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苗”在数学课堂“开花结果”

2020-06-08 10:30李翠萍
考试周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道德教育初中数学

李翠萍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德育教育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在学生的教育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新课程改革意在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正确三观,遵纪守法的四有青年。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而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科目,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

关键词:道德教育;初中数学;文化渗透

德育就是在心理思想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促使学生能成为品行优良的新时代青年。一直以来,初中阶段的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实施知识层面的灌输,但其实德育也是教学工作不可忽视的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数学教师除了在数学知识上对初中生的教学辅导,也要进行德育教育,这也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一环。数学教师要充分抓住要点,让学生在知识水平不断强化提高的同时,在思想道德品质层面也可以健康成长,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一、 培养初中生认真严谨的态度

认真严谨本身就是一种很珍贵的品质,而这与数学这门科目也是息息相关。数学教师应该懂得,认真严谨不只是数学科目对学生的要求,从另一角度来说更是一种相当积极的生活态度。数学作为讲究逻辑性的严谨学科,若是学生粗心大意不求甚解,那么难以取得好成绩,也很难称得上是有良好的品德。许多数学教师受自身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学生态度方面的培养,一味的讲述教材知识,就会出现学生由于态度不够严谨导致做题粗心马虎的情况。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小事抓起,从细微之处培育学生端正严谨的态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给学生养成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

在初中数学课上教师就要设法培育初中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教师首先自己需要以身作则,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在课堂上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与题目,对每一位学生也都要保持一定的耐心。教师只有自己已经做到了,才能更好地言传身教。例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上讲解相关数学概念的时候,首先措辞要保持准确,以及概念上的严谨性。在进行几何证明的习题讲评的过程中,证明推导类的题型对逻辑的严谨性要求较高,教学在评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路的严谨性,对于推导证明所得出的每一步都要有理可依,不可让学生养成脱离题干凭空证明的不严谨陋习。

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细节上的问题,都要保持规范和正确。教师有一个端正严谨的态度为榜样,学生也会给自己一个更为严格的要求,从而达到德育目的。

二、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初中数学课本中更多的是较为专业的数学知识内容,道德层面的思想教育内容只有极小一部分,而这就需要教师多花时间精力,认真地去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相互交流每一章的备课心得和其中的素材,集思广益来完善自己教案中的不足。在上课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创新形式,扩充课堂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既能够集中注意力,又能够拓宽数学相关知识面,为数学理论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遇到一些数学史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举一些例如陈景润、华罗庚等我国著名数学家的故事作为例子。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了解更多数学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侧面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加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间接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例如在讲授北斗七星时,可以顺带介绍中国古代灿烂先进的数学文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以及将这份荣耀传承下去的责任感;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奉献精神,从多个层面进行了人文关怀教育。

通过考点以外知识的渗透,能夠让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更加深入,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虽然教材中的拓展不够丰富,但只要初中数学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积极探讨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通过看似简单的一些例子,却能很好地达到德育效果。

三、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初中尚在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尽管十分重要,但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德育渗透的意识还不够充分,只顾应付应试教育,忽略了教育本质的意义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端正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接受不同思路的题型,破除学生的惯性思维,使学生敢于在创新的学习模式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领导协作意识。教师教学万万不可拘泥于传统,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进步与创新,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中学生。

比如,初中数学教师经过教学实践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只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很难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定理。这时就需要其他手段的帮助,例如教师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者是合作性学习等,组织学生们互帮互助,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一同进行总结。经过这样一整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与他人沟通讨论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平稳心态。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们以小组形式一起学习,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尝试着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朋友,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班级整体水平,也可以兼顾德育的需要。

通过创新完善教学模式,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个人与团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互助领导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才能更好地给彼此带来成功。

四、 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初中生的意识发展还不够完善,许多思想和举动的都会下意识的模仿身边的师者长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指南针般的存在。因此教师在校时务必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将以身作则的意识始终悬在首位。在日常的数学课堂上,要想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就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教师在板书时要注意板书的干净整洁,这样学生就会参照教师的板书进行笔记的整理,养成卷面整洁的习惯。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态度,要始终怀着积极的心态对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述,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讲效率,教师状态消极课堂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总之,教师要通过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起到一个促进带头作用。

例如,作为教师,首先做到上课不迟到,提前几分钟到达教室做课前准备,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其次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与黑板板书,自身要有过硬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做好属于自己作为学习者的那份职责。再者,对待“后进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与爱。通过教师的表率作用,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教育着学生们。另外,教师还可以大胆表扬有突出表现或进步较大的学生,用学生们切身的例子来激励其他同学。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从而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自己行得端站得正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然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要想做好德育工作,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五、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世界上从来不缺美,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能有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一定的畏难与害怕心理,从而影响了自身的数学学习,甚至形成了一种思维固化与心理阴影。这就是因为有些学生没有发现初中数学课的魅力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然而数学本身是十分具有美感的,图形与公式之间的互相转换等等都是富有色彩生动有趣的,教师要充分发掘并引领学生进行欣赏。

例如,在初中數学上几何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多边形的各种形状进行观察,并分小组进行自主研究,“一个多边形怎样画会更美观?”通过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发现图形之间的结构美。另外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图形,思考怎样拼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进行概率相关内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阴雨天气的概率进行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的与概率相联系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抛开实际空泛而谈的理论,而是真真正正与生活相联系的内容。通过一些这样的教学过程,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蕴含在数学之间的美,领略到数学的魅力。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德育的发展。

教师在数学课堂实践中要充分引导初中生发现初中数学课上的美,从而使得初中生具备更强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欣赏美、了解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

六、 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该符合教育特点,主要采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把德育渗入进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来源于课堂与课本。因此在数学课进行的过程中就要充分抓住德育渗透的环节。另外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这样一个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收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最重要的工作。总之,德育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初中数学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德育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佚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中数学德育案例集锦与反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Z3):24-26.

[2]陆彩凤.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14(2):85.

[3]佚名.浅析如何利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2):153-154.

[4]贾向华.虚实结合强化初中数学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6(3):164-165.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道德教育初中数学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