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2020-06-08 10:30徐岩徐立彬
考试周刊 2020年45期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徐岩 徐立彬

摘 要:作为农村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亲情关爱和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境之中,其身心正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存在“三观”偏移、情感淡漠、性格孤僻、道德行为失范、厌学逃学现象普遍等诸多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建议通过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从以人为本,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方面解决以上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及成因;教育建议

2018年1月9日,“冰花男孩”头顶风霜上学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再度引起了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冰花男孩”们的生存状况依旧堪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单方或双方长期(半年以上)外出务工(或经商)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监护,或由祖辈、亲友代为监护,或由留守儿童独自监护的6~16周岁的儿童青少年群体。民政部2018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贵州等7个省份,中小学适龄儿童所占比例最大,且留守男孩多于女孩。而安徽省目前共有农村留守儿童73.6万人,占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10.6%,与其他省份相比存在许多共性与个性的问题。

一、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分析

(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偏移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以及“独立性”“成人感”“自我评价能力”的失衡发展,导致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集体主义、荣誉感、奉献精神相对比较淡薄,滋生了更多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留守儿童认为现在的努力学习只是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赚大钱”,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以及回馈社会。另外,留守儿童的父母会用物质的奖励来弥补对子女亲情陪伴的缺失,这也助长了他们乱花钱、好逸恶劳、摆阔气、奢侈浪费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品德行为的形成。

(二)情感淡漠,缺少爱心和感恩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存在严重的“情感饥渴”。部分留守儿童表示,很想念父母,希望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关爱,缺乏心灵的沟通和健全的关爱,会导致孩子形成多种心理问题。而隔代的监护人对其又过分溺爱,导致他们认为别人爱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懂得如何关爱别人,缺少爱心、同情心和感恩之心。行为上表现为虐待动物、欺负弱小、甚至殴打老人等等。

(三)性格孤僻、自卑、人際交往不畅

安徽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儿童和父母长时间的分离使其在性格上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孩子由天真活泼逐渐变得内向自卑,不爱说话,慢慢地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对参加集体活动也变得漠然,不感兴趣。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变得胆小害羞,不愿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大喜欢与别的同学交往,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四)思想品德素养不高、道德行为失范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从小生活在不太完整的家庭环境下,爷爷奶奶又大多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留守儿童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缺失,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普遍不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经常吸烟、随地大小便,出入网吧、游戏厅,沉迷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有的还会在社会不法分子的教唆下走上赌博、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五)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逃学现象普遍

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具体的学习规划和理想,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加之农村传统观念中“读书无用论”思想的蔓延,导致部分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遵守上课纪律,经常打闹,不服从老师管教,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厌学逃学。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和必要关爱的缺失是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产生的直接因素

较之传统的双亲教养方式,农村留守儿童一般存在自我独自留守、单亲留守、隔代监护和他人寄养等留守方式,导致家庭结构残缺不全。只有完整的家庭结构才有可能提供最好的家庭教育,社会心理学家指出,最好的抚养方式就是双亲抚养,而现实是80%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监护人又由于观念落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弱化。另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除了保障留守子女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很少有机会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心灵沟通,无法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导致亲子关系残缺不全,缺少父母最重要的关爱。

(二)农村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是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

目前,部分农村仍然存在“读书无用”“教育无用”“金钱至上”等落后思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育资源奇缺,教育过程中重智轻德。部分学校的德育内容单一枯燥,一般没有专门的德育老师,而是由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老师甚至是其他科任老师来担当德育的内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这是他们不良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完善是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问题产生的“催化剂”

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用于指导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建设,但是部分地方的相关配套政策并未得到落实,作为农村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仍然不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是农民工,而目前他们的社会地位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另外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农民工的子女无法进入其所在城市的公立学校就读,而私立学校费用高昂,使部分家庭无法承担,也就无法实现其子女在附近学校读书,留在身边教育,助长了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品德的形成。

三、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建议

(一)加强亲子互动交流,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青少年儿童行为模仿和塑造的榜样,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肩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具体做法是:一、提高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自身在孩子养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是旁人(比如隔代监护人,其他亲属)所不能取代的,除了满足子女的物质生活需求外,更应该重视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方面的发展;二、加强亲子互动交流。要经常与子女、学校及代管人联系,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及身心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沟通、早解决;三、多关注思想品德教育。父母在与子女交流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关于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而不仅是吃饱穿暖及学习成绩这些话题。

(二)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要强化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转变传统的“重智轻德”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业,并且要加强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通过有针对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并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及时与他们的家长及监护人联系,形成合力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以人为本,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形成的关鍵因素在于“缺爱”。地方政府应该尽快按照中央的指导意见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大众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民众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并加入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中,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提高思想品德水平。

四、 结语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在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的思想指导下,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思想品德教育帮扶的长效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才是中国农村未来的希望,也是中国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吉振宏,李君.以人为本,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教育论坛,2010,23(9):51-53.

[2]张海东.浅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J].吕梁学院学报,2012,2(5):58-60.

[3]彭承德.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3.

[4]孙凤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5]宋辉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华少年,2019(24):264.

[6]牛利娜.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教育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9(1).

[7]李静.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以甘肃省平凉市留守儿童教育为例[J].中华少年,2019(11):280.

[8]黄粤燕.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7).

[9]吴汕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浅谈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8(91).

猜你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归因与对策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
浅析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障碍的个案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