境”的补充,可知整幅漫画再现了英国脱欧的现实情况。图中特蕾莎·梅目光紧紧盯着海面,很明显特蕾莎·梅和海面之间的视线构成了一个矢量,属于叙事再现的反应过程。特蕾莎·梅是反应者,海面则是现象。特蕾莎·梅和海之间的矢量说明两者产生了一个动态过程,表达了此刻大海是英国脱欧的困境,特蕾莎·梅正在思考脱离困境的办法。

图2 主要描述了一位男士正在努力开门,然而门就像千扇门一样,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却不见最终那一扇。图中男士头戴大礼帽、身穿燕尾服、手拿拐杖,是典型英国绅士的着装特色,说明其代表着英国;而贴有“BREXIT”和“脱欧”的标牌的门代表着脱欧之门。结合图下方的文字“没谱”,可知此漫画再现了英国脱欧没谱的现状。漫画中由两个矢量构成,第一个是男士开门这一动作使男士和门之间形成了强烈的斜对角线,很明显它是表示行为过程的叙事图像。男士向门把手投向的视线形成了第二个矢量,属于叙事图像的反应过程,反应者为“男士”,现象为“门把手”。从以上两个矢量来看,无论是反应过程还是动作过程,“男士和门”都是漫画中最核心的元素,展现了英国脱欧的现状,凸显了漫画的主题。

图3 呈现了一艘轮船正在海上航行,船上站着几位水手,他们呆滞且带有惧意地望着船前方断裂的木块。另外船正前方具有“BREXIT”标志,船上插着英国国旗,说明此船代表的是英国,目的是驶向“BREXIT”。结合文字“英国脱欧陷入困境”,可知该漫画描述了英国在驶向脱欧的旅途中,面临着船只进水,进而沉船的困境。漫画中水手投向木头的视线形成了一个矢量,它是表示反应过程的叙事图像。几位水手是反应者,海上漂浮的木块是现象。这表明“水手”和“断裂木块”之间的互动,根据水手的面部表情可知,他们面对断裂的木块既无能为力也带有惧意。

图4 被黑白相间的道路标志分成了两部分,右边是一辆前窗上画着英国国旗的汽车,左边是两名男士抬着挂着“BREXIT”和“脱欧”横幅的柱子大步朝着汽车相反的方向走去。图中的几个元素都有象征含义,挂着“BREXIT”和“脱欧”横幅代表“脱欧”;左边穿着具有英国特色衣服的男士代表“英国”;右边带着具有欧盟旗帜图画帽子的男士代表“欧盟”;前窗贴着英国国旗的汽车代表“英国”。两位男士抬脚向前走的动作构成了一个矢量,它表示的是动作过程的叙事图像,而参与者只有行为者“两位男士”,没有目标。这个动作过程展示了英国和欧盟都促使英国脱欧延迟这一事件的发展,图下方的文字是对图片内容的复述。

(二)图像的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主要由接触、距离、视角三个维度实现[6]149。接触是指图像和观看者的互动,分为“索取”和“提供”两类。“索取”是指图像中的参与者直视观看者,欲向观看者索取什么或传达什么信息;“提供”是指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没有任何视线交流。表一中列出四幅漫画的类别,它们都属于提供类图像。如图2 所示,图像中男士的目光只是投向了前方的门,与观看者没有任何视线交流,向观众展示了这位绅士集中于开门这一动作,但打开了一扇又一扇,还是没找到最终的那一扇门。所以该漫画只是向观众给予英国脱欧任重而道远这个客观事实。

距离是指拍摄镜头的远近,分为特写镜头、中镜头和长镜头。图像镜头取景的远近决定了图像中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6]124。镜头越近,说明两者关系越亲密;镜头越远,说明两者关系越疏远。由表一可知四幅漫画使用的都是长镜头,说明图像和参与者的关系比较疏远,是相对客观的社会关系。如图3 所示,漫画中呈现出参与者船只的整体,而周围的海域是其几倍,所以取景距离属于社会距离,图像和观看者处于疏远的关系。

视角指的是图像展现的视角,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6]129-140。从水平视角看,正面角度有利于观看者融入并参与其中,侧面或倾斜的角度容易让观看者有置身事外的淡漠态度;从垂直视角来看,平视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处于平等的地位,俯视表示观看者处于强势地位,仰视表示观看者处于弱势地位。如表一所示,从水平视角来看,四幅漫画都属于侧面或者倾斜的角度,而这容易让让观看者产生置身事外的淡漠态度,说明四幅漫画都是如实反映英国脱欧的现状,不掺杂作者的主观态度,同时作者也是希望观看者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英国脱欧的现实情况。

表一 互动意义的文本分析

(三)图像的构图意义

Kress & van Leeuwen 提出构图意义主要由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三种元素实现[6]186-197。

信息值指的是图像中各元素被放置到不同的位置,被赋予不同的信息。从左右构图来看,左边是已知信息,右边是新信息。如图4,两位男士抬着挂有‘BREXIT’和‘英国脱欧’横幅的门位于图像的左边,是已知信息;前窗贴着英国国旗的卡车位于图像的右侧,是新信息。由再现意义可知两位男士抬着门向汽车相反的方向走去的这一动作象征“延迟英国脱欧”,汽车象征“英国”。所以在“延迟英国脱欧”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上,“英国”处于弱势地位,对于延迟脱欧这件客观事实,英国也无可奈何。从上下构图来看,下方代表的是真实信息,上方是理想信息。如图3 所示,“轮船”位于整个图像的上方,由前面的再现意义可知,轮船在海上的行驶象征着“英国脱欧”这件事。所以上下构图向读者传达了“英国脱欧”是理想的事件,不是真实的。图中“断裂的木块”位于图像的下方,代表的是真实信息,表示的是英国脱欧路上的困难。同时图片下方的文字“英国脱欧陷入困境”是对图片内容很好的解释,英国脱欧是我们理想中的事件,“陷入困境”才是现在的客观事实。从中心到边缘构图来看,中心是重要信息,边缘是相对非重要信息。如图2 所示,动作的表征者位于图片的中央,具有凸显性,和容易让观看者抓住漫画的主题。

显著性是指图像元素对观看者注意力吸引的不同程度值,通过取景、尺寸和色调等来实现。如图1,图像以蓝色基调为背景,烘托出前景位置的小船以及站在小船上的特蕾莎·梅,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取读者的注意力。背景的暗蓝色,和小船以及特蕾莎·梅衣服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小船和特蕾莎·梅具有很强的凸显性。图像中两次的凸显有利于让观看者的目光集中在小船以及特蕾莎·梅的身上。其中小船、站着的特蕾莎·梅以及即将断裂的绳子等元素整体构成了英国脱欧这件事件,这在多模态隐喻章节中会进行详细阐述。

框架是指通过图像中框架结构的出现或缺失来连接或分割图像成分,反映图像成分间的关系。如图4 中,黑白相间的道路标志将图像分为两个框架,将左边和右边的图像分割开来,表示了脱欧和英国之间对立的关系,说明英国脱欧离英国越来越远,英国和欧盟都促使英国脱欧延迟的事实。

三、新闻漫画的多模态隐喻解读

从视觉语法的角度对新闻漫画进行解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漫画的设计意图以及漫画的主题,但缺乏对漫画深层含义的解剖。而漫画多用隐喻的手法去表征其潜在的意思,所以接下来从多模态隐喻理论的角度下解剖漫画的深层内涵。

图1 中有多处隐喻和转喻现象,如欧盟旗帜“蓝天金星旗”转喻欧盟,而熔合在一起的旗帜和轮船,激活了隐喻表达式“欧盟是轮船”。英国国旗转喻英国,同时由于英国国旗和小船的熔合,激活了隐喻表达式“英国是小船”。从图中的绳子可知这条小船是依附于轮船上的,但是系着的绳子即将断裂,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警醒人们注意了。当绳子断裂的时候,小船就脱离了轮船,代表的是英国脱欧,隐含了隐喻表达式“英国脱欧的过程是绳子断裂的过程”。如前面再现意义所述,俯视海面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也转喻英国,范畴成员代范畴。小船离海面还有一段距离,当一侧的绳子断裂的时候,小船必定会翻船,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将会落入海中,说明英国脱欧陷入了困境,隐喻“大海是困境”。图片下方的文字模态“脱欧困境”是对图片内容的补充和说明,消除了观看者对图片内容的不确定性,漫画整体构成了多模态隐喻。表明英国此时就像小船一样,处于既上不去,也不能下来的状态。完全脱离欧盟之后,也会面临许多困难。

图2 中身穿燕尾服、头戴大礼帽和手拿拐杖男士转喻“英国”,这在再现意义中提到过。根据常识,门牌的标志一般是“× ×出口”“× ×入口”“× ×室”等,表示门即将通向哪里,漫画中的门牌写着“BREXIT”和“脱欧”,说明这扇门是通向脱欧的。所以存在隐喻表达式“脱欧是打开这扇门”。另外漫画中男士的后面是打开的一扇又一扇的门,但是前方还有闭着的门,结合下方的文字“没谱”,可知整幅图片的构成是来隐喻“英国脱欧的道路漫长且艰巨”。

图3 主要蕴含了“旅程隐喻”,将源域“旅程”投射到目标域“英国脱欧的过程”上。插着英国国旗的轮船转喻英国;另外,船的正前方写着“BREXIT”,说明这艘船是驶向脱欧的,所以蕴含了“英国脱欧是旅程”的隐喻表达。目标域“英国脱欧”通过文字模态“英国脱欧陷入困境”进行了表征。该“旅程隐喻”中包含了两个子隐喻:“英国是旅行者”“脱欧是目的地”“脱欧困境是船前方断裂的木块”。此漫画通过旅程中沉船的危险来象征英国脱欧的困境,说明英国脱欧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图4 根据前面的再现意义可知,抬着柱子的两个人分别转喻“英国”和“欧盟”,挂着横幅“BREXIT、英国脱欧”的门转喻“脱欧”,而贴着英国国旗的汽车转喻“英国”。漫画中各元素的相互作用唤醒了多模态隐喻“门与卡车的背道而驰是英国脱欧的延迟”。图中的画面虽然是静止的,但是观看者能联想到两位男士抬着具有“BREXIT、英国脱欧”标志的大门越走越远,从中推导出英国和欧盟都使英国脱欧延迟。而图片下方的文字模态和图像模态相互作用,使隐喻意义的生成和解读变得鲜活起来[12]。这和传统的概念隐喻“A 是B”的表达式具有区别,体现了多模态隐喻的动态性和叙事性[12]。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视觉语法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脱欧”为主题的四幅新闻漫画进行了研究。分别从视觉语法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四幅漫画进行了较全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发现,四幅漫画都是叙事再现,说明图像展示了该新闻事件的发展和现状。从互动意义来看,观看者与图像的距离都是属于疏远性的,都是提供类图像,拍摄都属于长镜头,视角都属于倾斜角度,主要是由于该类漫画是关于政治新闻的,设计者只是希望呈现给观看者客观的事实,希望观看者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待此事件。从构图意义来看漫画各元素之间相互协调,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都是从最大化程度来吸引观看者。

猜你喜欢
特蕾男士语篇
No.11 完美日记新增男士系列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男士?难事?
凌波微步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男士感冒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女对男的“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