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和“互联网 +”背景下厦门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2020-06-19 07:53陈秀芳
电子商务 2020年6期
关键词: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要:“一带一路”旅游先行,“互联網+”时代休闲旅游也出现了信息化、电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厦门“互联网+旅游”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性、能紧跟“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发展步伐的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文章依托“一带一路”和“互联网+”背景下厦门休闲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厦门休闲旅游人才需求趋势,并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一带一路;互联网+;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集美区对台研学旅游创新创业项目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Z180726)的阶段性成果。

引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1]。

福建在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厦门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点城市[2]。

厦门旅游业搭乘“一带一路”战略之风顺势发展,利用特殊的地缘优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雄厚的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等,为“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厦门休闲旅游的建设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促进厦门旅游业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联动发展,促进厦门旅游业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主力军[3]。

1、厦门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趋势

1.1 发展电商化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旅游电商品牌综合评价指数前三名分别为携程79.6%、途牛75.8%和去哪儿74.5%,各企业仍然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但不可否认,旅游电商化为传统旅游市场带来了创新性的变革[4],中国旅游电商化发展势如破竹。

1.2 技术信息化

福建省的“票付通”智慧旅游云平台,通过大数据、SaaS(软件即服务)、人工智能、VR( 虚拟现实) 等信息技术,开创低成本平台模式,打造了云票务系统、产品预订、智慧营销、人脸识别云闸机、语音导览、酒店自助云终端、旅游投诉与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服务,帮助旅游企业整合资源,升级产品,提供实现旅游服务集成化、在线化,同时采用B2B2C多渠道营销模式,在景区、旅行社、旅游行业从业者和游客之间,构建了集票务销售、分销、推广为一体的全方位目的地旅游营销平台。

1.3 舆情网络化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网络新媒体,大众点评的模式使旅游信息相对对称。网络新媒体让旅游者提前了解相关的旅游资讯,通过网络渠道的旅游投诉和维权更方便可行,这不仅影响广泛,而且被投诉部门担心负面影响的传播,也会更迅速的处理投诉以挽回正面的旅游形象。

2、厦门休闲旅游人才需求趋势

2.1 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旅游行业的创新和创业体现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与休闲旅游的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仅能将当地旅游资源与配套服务的研发紧密结合,创新出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也能根据游客的喜好和需求推出个性化、丰富性的休闲旅游线路,还能针对旅游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灵活的解决问题。

2.2 具有信息处理、应用和管理能力的人才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旅游网络信息处理、应用和管理能力的相关人才。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查找资料,分析和评估游客的消费能力、在旅游目的地的时间及景区景点喜好等客史资料。还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推广、品牌策划、旅游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软文编辑的能力。旅游企业管理者需要有能够运用旅游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旅游信息统计、分析、运用及对员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需要有能够运用智慧旅游平台对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2.3 具有新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

目前旅游业广泛使用的新媒体有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社区网络、视频等,新媒体具有高度互动性、传播速度性、定向精准性、感知多样性等特点。以厦门为例,目前厦门新媒体营销比较好的是亲子游平台,建立微信商城,通过构建微信朋友圈等虚拟社群,发布分销商微信的旅游资讯,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及优惠活动,进而影响亲子群体的消费倾向与选择。因此,旅游营销人员就需要具有新媒体的开发、创新及思考能力和营销及后期维护能力,具有旅游经验,同时可以制造爆发性的与旅游市场和媒体结合营销的传播项目,进行病毒式营销,精通网络语言表达及策划的能力。

2.4 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背景下对具备精细化管理和协作能力、个性化服务定制能力、危机公关处理能力、特种旅游设备维护、旅游投资、旅游房产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强。

随着“互联网+旅游”的深入延展,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旅游行业的新亮点将会是个性化、私人化的灵活的全面的关注细节的定制的休闲旅游市场,个性化定制旅游需要有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去分析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精准快捷的语言沟通服务能力、精细化管理和协作能力的从业人员,这样有助于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休闲旅游产品。

在网络舆情开放化、快速化的时代,面对游客的抱怨、投诉等危机处理,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在外界压力下冷静思维,拥有敏锐的危机意识,保持稳定心态,迅速采取相关措施,掌握沟通技巧,灵活地运用专业知识化解各种矛盾,化危机为转机。

3、厦门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

3.1 增加“互联网+”相关课程,建立“互联网+”旅游信息化人才知识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信息化

经调研,厦门几所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有关计算机课程相关内容的只有《计算机与现代办公软件应用》36课时及《旅游电子商务》36课时,这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旅游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还应融入信息技术及应用等内容。如《旅游线路设计》课程可以让学生设计适合网络推广的个性化线路,制作微视频采用播客、病毒式等网络推广,进行网络分销的模拟操作;《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可以让学生自行创建并运营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运营的学习,定期发布软文,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运用能力;《旅游电子商务》课程可以利用大数据旅游云平台等系统,让学生通过全景互动模拟电子票务、环境监测、智能停车、容量控制、数据上传等业务。将这些专业课程融入信息化技术,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旅游信息化技能操作[5]。

3.2 完善实践教学平台,注重实习实训环节实现课堂理论与营销实践无缝对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性

高校可以对休闲旅游市场进行调研,以旅游业的前沿动态作为教学的重点,引进最新技术的智慧化旅游实训设施,加强应用性和实践性教学力度。引进智慧旅游软件系统,学生可以通过云数据分析景区、电子门票、景区客流视频统计分析控制景区的人流,同时实践旅游业务流程、销售管理、同行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为一体的旅游智慧云平台,以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旅游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3.3 改革教学模式,工学结合,深化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协同性

政府、企业和学校的信息和资源应融合共享,建立一个多元的、实时的、动态的、开放的联网系统。厦门几所高校均建立了与旅行社合作的旅游工作室,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下的实训基地。工作室营造旅行社的工作环境,以真实的工作业务为教学任务,基于工作过程开展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学内容也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创建旅游工作室的网上商城,创建微信公众号,管理和运营旅游平台,进行个性化产品的定制、学习新媒体营销等在线旅游的工作,有利于学生把握旅游业前沿动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新媒体营销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联系实战,达到符合旅游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5]。

3.4 打造产教融合、優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的多元化

旅游学科是多元知识、多学科的融合,旅游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的是德技双馨,有不同学科背景及掌握多元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的人才。高校应真正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合作机制,多管齐下,打造出优势互补的师资团队。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互联网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或者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在线工作者到学校开展双师授课或学术讲座,安排教师进入携程、途牛等国内顶级的在线旅游企业,在旅游实战项目中深入学习,掌握旅游互联网的相关信息技术及旅游业的最新动向和最新资源。学校应创造条件鼓励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互联网+旅游”教学软件。企业做技术及市场方面的支持,学校做深化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支持,实现产业互补,共同开发“互联网+旅游”新系统,联合系统编著“纸质教材+云网络平台”创新特色的教材,课程教学与时俱进[6]。

3.5 建设“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提升”的专业群,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时代性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成功召开,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厦门这个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推动厦门基础设施、贸易金融、双向投资、海洋合作、旅游会展、人文交流六个重点领域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厦门实现了无缝对接,助力“一带一路”互联互通[7],国际旅游服务、铁乘、空乘、会展旅游、对旅游在线运营的人才需求增加。因此基于厦门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专业群建设可以分为核心专业、协同专业和辐射专业(见表1)。笔者根据行业调研及多年高职旅游专业的任教经验,设计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基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提升”的课程体系(见表2)[5]。

4、小结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带来了厦门休闲旅游的发展与变革,“一带一路”扩大了厦门休闲旅游客源市场,“互联网+”拓宽了休闲旅游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管理的平台,也对厦门高职院校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高要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正确认识“一带一路”[EB/OL]. http://theory. people.com.cn/n1/2018/0226/c40531-29834263.html, 2019-05-26.

[2] 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www.xinhuanet.com//finance/2015-03/28/c_1114793986.html,2015-06-27.

[3] 黄国灿.姜泽华.“一带一路”战略下厦门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J].城市,2017(7):32-35.

[4] 中国旅游新闻网.当下旅游电商行业的现状及发展[EB/OL]. http://www.cntour2.com,2019-05-28.

[5] 吴莹,蒲泽华.“一带一路”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潮汕地区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7(5):19-25.

[6] 沈宏.“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4):79-83.

[7] 中国网.厦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打造互联互通重要枢纽[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7-09/20/ content_41618416.html,2019-06-02.

作者简介: 陈秀芳,硕士,讲师,就职于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旅游与酒店管理,管理会计等方向。

猜你喜欢
休闲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历史名镇名村辐射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华龙舟大赛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基于RMP分析的龙岩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探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