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精神之我见

2020-06-19 08:35李亚林
中国共青团 2020年7期
关键词:团干部共产党人支教

李亚林

初识“斗争精神”,源于对《共产党宣言》的系统学习。斗争精神蕴含在共产党人的血脉中,在战争年代,要斗争就会有牺牲,共产党人坚持冲锋在前,毫不退却;在和平年代,要斗争就会有付出,共产党人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时的斗争精神是我心中朦胧的影像。

斗争精神源于学习,更源于实践。在本科的学生干部工作期间,我不断完善对于斗争精神的理解,即将毕业之时,我看到了河北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正在招募成员,毅然决然地选择参加,投身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我,为西部建设贡献力量。

青海湖畔,海拔3200米的草原上,日照强烈却依然寒冷,学校低矮的宿舍飘摇,蹲在草丛边吃饭的学生说着完全听不懂的藏语。水永远烧不开,米饭一蒸就糊,生火的牛粪已经短缺,流鼻血、裂手指、呼吸困难……曾经无数次地憧憬与想象,现实却如此骨感。这是我支教的地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乡民族寄宿制小学。学校处于传统藏区,生源匮乏、师资薄弱,语言不通、交流困难,支教工作难以打开局面。面对艰苦的高原环境、陌生的风土人情,虽然没有相关经验可供借鉴,虽然没有任何人可以请教,我们依然白手起家,肩负起在白雪皑皑、云遮雾绕的青海湖畔教书育人的使命。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更加深刻体验到了“斗争”的意义。所谓斗争不只是与天奋斗、与地奋斗,更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与自己内心的斗争,在敢于斗争中成长进步,在善于斗争中克服不足,在坚持斗争中达到新的境界。

离开西部后,我回到母校留任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实践中,我渐渐体会到要真正理解“斗争精神”必须将视野由“我”转向“我们”。现代化、全球化、网络化、城市化的浪潮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新时代青年,亦带给共青团工作机遇和挑战。党正在推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随着共青团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身为高校共青团干部的我们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该如何通过高校共青团独特的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努力坚持因人因需施教,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广大青年学子投身斗争实践提供广阔舞台;同时,怎样帮助“懒宅”“佛系”“草莓族”樹立直面挑战的奋斗勇气、培育克服矛盾的斗争精神,就成为我们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绕不过去的一个课题。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特殊的季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共克时艰”的号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作为高校团干部的我们更加责无旁贷。借助于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高校的专业优势,我和小伙伴们正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抗击疫情一线开展教育、教学、服务、宣传和研究工作,努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和书写“砥砺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青春篇章。

猜你喜欢
团干部共产党人支教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我为什么当团干部?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