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效应下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发展启示

2020-06-08 10:52刘俊霞李平女
对外经贸实务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

刘俊霞 李平女

摘 要:“进博会”为我国经济全面开放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打造了新平台。“进博会”效应进一步显现,“进博会”对带动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紧跟“走进来”企业、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和风险监控等成为推进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进博会;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进博会的举办,是我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宣示,也成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平台。数据显示,第二届进博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为60.97,2018年同期为60.36,同比上升1.01%,这表明中国与主宾国之间的进口贸易活跃度越来越高。中国举办的进博会在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和全球贸易,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进博会在制度创新与交流、产业开放和消费升级等重点领域溢出效应日渐明显。金融保险业是经济发展的血脉,其在贸易结算、跨境支付及风险保障等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功能。进博会为金融保险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将使其基本服务功能得到拓展。

一、“进博会”显现虹吸效应

中国举办的进博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好物和贸易主体参与,这是中国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平台,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各国开辟中国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国际新产品的聚集与展销,带来新型贸易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与交流。进博会对外作为一个开放窗口,为参展国际企业提供了一窥中国创新的无限动能,181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展,超过50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对世界的吸引力明显增强;进博会对内依托“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天然红利,对周边区域带来的协同效应成为推动长三角区域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上海集聚世界目光,进博会通过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深入对接和国内区域的联动开放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是中国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重要基础。

(一)“进博会”集聚高端资源与高端产品

进博会为各国参展商提供了展示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的机会,“硬科技”产品扎堆,高品质商品云集,全球高品质产品开始瞄准中国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国际龙头企业带来的最尖端、最智能、最环保的产品,一方面在中国寻求巨大商机,另一方面,进博会成为新产品发布与展销为一体的平台,成为全球进口商的集散地,在买全球、卖全球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全球买和全球卖。中国作为一个市场,持续性的对外开放,不仅是为国内消费者,也为世界提供了更好的产品。

(二)“进博会”拉动金融保险等产业走向前台

进博会是中国与相关国家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融入全球贸易价值链的重要举措。立足国际前沿,丰富进口产品种类,促进进口市场结构多元化,不断扩大的进口额是进博会产生的最直接的效应,贸易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金融、保险、航运等服务的跟进,全面提升与进口贸易相关服务的质效是形成产业间集聚融合和良性互动的重要方式,繁荣和深富活力的贸易对金融、保险、航运、旅游、潮流产品消费有十分大的带动效应,与贸易直接相关的金融保险业开始走向开放的前台,承载着智慧金融服务引领贸易转型和创新的重要使命。

(三)“进博会”推动相关制度与国际规则更好的对接

为精准和深入推进与外国客商的对接,做好进口贸易,中国海关在首届进博会期间就与其他监管部门创新制度与流程,并逐步从试点转为常态化运行。上海会展中心海关是上海海关设立的专门保障进博会的机构,在随时响应进博会需求也常态化为上海地区国际展会提供“一揽子”保障和“一站式”服务,49个“6+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促进展品变商品。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企业会拒绝发展的重大机遇,多种专门化的制度创新和便利举措,为展品和客商进出境提供便利,也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一系列制度由试点走向常态,对标国际更高要求,激发更多创新,“进博会”推动相关制度与国际规则实现了更好的对接。

(四)“进博会”呼应“一带一路”倡议,磁场效应渐显

首届进博会上,有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1000多家企业参展,占参展企业总数30%。第二届进博會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品占全部申报进境展品的三分之一。开放、崛起的中国市场为“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共同发展”带来的磁场效应吸引了更多的沿线国家参展进博会,这是深化与中国务实合作的具体体现,对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二、 “进博会”效应下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发展机遇

(一)金融保险业持续开放竞争力不断提升

金融保险业在支持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一年以来,中国不断调快金融开放时间表。2019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宣布推出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保险业对外开放是“重头戏”,11条最新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中,有4条涉及保险行业。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进入加速期,中资金融保险业参与国际竞争、引入先进经营理念、开发多元化保险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服务中国实体经济和贸易发展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机构、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51家代表处;境外保险公司在中国共设立59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和131家代表处。外资金融保险机构为中国金融业注入新鲜血液,将有效发挥“鲶鱼效应”,促进两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二)金融保险机构提供跨境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金融保险机构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还不是很高,海外大型金融集团和保险机构都建有全球性的机构网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标准化和本地化服务,中资金融保险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中资金融保险机构提供跨境服务能力不足,难以与国际机构相竞争。进博会举办以来,中资银行、保险业机构国际化动力强劲,中国银行业的全球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提高,2018年末,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境外资产总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较10年前增长了4倍多。在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中资保险业通过自主吸收境外保费以输出我国保险机构品牌和产品的负债端国际化,与通过收购进入海外保险市场以配置资产的投资端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

(三)金融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为中资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发展契机。进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踊跃参展,将各国最精华的科技、文化带到展会现场。2019年9月29日,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五场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占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超过72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了480亿美元;中马友谊大桥、亚吉铁路、瓜达尔港等一大批重大的项目落地,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也相继建成,累计投资300多亿美元;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5个自贸协定,与37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5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与19个国家建立电子商务工作机制,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协议。中国与沿线国家重大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均离不开金融保险业的支持,进博会以来中国金融保险业在竞争中不断成长,服务“一带一路”市场,中资金融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融通和风险保障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三、“进博会”效应下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发展启示

随着金融混合经营的推进,我国银保业的相互持股和深度合作走向深入,这为中资银行保险业“走出去”做好了重要准备。上海作为我国首个保险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其从1992年开始就一直在开放金融领域先行先试,打下了先进和优质的经济和产业基础。在上海举办的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博会”不仅标志着中国初步完成了从主要出口国向主要进口国角色的初步转换,也为世界各国商品、资金和服务树立了全球性“风向标”。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一直站在中国开放和创新的前沿,上海所形成的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发展至今,上海已聚集了股票、债券、外汇、期货、黄金、保险等全要素金融市场,“进博会”效应对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

(一)中资金融保险业要跟进实业,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

首届“进博会”的交易采购成果颇丰,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164.6亿美元,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成交126.8亿美元,汽车展区成交119.9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交57.6亿美元,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成交43.3亿美元,服装服饰及日用消费品展区成交33.7亿美元,服务贸易展区成交32.4亿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意向成交47.2亿美元。中资保险业走向世界的愿望强烈,但与直接在国外开展业务相比,通过服务本国实业进入其他国家市場更为容易。从发达国家保险进入中国市场的经验来看,也是紧跟实业,随着产品的进入而进入。“进博会”中大量的中国企业进口多种类型的国外产品,中资金融保险机构一方面要针对进口企业的保障需求,及时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进口预付款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等业务,对先进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提供风险保障。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保险产业跟进实业,以进口附带保险业务,以保险服务国内实业,推动金融保险服务业和实业在东道国的共同商业存在,切实提升金融保险业国际化服务水平。例如韩国现代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支持韩国现代集团和其它在华韩国公司的发展为机会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该公司正是延伸了其母公司为母国客户开展海外风险管理业务,将保险服务依托实业扩展,成功进入中国市场。

(二)发挥“进博会”效应,金融保险业以“引进来”带动“走出去”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协同开放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正在形成。上海在其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及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正在推进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以实现扩大开展国际保险交易,并为世界各国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国际保险交易、支付清算等相关服务。“进博会”带来的巨大交易,使中资金融保险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目前,我国外资银行机构有989家,外资保险机构57家,外资金融保险机构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扎堆,形成了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局面,全球金融保险业所产生的“鲶鱼效应”一方面加剧了竞争,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资金融保险公司竞争力和活力的提升。

(三)对接“一带一路”,加强金融保险业国际化战略推进

“进博会”打开了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为践行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开辟了新通道。首届“进博会”吸引了172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参会,成交金额近580亿美元,而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进博会”继续聚焦全球经济发展,坚持开放与合作,与会的参展国数量较首届均大幅增加。“一带一路”建设6年多来成果显著,截止目前,与我国签署政府间合作文件的国家及国际组织共计196个,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0多个,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6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约900亿美元。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持续扩大和深化,金融保险业在保障资金融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并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同时也为中资金融保险业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提升国际化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走向保险强国带来了有利契机。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特点,创新金融保险产品服务,进一步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开展海外投资保险、围绕对外工程承包的各类责任险,开发资信评估、跨境保险服务,同时设立国际投资基金,加强国际业务合作、构建国别风险咨询服务体系,是中资金融保险业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建设光荣使命,也将进一步推进我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

四、中资金融保险业国际化发展对策

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中资金融保险业要充分利用进博会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大“走出去”步伐。

(一)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方资源

金融保险业务的开展需要通过法律或政府文件进行明确,并给予必要的政府政策及相关制度支持。尤其是在当前开放型的世界经济环境当中,金融保险业务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企业及多种业务,国家布局与指导将是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的重要保障。例如制定涉外保险法和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并设立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放宽保险行业资金使用限制,赋予保险资金涉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际投资领域,为金融保险服务引领方向。如2015年我国已获境外投资资格的49家保险机构对外投资总额达到362.27亿美元,国务院也于2015年允许保险机构设立3000亿元投资基金用于“一带一路”项目的长期投资,这些都为中资金融保险业务的进一步国际化打下了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金融保险部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有效沟通,互通各方信息资源,传递和反馈有关政策、重大项目和金融保险需求等信息,相互协调,促进资金、机构、产品、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为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推进中资金融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

(二)加强国际合作,注重业务创新

当前,我国金融保险业发展水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仍较落后,保费密度和保险深度均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产品种类及服务水平不高,这无疑制约了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的进度。我国金融保险业可利用“进博会”和“一带一路”发展跨境业务,加强与国外成熟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增加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境外业务运营经验,扩展中资金融保险业的业务范围和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业务创新方面,可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创发展保险电销,如同网上银行的网上保险,并开发手机APP,提升保险业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同时,结合国际贸易特点,积极探索各类保障及融资需求,开发跨境保险产品,拓展中资保险机构的对外业务领域和类型,如紧跟实业的企业国际投融资担保业务,以及包含企业和当地居民在内的融资、工程、恐怖事件、意外伤害、流行性疾病等一揽子综合保险服务,满足了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求并减轻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做到真正的保驾和护航。

(三)深入对外开放,实现合作共赢

在“进博会”效应和“一带一路”倡议引领的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以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境外业务的开展为基础,鼓励和推进更多有条件的中资金融保险机构设立国外分支机构网点,积极与国外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业务合作,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丰富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开放合作内涵,实现合作共赢。2018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我国政府就宣布了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及在华业务范围,为中外金融机构业务合作创造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使我国金融保险业发展拥有了新空间和新动力,为中资金融保险业进军国际市场储备能量。

(四)增强风险防控,提升监管水平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而“一带一路”沿线又多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能力和发展水平较低,跨境业务的开展仍存在诸多无法预测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多且风险系数较高。在积极推进中资金融保险机构“走出去”的同时,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长期有效地开展金融保险领域的跨境合作及相关服务,研判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关注合作区域法律法规的修订、强化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及提升境外风险防控能力,成为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的“必备功课”。与此同时,加强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保险监督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双边或多边监管合作机制,并积极开展监管技术合作和技术援助,借鉴国际监管实际与经验,提升我国金融风险监控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为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做好保障。

五、结论

“进博会”为我国实现全方面对外开放、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了新平台,全球贸易进入了自由化发展的新阶段。积极发挥“进博会”效应,以“引进来”带动中资金融保险业“走出去”,是为中国经济发展输入新鲜血液,推进我国金融保险市场成熟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中资金融保险机构可依托国际贸易主体、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和深入国际合作,积极开展金融保险跨境服务,借鉴成熟的国际经验,提升中资金融保险业的跨境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开放发展提供保障服务,推进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泓,杜海涛.第二届进博会主宾国进口贸易指数发布[N].人民日报.2019-11-9.

[2]中国新闻网,进博一年来:释信号开窗口 进博会提速中国金融开放[DB/OL]. 2019-11-04.https:// www.sohu.com/a/351584059_ 123753.

[3]陈文辉.保险助力“一带一路”发展[J].中国金融.2017(5):17-19.

[4]闫帆.两项新举措为跨境保险再注活力[J].国际融资.2019(8):43-45.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DB/OL].2017-4 -27.http://bxjg.circ.gov.cn//web/ site0/tab5225/info4066793.htm.

[6]东艳,刘杜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J].人民论坛.2018(11):44-45.

[7]孙祁祥,王国军,郑伟.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重大议题与政策选择:2012-2020[J].保险研究.2012(2):3-12.

[8]南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创新合作的困境与出路[J].对外经贸实务.2019(8):56-59.

猜你喜欢
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风电巨头的艰难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
寻找一种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