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热饮的故事

2020-06-12 11:41周固明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热饮乞丐小女孩

周固明

雾霭浓重,我和同学坐公交回家。汽车像一匹负重的老马,一路缓缓前行,最终挣扎到一个站点,停了下来。“车子出了点问题,需要修理,愿意等的乘客可以在车里等,也可以考虑坐下一班车……”司机的解释声中夹杂着乘客们的抱怨声,让本就狭窄的空间变得更加嘈杂,拥挤。①

我们属于赖在车上的人。看着其他乘客或下车左顾右盼,寻找换乘的目标;或打定走回去的主意,消失在茫茫雾色中;或站在车旁,抽一根烟过把瘾。②

这时,一个落魄的乞丐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在站台上徘徊着,几次想走到人群中,但大家要么如鸟兽散,要么他欲言又止,最后,他只能蹲在一个角落里一言不发。那个乞丐头发长而凌乱,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打理过了,皱纹堆垒的脸上,露出非常落寞的神色。虽然他身着一件旧军绿大衣,但仍抵挡不住凛冬的寒冷。他瑟瑟发抖,难以自持。③。。。。。。。。。。。

此时,我手里拿着一瓶尚未喝完的热饮,心生怜悯,想着老师说的助人为乐,就想下车把热饮给那个乞丐。同学发觉后,诧异地看着我道:“你要干什么?把饮料送给他吗?我告诉你,现在的乞丐大都是骗子,他那样子肯定是想博得你的同情心……”我不由得听后,想起了前些天电视上的报道,似乎真的有一帮行骗的团伙……我不由得怯懦迟疑了。④

正在这时,一个红衣小女孩跑向乞丐,她的马尾辫一甩一甩的,暮云叆叇的天气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到她的朝气和活力,她的手里也拿着一瓶热饮。她走到乞丐面前,将热饮递给乞丐说:“天怪冷的,你喝了暖和暖和吧。”乞丐抬起头,我分明看见那张枯瘦的脸上流露出欲哭的神色,只是他那脏兮兮的手停在空中,迟疑着,并没有接。小女孩不由分说,将热饮塞到乞丐手里,又一蹦一跳地走了。⑤

我和同学不由得对小女孩投去赞许的目光,既而又面面相觑,觉得脸在发烧。学校之外,我们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学到了更多。⑥

小女孩的身影已经消失在茫茫雾气中,连同那流动的云烟,我们的眸光却定格在小女孩给乞丐热饮的刹那,一朵被称为关爱的花永恒地开在了那个雾气弥漫的傍晚,也开在了我们的心中……⑦

①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故事发生的情境:雾霭浓稠是环境描写,车子需要修理是故事发生的引子。小作者把车子比作负重的老马,细腻地描绘了当时的环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过渡段落,承接上文我们等待车修好,开启下文“我”在车上左看右看,突然看到一位乞丐的情节。这里对乘客的描写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洁,颇有气势。

③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落魄乞丐的形象,也为下文我们都心生怜悯,(想)给他热饮的情节做了铺垫。

④迟疑与纠结反映了“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写得真实可感。且“我”的迟疑和纠结又与下文小女孩的果断进行对比,使小女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⑤对小女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非常到位,塑造了一个天真善良的小女孩形象。

⑥“我”和同学对于小女孩的赞许,体现出了当代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评判对错的标准。“面面相觑”“脸在发烧”等又体现出小作者与同学内心情感的变化。“学到了更多”则写出了他们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识。这些细微的情感变化,让习作的主题更显深刻。

⑦结尾抒怀,深化題旨,画面感强,抒情意味浓,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 评

小作者用含蓄深刻的语言,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让我们对校园之外大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感悟。本文的亮点如下:

1.行文流畅,情节丰富。习作叙述的事情虽然简单,但情节起承转合,流畅丰富,写出了小作者在公交车坏了后看见一个可怜的乞丐,并目睹了小女孩给乞丐送热饮的全过程,内心深受震撼。习作情节安排合理,体现了小作者构思和驾驭事件的能力。

2.人物塑造,典型突出。不管是乞丐的形象还是小女孩的形象,小作者都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得突出,鲜明。如乞丐形象突出了他的落魄,小女孩的形象则突出了她的天真活泼。

3.善用对比,突出形象。习作善用对比手法,使所要塑造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大家遇到乞丐如鸟兽散和“我”的迟疑、纠结进行对比,体现出“我”还是比较有良知的少年;然后又用“我”和小女孩的行为进行对比,凸显了小女孩的善良淳朴。

习作在选材上并没有什么独特性,但在具体的细节描绘和捕捉上,却显得非常有特色,进而弥补了材料大众化的弱点,通过凝练生动的语言,提高了习作的可读性,使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董问博)

猜你喜欢
热饮乞丐小女孩
爱掐人的小女孩
可口可乐加入冬季热饮大战
卖火柴的小女孩
乞丐面
热饮杯盖上的秘密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乞丐虎
长沙市民为交警点热饮
现代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