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南疆四城

2020-06-19 08:39蔡无常
旅游纵览 2020年5期
关键词:和田百岁老人当地人

蔡无常

南疆,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历史遗留下的古城池、古墓葬等古迹,也昭示着悠长且沧桑的丝路历史。

和田:玉石和地毯的结晶

和田,是新疆最南端的城市,我来这里的原因,是想看看这座城市的玉石文化。

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玉龙喀什河,每年洪水季节携带大量玉石汇聚在和田一带,赋予了这座城市“玉都”的称号。虽然现在为防止破坏河道禁止挖玉,但是河畔散落的挖玉人里,既有成群结队的当地人,也有单打独斗的外地人,大家用铁锹在河滩上挖出一道道深沟,然后将挖到的玉石浸泡在水桶里。

这项靠天吃饭的工作,需要体力,更需要运气,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中途放弃,在看不见回报的情形下坚持采挖劳作,这样的精神和毅力,似乎远远超过了玉石本身的价值。游人大多带着玩味的心态在河边寻寻觅觅,期望捡到玉石,虽然我也如此,但不得不嘲笑自己的想法有些天真。不过,河畔的玉石巴扎可以满足淘玉者的需求,而且还能看见当地人的玉石生活。

玉石巴扎是一个露天玉石交易中心,在这里,数百家商贩整齐排列,展台上摆着温润绚烂的玉石,指甲壳大小的碎玉就要好几百元。淘玉人通常用手电筒辨别玉石的品质,哪怕玉石商人也会花数小时观察,因为赌石带来的不只有一夜暴富,还有家破人亡。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和田除了盛产玉石,地毯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

我原本要去市郊的纳克西湾地毯厂参观,到达后却发现,由于地毯销量下滑,地毯厂永久关闭了。幸好,在和田地毯博物馆也可以了解地毯的编织技艺和文化历史。博物馆是一栋破旧的平层小建筑,屋内挂着一块块精美的地毯,色彩鲜艳,做工精良,款式多变,如同油画般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

和田地毯曾是新疆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丝绸之路的商队也将它带去世界各地,相比昂贵的玉石,地毯的价格亲民许多。虽然现在人们很少使用地毯,但是勤劳朴实的和田人,早已把岁月融进一针一线里,编织成一页页凝固的历史篇章。

泽普:“长寿村”里的小秘密

泽普,是南疆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游人大多在此中转,然后去往金胡杨国家公园。虽然我也是去这里,但不是为了看胡杨,而是去寻找一个秘密。

金胡杨公园的大门有一座吊桥,横跨叶尔羌河,公园的最深处有一片由叶尔羌河冲积形成的半岛。当年,喀喇汗王朝的小王子曾率领部队到达此地,遭到当地人伏击而葬身于此,后来国王想把小王子的坟墓移走,当地人却说:“他已睡在这里,就让他安睡吧。”于是,这里被称为“亚斯墩”,维吾尔语意为“让他安睡”。

我的目的地就是亚斯墩,因为这里有一个长寿村,听说生活着许多百岁老人。我原以为村里人来人往,家家户户大门敞开,老人们坐在树荫下喝茶聊天,膝下围着玩耍的孩童,呈现出世外桃源般的南疆人文景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空旷的村子寥寥数人,村道两旁排列着极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各家各户大门紧闭,屋前搭着葡萄棚,虽然果实已经采收,但藤蔓上残留着甜甜的葡萄干。

我怀疑自己来错了地方,直到看见一家卖烤鱼的家庭餐馆,便主动与老板交谈,我问:“听说你们这里有很多百岁老人,他们吃什么这么长寿的啊?”

“没有什么百岁老人。”

“网上说,他们经常喝驼奶,和这个有关系吗?”

老板感觉我在套取长生不老的秘密,不屑地说:“村里根本没有百岁老人,只是旅游宣传的噱头。”

我大惊失色,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千里迢迢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村子,只感觉自己被虚假宣传骗了。我失落地向村子尽头走去,看见一座高高的木质烽火台,小心翼翼地爬上去,金黄的胡杨林铺向远方,昆仑山脉将天空和大地隔成两个世界,透着无尽的苍凉与荒芜。我不禁想到丝綢之路的商队,他们背井离乡,行走在茫茫戈壁,陪伴其身的只有孤独,或许,那一声声驼铃才是思家的慰藉。

⑦中芯文化影视城

猜你喜欢
和田百岁老人当地人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上)
百岁老人吴大昌谈养生(下)
百岁老人
信一半
近年百岁老人快速增长及其启示
看到和走到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学前双语教育实践探索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