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普巴讲十八军解放西藏的故事

2020-06-12 11:36曾亮何勇李发林
雷锋 2020年6期
关键词:军分区昌都金沙江

曾亮 何勇 李发林

从昌都出发,追赶溪流、翻越雪山,历经5小时车程,笔者终于来到了藏東第一村——岗托村。

走进78岁的普巴家,他正与10岁的孙子普布次仁、7岁的孙女江拥卓玛在天台晒太阳。天台上,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望着村庄不远处滚滚奔涌的金沙江,普巴饶有兴致地讲述十八军渡江解放西藏和西藏昌都军分区某部官兵爱民助民的故事。

1950年10月6日凌晨,十八军强渡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第一枪。渡江后的第3天,小普巴下山看到了十八军升起在村头碉堡上的五星红旗。当时,小普巴并不知道这面旗帜的意义,只是第一眼看到它,就觉得它特别好看。

最开始,小普巴对陌生的十八军也有点害怕。

“慢慢地,我就和十八军战士们玩在一起。”普巴回忆说,十八军在行军途中,严守纪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宁愿忍饥挨饿,也不妄取群众一粒粮食、一头牛羊。他们在自身供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困难。小普巴第一次吃到的白米饭,就是十八军战士做的。

后来,小普巴还经常与村民们观看十八军放映的影片。通过电影,小普巴和村民们知道了毛泽东主席,知道了延安,知道了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五颗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红色的种子,也是在那一刻在小普巴心里生根发芽。

1969年,27岁的他选择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在部队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4年退伍后,他回到岗托村当生产队队长,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种植,多次获地区、县奖励。

近年来,昌都军分区响应上级号召助力脱贫攻坚,选派得力的连队支部书记林章贵,担任岗托村党支部的“帮建书记”,帮他们分析援建形势,研究致富思路,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激发自主脱贫的内在动力。

“目前,我们村已有42名党员,不少党员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普巴介绍,在“帮建书记”和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影响下,村里越来越多年轻人,踊跃申请入党。

“岗托村的红色遗迹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在县里举办的经济发展会议上,江达人武部政委王德营的建议引起大家共鸣:“以红色文化为背景,结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俗习惯、房屋建筑、服饰、饮食等,开辟以金沙江十八军渡口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打造昌都首个集爱国、民俗、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多元化民俗村。”

猜你喜欢
军分区昌都金沙江
我是金沙江
皮定均“怕失民心”
北渡金沙江
丽江军分区造血扶贫
金沙江上游首座电站
红色金沙江
昌都三江流域的新风景
一个新型的昌都正在悄然崛起
读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