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下国资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0-06-11 00:39程薇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国资资金

程薇

关键词:风险管理  国资公司  内部控制  问题

一、国资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当前,部分国资企业并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国资企业不熟悉、不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认为内部控制流程过于繁琐,会导致会计防范失真,因此仅仅将内部控制的工作交由财务人员或内审人员兼任;第二,由于国资企业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的影响,加之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展开;第三,国资企业的绩效考核直接与领导层績效挂钩,致使领导层在经营决策方面更侧重于完成计划目标,而忽视内部控制。

(二)风险管理机制的失效

由于国资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其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与市场变化趋势不敏感,盲目乐观、过于自信,未对企业内部各项风险进行系统评估,也未对风险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在风险预测能力和防范能力上相对较弱,影响整个国资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国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内部信息传递链过长,信息无法实时、有效地传递,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仅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其传递过程极容易出现信息泄密、信息失真的现象,导致企业错失了调整发展计划、经营模式的最佳时机。因此,国资企业内部的风险将难以在早期被发现,一旦出现内部控制风险,将会对国资企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四)重要活动控制需加强

1、资金活动控制

国资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强,如果不对资金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将出现严重的资金风险,如:一个人负责资金收付,将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及徇私舞弊现象,且难以被人察觉;出纳人员同时负责印章保管,致使其支出现金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此过程中很可能出现重大违规违纪等事件。

2、资产管理控制

由于国资企业的发展年限往往较长,国资企业的办公用房、物业资产等资产也具有较长的建造历史,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也未能定期修复及更新,加之部分国资企业在发展中经历了合并、转制,致使土地、物业等资产的产权归属不清,极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法律纠纷,甚至还可能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国资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知

提高国资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知,强化国资企业的内外环境,避免各种不良风险的发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优化:一方面,国资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展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讲座,并为员工发放内部控制宣传手册、学习手册,以此提升国资企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国资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小组负责内部控制活动,引导各部门全力配合该小组,共同完成国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另一方面,强化国资企业外部环境,特别是理想国资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坚决杜绝人为操控国资企业现象的发生,并通过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进行员工的绩效考核,尽可能地避免国资企业内部控制出现问题,防范不良风险的发生。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国资企业改革的新时期里,国资企业必须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具体而言,国资企业领导层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应该起到模范作用,并且引导全体员工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不断提升国资企业的凝聚力与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有效规避会计舞弊、违法乱纪、徇私舞弊等现象的发生,为国资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国资企业与普通企业相比而言,规模相对更大,风险管理更加复杂,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特征制定不同的风险管控计划,并建立风险预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系统风险管控模式,有助于提升国资企业整体的风险防控能力及风险处理能力。比如,国资企业在“三重一大”问题决策上,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贯彻执行,完善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监督保障体系,提高决策水平,防范经营风险。

(三)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国资企业的信息沟通不仅仅包括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而且还包括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信息互换,唯有拓宽国资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才有可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经过信息的筛选及整理,将有助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传达给企业高层领导人员,将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调整企业未来经营方向。与此同时,加强企业监督平台的建设,保障监督平台的信息畅通,鼓励员工对内部徇私舞弊、串通作弊等不良行为的监督举报,以在良好的监管模式下改善国资企业的内部环境。

(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1、规划资金内部控制

资金风险时企业风险中的重要一种,严重的资金风险将会使企业面临经济亏损,甚至还会直接导致企业的破产与倒闭。对此,国资企业应该规划资金内部控制活动,各不相容岗位相互牵制、互相监督,例如出纳岗位与会计岗位分离管理、出纳岗位与印章管理相分离等。与此同时,国资企业还应该建立严格的资金审批制度,按照严格的资金流程展开资金活动,以此去保障内部资金的安全、可控。

2、规划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是国资企业总资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加强资产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成为当前国资企业的重点工作。首先,国资企业应该加强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完善验收、审核的具体流程;其次,固定国资企业规定资产盘点制度,财务、综合等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发现问题时跟踪处理,同时,审计人员需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保证盘点的数据真实性;最后,针对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报,必要时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去降低固定资产损坏风险,以保障国资企业资产的可控性,确保其发生风险时能够查到相关记录。

三、结束语

加强国资企业内部控制是防范风险发生的重要举措,当前,国资企业内部管控还有待提升,采取措施优化国资企业内部管控体系,对于防范其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申志强.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2]陈敬淑.浅谈国资委管理体系下国有企业审计风险[J].财政监督,2017(07):108-111.

[3]张建义.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9(20):93-96.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国资资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空中管制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上海国资:重组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