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下的行业众生

2020-06-15 07:42原勇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眼镜店眼镜业绩

文 原勇

2020年4月8日,重点疫区武汉的“解封”,不仅标志着湖北武汉地区生产、生活日趋正常,也意味着全国疫情后的秩序恢复进入了新阶段。自此,全国餐饮、百货行业逐渐复工,而眼镜零售行业也开始恢复营业。

复工未足产:部分眼镜企业的无奈和尴尬

受疫情冲击,加上其他一些因素,部分眼镜零售企业业务恢复较为缓慢,出现复工却不能恢复正常业绩的情况。据本刊《疫情影响下,中国眼镜零售业现状调查》数据显示,290家受访的眼镜零售企业中,仅有10.34%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其复工后的日常经营额为平时的70%~80%;48.28%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其复工后的日常经营额为平时的50%;另有41.38%的受访企业表示,其目前的日常营业额远远低于往常,仅为平时的20%~30%,门店经营困难。此外,对于复工后的门店恢复情况,参与调查的企业普遍表示不乐观:其中,31.03%的企业表示,复工后需要的恢复时间比6个月更长,约68.97%的企业则表示可能会在6个月内恢复到疫情前正常的经营状态。

受访企业门店规模

另据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眼镜行业人士介绍,从总体来看,尽管所在区域绝大多数的眼镜店都已正式复工,经营秩序也回归正常,但业绩恢复却并不理想:在一些城市,除了为数不多的眼镜店业绩恢复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外,不少眼镜店客流稀少,经营惨淡,要完全恢复到正常状况,尚需时日。广州眼镜直通车董事长司徒尚炎介绍说,该公司正式复工一个多月,迄今为止,销售业绩只有疫情之前正常水平的五六成,且增长幅度缓慢。而记者了解到,在眼镜零售企业高度集中的上海,几乎所有的眼镜店都已正常营业,但估计总体业绩恢复仅为正常水平的五六成,复工未足产的情况十分突出。

据厦门市眼镜协会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眼镜零售市场2月基本整体处于停滞状态,3月恢复营业的眼镜零售企业的营业额只有往年同期的60%,3月中到下旬部分零售企业的营业额增幅率从20%恢复到了60%。尽管部分眼镜零售企业通过涉足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私域流量运营等新兴渠道获得了一些销售机会,但整体仍然呈现不太乐观的状况,传统电商下滑了30%~40%。批发和生产企业复工情况虽然相对较好,但受全球市场连锁反应的影响,批发企业业绩较往年同期下降了40%~50%。

受访企业复工后营业情况

值得指出的是,疫情期间,一些致力于线上营销的眼镜企业业绩却格外亮眼:据了解,在厦门,地球是圆的眼镜店作为一家“从线上发展线下”的网红店,在疫情之前就依托网络平台,紧跟年轻消费者的关注点,不仅举办了众多品牌联名活动,还与多个大V展开推广合作,抓住新潮的媒体渠道进行运营,积累了众多粉丝。疫情爆发后,在实体眼镜店停摆的情况下,该店借助网络销售的优势和众多粉丝的追捧,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如今,随着当地眼镜零售行业逐渐回归正常秩序,该店又发挥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优势,业绩呈现继续增长态势。线上运营不仅是疫情期间企业的“救命稻草”,也成为了疫情后良性增长的利器。

纵观上游的眼镜制造领域,产业恢复情况也未达到理想状态。在眼镜生产基地丹阳,不少眼镜生产企业恢复之路颇显艰难,一些眼镜生产企业不得不暂时调低了2020年的销售预期,并收缩支出。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在国际上的蔓延,国外订单量呈断崖式下跌,并且有一些客户取消订单。据当地经济主管部门的初步测算,预计2020年5~6月份的镜片订单只有2019年同期的15%左右。据某大型镜片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由于终端消费低迷造成订单减少,尽管复工较早,但时至今日,企业产能仅为疫情爆发前的60%,何时能完全达到正常水平,还是个未知数。

在重要眼镜出口基地温州瓯海,由于大多数眼镜生产企业依赖出口业务,且主要目标为欧美市场,从3月份开始,美国和欧洲等地疫情的大爆发所造成的冲击不断扩大,由此造成不少眼镜出口企业海外退单、发货暂缓、生产线停摆。据当地眼镜商会的调查显示,部分眼镜出口企业的订单取消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最多的超过2000万元。另外,部分企业3成以上的在手订单被要求延迟发货,收款难的问题也十分普遍。

在太阳镜生产基地厦门和广东横岗眼镜生产集中地,一些以外销为主的企业虽然复工较早,但随着疫情开始蔓延到全球,作为重要外销市场的欧美陆续“封国封城”,外销企业订单被拉低,同时还面临着履约难、国际物流不畅等共性难题,使得工厂的现金流压力不断陡增。

冰火两重天: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由于个体眼镜零售企业之间的巨大差异(包括规模、实力、技术和顾客忠诚度等),在恢复性增长的过程中,眼镜零售企业出现经营和业绩冰火两重天的状况:据广东一眼镜零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定位中高端顾客群,多年来采取定制化的服务方式,虽然疫情期间业绩下滑较多,但由于顾客忠诚度高,绝大多数老顾客并未流失,正式复工后,一度被压抑的需求得以集中释放,因而日交易额快速上升,加上一些护眼产品的热卖,截至4月中旬,业绩出现稳步增长。另据了解,四川浙文眼镜、湖南湘潭精益眼镜等作为深耕当地市场二三十年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老企业,目前下属门店业绩平均恢复也达到了正常时期的80%以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实力和规模有限的小眼镜店,业绩恢复步履艰难。对此,有行业人士断言,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就是优胜劣汰,此次疫情的冲击,必将大大加速行业的洗牌,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丹阳等地,眼镜制造企业恢复过程中强弱两级分化的趋势也很明显:作为国内镜片龙头生产企业的万新光学集团,虽然受疫情冲击,国内市场订单在2月份基本冻结,但进入3月,销售逐步恢复,到3月底已经恢复接近80%。据万新光学总裁汤峰介绍,自疫情爆发以来,该公司即建立了24小时沟通机制,加上应对早、措施多,目前的生产恢复良好。预计4~6月,国内会迎来一波消费高峰,届时,拥有3万多家合作门店的万新集团业绩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反观部分中小型眼镜生产企业,受终端消费低迷的影响,在订单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恢复情况不容乐观。

行业全面恢复的障碍

环顾当下,影响眼镜行业恢复性增长的主要障碍来自两方面:

一是消费信心不足。目前国内防疫形势持续向好,但由于国外疫情呈爆发性蔓延,我国严防境外输入性病例的压力不断加大,国内各地和有关部门的相关防控措施不能松懈,在正常生活秩序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消费信心不足导致客流减少,必然制约眼镜验配业务的增长。此外,在旅游行业因为受到严格管控而大幅萎缩的情况下,今年太阳镜销售大幅下滑已成定局。

二是消费能力不足。此次疫情造成的封城和闭关等现状,在一段时期内使以往正常的经济秩序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不仅抑制了正常的消费需求,还造成众多工业企业和商业机构业务停顿,很多工薪族和从业人员收入归零或大幅减少。此外,在国外疫情的冲击下,大部分外贸出口企业业务下滑,员工收入明显减少。在不少消费者收入普遍降低的情况下,他们对属于生活必需品但并非生活急需品的眼镜,不可能有太多的消费热情,这也成为制约行业恢复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眼镜店眼镜业绩
眼镜布不是用来擦眼镜的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眼镜知识知多少
眼镜店
眼镜店加工收费,你怎么看?
眼镜店与眼科医院的合作之路
眼镜店的当务之急:宣传引导 彰显专长
2018年三季报业绩预告
2018年一季报业绩预告
本周公布2017年业绩大幅预增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