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疗法与西药治疗离心性环状红斑疗效比较

2020-06-17 11:02祁相焕马庆飞顿耿任雷生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膀胱经风门心性

祁相焕,马庆飞,顿耿,任雷生

(开封市人民医院,开封 475000)

离心性环状红斑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疾病[1-2],具体发病原因不明确,是一种对炎症、感染、药物、内分泌疾病所产生抗原高度敏感的反应[3-4],罕见于肿瘤相关的疾病,已在淋巴瘤、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和前列腺癌疾病中报道,很多患者找不到发病原因,多发于青壮年,尤以夏季多发,平均病程11个月[5-6],目前治疗主要是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口服抗组胺药,也可应用维生素 C、钙剂,病情顽固者可系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但停药易复发[7],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笔者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运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离心性环形红斑,并与西药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开封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均为发病原因不明,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无长期慢性病及口服药物史,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红斑发病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5,7-8]

临床表现初起为单发或多发风团样红色扁平丘疹,逐渐向外扩大,中心消退,形成环状、弓形、漩涡形或多环状,边缘宽4~6 mm,其上有糠秕状细小鳞屑附着,红斑以每日2~5 mm的速度扩展,最终直径可达数厘米至十厘米,皮损在数周后可自行消退,新疹不断出现。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皮损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手足很少累及,自觉轻度的瘙痒,部分无自觉症状。临床可分为浅表型和深在型,深在型与浅表型相比红斑无鳞屑,边缘隆起,较浅表型浸润显著而坚实,无瘙痒。浅层血管周围轻度至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在血管周围浸润的细胞呈袖套样,少数病例活动性边缘,浸润较深,属于深在型,浅层血管周围、真皮中下层血管周围均有淋巴细胞浸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离心性环形红斑表现的患者,病理确诊,无发热、关节痛、凝血功能障碍;②入组前未接受过其他治疗;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经系统检查诊断为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莱姆病、体癣或者合并肿瘤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每次选3~5处新发皮疹,沿红斑边缘用1 mL注射器针头多点点刺,深度约 2 mm,后立即拔罐,待血出停止后去罐;并在背部沿督脉自大椎穴拔罐至腰俞,并在双侧足太阳膀胱经上肺俞、风门、膈俞部位拔罐,每次留罐 10 min,根据罐内颜色至鲜红或黑紫红色去罐。第1周每日1次,以后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红斑完全消退无新出皮疹后,足太阳膀胱经隔日拔罐1次,巩固治疗,治疗3个月后仍未痊愈,停止该方法治疗。

2.2 对照组

口服抗组胺药盐酸西替利嗪片(仙特明)10 mg,每晚1次,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2片,每日2次;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乳膏,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观察起效时间、红斑消退时间;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

3.2 疗效标准

痊愈:红斑全部消退,无新发皮疹。

有效:红斑完全消退,仍有新发,新发皮疹大小较前明显变小。

无效:原红斑消退不明显,仍间断有新发红斑。

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红斑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红斑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消退时间(10.0±1.5)d要明显短于对照组(18.0±1.8)d。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患者再次用刺络放血治疗仍有效。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5 病例介绍

患者,男,33岁,2016年7月29日以“躯干、四肢皮疹3 d”为主诉就诊。3 d前患者值夜班后右上肢屈侧出现两个钱币大小浮肿性红斑,轻度瘙痒,以为蚊虫叮咬,未在意,红斑逐渐增多,波及胸部、四肢,中间消退,边缘隆起呈环形,无发热、关节痛,来诊。患者既往体健,无过敏史。躯干四肢散在甲片大风团样扁平丘疹,部分呈离心性扩大,中心趋于消退,边缘隆起,少量鳞屑,最大直径约 10 cm,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诊断赤游肿,辨证为气血风热证;西医诊断离心性环形红斑。治拟清热凉血、祛风止痒。沿红斑边缘多点点刺轻微出血后立即拔罐,待血出停止后去罐。每罐放出2~3 mL暗红色带有气泡样淤血块,并在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肺俞、风门穴位处拔罐,每次留罐1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前3 d肺俞、风门位置罐印为紫黑色,后几日罐印逐渐变淡不显,身上红斑均消退,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处拔罐改为隔日 1次。又坚持治疗1周,停止治疗。3个月及1年后随访均无复发。

4 讨论

离心性环形红斑是一种良性的炎性皮肤病[9],具有特异的临床表现,两性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新生儿,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红斑,边缘离心性扩大,中心趋于消退[10]。病理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根据临床及病理淋巴细胞在真皮的深度,分为浅表型和深在型,浅表型多伴轻度瘙痒和鳞屑,深在型无瘙痒及鳞屑。基于发病原因的不同,离心性环形红斑的治疗是多样的。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被认为是传统的初始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往往令人失望,很多患者仍然顽固性复发[11-13]。

有学者[11]将其归类为中医学“赤游肿”,辨证多属于气血风热,在临床中多数患者属于该类证型,病机为卫气分风热扰动营血,导致红斑离心扩大,善动不居,病位相对表浅,邪客于络脉,若治疗不当留而不去则邪必入于经,导致病情反复不愈[14]。基于《黄帝内经》提出的“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原则,采用皮疹处刺络及背部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上肺俞、风门为主穴拔罐的方法治疗离心性环形红斑以达到泻血祛热、血出风灭的作用。与罗光浦[13]的以“皮损辨证”理论不谋而合。

刺血疗法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治疗方法[15-16],中医学认为刺络放血,攻邪最速,刺络放血有祛除病邪、防止邪气入经、疏通脉道、泻热散邪、消肿的作用[17],本研究所采用的放血手法是毛刺,即多针浅刺,使局部皮肤渗血,适用于治疗皮肤病和病邪浅表,邪在肺卫的某些疾病。《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作用于机体皮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引导病邪从皮肤络脉排出体外,激发经络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经脉之功能,使患者阴阳平衡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18]。刺络拔罐疗法是将两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19-20]。

“风为阳邪,上先受之”“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肺卫易受风邪的侵袭,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最易受风,取风门、肺俞可达宣肺祛风散邪[21-22]。督脉循经贯脊,统帅全身阳经,总督一身之阳脉,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至足,经络最长,在背部督脉拔罐可以起调节阴阳之气的作用,使人体阴阳平衡。督脉之大椎为手三阳经、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开郁解表。刺络放血可清热、祛除邪气,拔罐可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在肺俞、风门、大椎及督脉施以刺络拔罐可共奏风随血去,热随血清,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促进炎性反应物排出的作用,从而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与致敏状态。离心性环形红斑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病理主要表现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的浸润,通过刺络放血可以清楚局部的炎症介质,与外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的途径不同。

刺络放血、拔罐疗法具有“简、便、廉、效”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可直接作用于绝大多数皮肤病的病变部位,本研究运用皮疹处刺络放血及背部督脉、风门、肺俞拔罐治疗离心性环形红斑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与西药治疗相比显效时间快,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刺络拔罐法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很多疾病都能达到快、验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膀胱经风门心性
基于激光感应全自动风门在斜巷中的应用
减压风门在桑树坪煤矿的应用与探讨
用道
刺络放血单独应用及联合膀胱经埋线法在跟痛症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
心性与现实
SUMMARIES OF ARTICLES
背部刮痧治疗皮肤瘙痒验案一则
奔驰E300空调系统不正常
汽车空调送风模式原理简介及故障分析
下午动一动,疏通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