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田”部字分析

2020-06-16 06:13
关键词:会意会意字说文解字

刘 欣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引 言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由东汉时期许慎编纂,是最早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阐释字义的著作,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学习汉字、研究中国文史古籍的重要工具书。《说文》中的田部字一共有29个,重文3个,无新附字。文章首先对田部字中不同字形进行分析归类,其次主要从自然和社会两个大的方面对田部字所属的意义范畴做一整理,使整部字的字义看起来清晰且有条理。最后,由于汉字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符号,因此其在字形字义中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土地文化,便于我们了解古代的劳动人民在何种土地制度下从事着何种农业生产活动,进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睿智。

一、田部字字形分析

《说文》田部字中有象形字1个,占3.45%;会意字2个,占6.90%;形声字24个,占82.76%;会意兼形声字2个,占6.90%。

(一)象形字

在田字部正文中只有“田”一个象形字,作为本字,《说文》对于该字的解释为“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也就是说,“田”代表排列,《说文解字注》(后文均称《段注》)中提到“取其陈列之整齐谓之田。”意为排列得整齐才叫作田。其次,“田”字外面的“口”像是田地四周的界限,而“十”则是土地中间东西南北布满沟涂。《段注》为阡陌一句做出说明指出:“此说象形之恉。谓囗与十合之,所以象阡陌之一纵一横也。”

(二)会意字

会意字有两个,分别为“疇”和“畜”。

(三)形声字

“町,田践处曰町。从田丁声。”

“畬,三岁治田也。从田余声。”

此中还有一些省声字如“畿,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言畿也。从田,幾声。”《段注》中也说该字是形声中包会意。

(四)会意兼形声字

“甸”,关于该字各本存在一定争议。《说文》中对该字的解释为:“天子五百里地,从田包省。”各本也皆作从田、包省,其中小徐本作包省声。但《段注》作“从勹田”。段玉裁给出解释并加以正字,认为“勹、裹也,布交切。甸之外九服重重勹之。故从勹田,堂练切。十二部”。而朱骏声在《通训定声》作“从勹田会意,田亦声”。因此我们在这且认为该字是会意兼形声字。

二、田部字字义类别分析

根据分析全部汉字发现,“田”部字的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描绘土地本身,包括土地类型、性质状态等,二是指田地在社会关系中的多种存在形式。因此文章拟以自然和社会两方面为导向,继续下设分类,探究字义及其来源的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古代农业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自然形态下的土地

与土地本身相关的汉字共有15个,我们大致可将这一类汉字具体细分为类型、性质及状态、构造几个方面。

1.土地类型

此外还有“甸”和“畿”,《说文》:“甸,天子五百里地”;“畿,天子千里地,以远近言之,则言畿也”。文章认为二者均代表君王的土地,因此算作类型之属。

2.土地性质、状态

畬:《说文》:“三岁治田也。《易》曰:不葘,‘畬田’”。指连续耕种过三年的土地,“葘”意为“开荒”,说明不开垦荒地,想种熟田是不吉利的。但依《段注》,应为“二岁治田也,一岁为然,二岁则用力渐舒矣。畬之言舒也,三岁则为新田。”

最后一个是“畼”,《说文》:“不生也”,指荒芜的田地已不生谷物。《秦律》:“雨为湗,及诱粟,辄以书言湗稼、诱粟及豤田畼毋稼者顷数”。

3.田地构造

(二)社会形态下的土地

1.土地单位与计量

涉及土地单位和计量的主要汉字有3个,分别为畮、畦和畹。

由于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逐渐需要进行土地交换,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定的单位标准对土地进行测量。其中“畮”非常重要,《说文》作:“六尺为步,步百为畮”而同时,田三十畮则为一“畹”,但此中说法不一。《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五十畮为一“畦”,《庄子·天地》:“(子贡)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

除此之外,“當”应用于土地交换中,代表所交换的土地要等值。想要做到等值便离不开对土地的测量,单位又是该过程中的一种衡量标准,故将该字归为此类。

2.与土地相关的人

与农业相关的人主要有两种,一是“畯”,二是“甿”。

“畯”,《说文》:“农夫也”。《段注》中列出了关于该字的多种含义,综合起来看就是“畯不只代表农夫,有时也代表田官、田大夫等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而“甿”,则单纯指田民,耕者。

(三)其他

其他类的汉字包括畤、略、當、疄、畱、畜和疃,一共7个字。

“畜”,田畜也。《淮南子》曰:“玄田为畜。”从田从兹,兹代表增加,也就是指尽力种田而得的积蓄。《段注》:“蓄、积也。畜与蓄义略同。畜从田,其源也。蓄从艸,其委也”。

“疃”,禽兽所践处也,表示禽兽所践踏过的地方。《诗》曰:“町疃鹿场。”

“疄”,与“疃”字相似,表轹、车所践也。

“略”,指划定土地的疆界,虽都有边界之义,但与上文提及的土地构造有所不同,因此将其放入此类。

“畤”比较特殊,《说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从田寺声。右扶风有五畤。好畤、鄜畤,皆黄帝时祭。或曰秦文公立也。”表示祭祀。

“畱”,止也。《段注》:“田,所止也。犹坐从土也”。

从以上分析的田字部汉字可以看出,古代人民对土地已很有考究,这也是古代农业发达繁荣的必然性所在。

三、田部字与中国古代土地文化

(一)与井田制

“當”字,表示“田相值也”,表示土地要相对等,用于土地交换,而井田交换范围的标准由公家规定。此外的畮、畦和畹,这三个字代表的是土地的计量单位,虽后世有一些单位不再延用,但对当时土地交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与农业生产

结 语

文章以《说文解字》中的田部字为分析对象,首先对字形进行整理,其次从土地类型、性质状态、构造、单位等方面探究汉字蕴涵的意义,最后探究了背后的土地文化。由于田部字数量较少,并不能代表我国古代土地情况的全貌,但汉字字族研究可称得上是汉字研究的新视角,有利于人们从系统上把握、分析汉字,为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捷径。

猜你喜欢
会意会意字说文解字
近四十年来会意字研究综述
“会意”读书法
画说汉字——摆(bai)
连一连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会意”与“欣然”
为啥我们没有
有趣和会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