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木版年画:刻刀下的文化记忆

2020-06-11 06:47曹洋
今日辽宁 2020年1期
关键词:桓仁闯关东灶王爷

◎文/ 曹洋

相姑爷 陈东明

2019年11月10日,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馨苑的传习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公开课正在进行。桓仁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东明展示着一幅幅充满民风民趣的年画,让看惯了卡通动画的、画惯了水彩油画的学员们耳目一新。

木版年画由山东移民传入桓仁。据《桓仁县志》记载:“桓仁清代光绪三年设县而治,设县之前已有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来此两万多人”,那时桓仁水路通达,物产丰富,大小村镇生产交易活跃,“有小商小贩逐门逐户兜售木版年画、灶王爷、财神爷、门神、天地牌、家谱”等,“当地出现一批民间作坊,一些多才多艺的农民兼有民间艺人的双重身份和求生本领,他们农忙种地,农闲刻印版画售卖”。

陈东明的祖父是山东潍坊杨家埠人,父亲15岁时随“闯关东”的大潮来到桓仁落脚。祖父和父亲都是能工巧匠,陈东明耳濡目染,自幼对美术充满浓厚的兴趣,为日后从事木版年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陈东明介绍说,桓仁木版年画完整地传承了山东潍坊版画重用原色的特点,又糅入东北人粗犷豪迈的风格,呈现出线条粗犷、生动质朴、对比鲜明的特色。

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颇为复杂,包括绘、刻、印、裱等十多道工序。拓印作为版画印制的重要步骤,讲求的是拓印出来的作品线条清晰,位置精准,颜色均匀,不洇色、不跑色。这就要求艺人控制好刷墨的干湿和墨量,在敷纸固定的同时还要掌控好搪压的力度。

早期的木版年画题材以祈福纳祥为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门神、财神、灶王爷等年画是年节时百姓家家必备的用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年画也从生活的“刚需”变成偶尔的装点,这让陈东明等艺人开始重新思考桓仁木版年画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今的桓仁木版年画题材大为丰富,荷塘月色、乡间野趣、农家生产皆可入画,这些作品夸张变形有制、色彩对比鲜明,记录了桓仁当地的乡土生活,展示了土色土香的风土人情,是最为朴素和可爱的乡土生活画卷。

好山好水 陈东明

猜你喜欢
桓仁闯关东灶王爷
我与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孙喻奇
好山好水出好米
桓仁县水稻栽培农耕文化简述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桓仁蛤蟆油膨胀度与浸泡时间的试验研究
灶王爷的“脸谱”
泥人再现闯关东的移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