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分析

2020-06-08 10:30赵永禄
考试周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意义分析生活教育陶行知

赵永禄

摘 要: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功利化的思想比较严重。在七十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这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陶行知先生作为民国时期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在教学实践中陶行知先生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精神,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理论思想体系,在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上大放光彩。作者就陶行知先生当前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意义展开了系统化的论述。

一、 “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学习的方法”,但不是考试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语文教学理论更多的是来源其“生活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视角,认为生活和教育就是没有本质的区别,不是两种东西,学生以后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得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和教育不是对立的,就应该是个统一体。因此,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考试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要跟着做事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要跟着学习的方法”。但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说,正好跟这种理念是相反的。学习的方法跟着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跟着考试的方法。考试要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考试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的规律。这种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学了好几年的语文,有时还听不懂说话者的意思,不能有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很差。

为什么会出现功利主义倾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學中存在着误区。学生的学习是按照老师的教育,老师的教学是根据考试走的,但是教学却没有从学习语文的本质出发。从实际教学情况就可以看出,当前不论小学语文的方法和模式如何变化,如果脱离不了“学习的方法是按照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按照考试的方法”,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 “学习的方法要根据使用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使用

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认为生活方法就是教育方法,两者要做到合二为一。教育的方法要根据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要根据使用的方法。教育和学习都是要以使用为中心。陶行知先生对当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了批评,认为其教育内容和生活实际相互脱离,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讲课、学生学习的方式十分的僵化。语文教育作为工具性教学,就努力要从日常生活中吸取教学的养分。如果语文教学脱离实际,语文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小学语文教学就是头脑是空,感情也是空的。因此,生活才是小学语文教学所得以生存的土壤。同时,要认为语文教学是工具性教育,就需要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如果只是单一地利用上课时间来教学,学生对语文知识也不能做到良好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小学基础教育时期语文教学的任务。语言的主要作用就是交流和应用,如果对语言没有交流应用,那么语言将是死的东西,对于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低效的。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将大量的时间用在对语文知识点的记忆中,以死记硬背来对付书面的考试。语言的作用在社交,如果学生在使用语言的时候脱离了语言应有的作用,那么会将小学语文教学变成一个很有复杂性的问题,这种情形下语文的教学就显得有点荒谬。如果学生在社交过程中更多地应用语言功能,将实现与社会生活良好的基础,那么小学生就会感觉到心里总有话要说,总有想法想表达。学生的语言将变得更加完整和优美,这是因为这些都是在现实中锻炼而来的。

三、 “考试的方法要按照使用的方法”,考试是为学习而服务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违反教育教学目的的考试十分不赞成的。学生是为了学会考试,而老师就教育人怎样考试,这样学校就会变成考试的筹备处,会考试就会认真教学,如果不会考试的内容就可能不教。如果为了考试而单纯地教学,这样就会对民族生存能力是一种大规模的消灭,这样的教育不是出于信仰更多的是一种敷衍,不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所以,当时陶行知先生就对那种“消灭学生生活能力的考试”呼吁停止,希望考试不是纸上的空谈。书本上没讲的,考试没有考的,以及有没有用处,都将不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听说读写的测试,都成为简单化、标准化的书面考试。虽然考试变得方便了很多,但是对于考试的真正目的我们却缺乏思考。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还是注重于对考点知识的讲解,老师的试题分析和学生“题海战术”的训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将具有生命力的语文知识分离的七散八落,学生就容易变成考试的机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毫无乐趣可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重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将语文知识化和神圣化。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一种死的知识,生活是活的,是变化的日常生活。教育不是单纯地考试,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生活的变化。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要比通过规则的模式来学习将变得更加容易,规则的价值在于能够使得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知识得到强化。如果在教学中,将鲜活的语言变成语言技能将对语言的整体性造成致命的伤害,将使得语言学习的效果下降。

四、 语文老师要对学生做好引领工作,使得学生能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对于语文的学习就是要对生活的内容进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是认为接受教育就是改造生活。对生活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能力与精神。陶行知先生认为,所学习就是以后所要使用的。将有用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对于用处比较广而且比较急的知识要在教学中尤其重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自身来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对学生的生活进行改变,这样才能显示出教育的变化。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学生的个体内在,不应该受到外界的约束。如果单纯地为了掌握语文知识而学习,将在语文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应用中构建阻碍,使得语文知识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割裂开来。学习就是学习,生活就是生活,如果学习没有以生活为基础,这便是“读死书、死读书”。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使得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读活书。强化语文的应用能力,通过与不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效地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活读书。学生能够通过语文的学习在不同媒介上获取信息,与人良好的沟通交流,将书读活。语文考试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取得高分,这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的内容,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附属品。语文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对生活进行指导和改变,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束缚都斩断,为学生构建充足的语文学习空间。

五、 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对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杜威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思想比较认同,陶行知回国后在南京就是要以这种思想来对中国教育进行改革的,经过实践后發现效果不好就进行了改造,这样就有了中国本土化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教学理念对当前教学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助于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所以,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

进入新时期的小学生,个性张扬,学生差异明显。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做到顺应形势,积极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将每个学生都看做是独立化的个体,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自身的差异性。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差异性也要看做一种重要的资源,积极创建教学条件,将学生不同的个性展示出来。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如果教育想成功,就需要师生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老师要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要尊重,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和探究,这样将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动力进行调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推广,对创新性、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要加大推广力度,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样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和谐了,学生就会容易与师生进行分享自己的体验,学生就会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将在学习的时候具有愉悦感,学生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六、 结语

可以看出,教育就是生活,语文就是生活。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话终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小学语文老师要积极突破教材,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地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对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这样来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从语文知识学习中汲取智慧,体验生活的哲理,这样就能对现实生活有更好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饶杰腾.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启示:兼及“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J].教育艺术,2012(8):39-40.

[2]李庚靖.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7(6):25-27.

[3]宋雅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阐述[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23-25.

[4]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12):36-39.

猜你喜欢
意义分析生活教育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切面在复杂颅脑畸形超声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探讨技能比赛在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分析
基于淮安视角的曲艺表演美学基础研究
浅析《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性与情感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