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秋苹其人其谱

2020-06-21 15:19钱铁民
人民音乐 2020年3期
关键词:华氏华子指法

如果说阿炳是一位没有受过中国旧式文人教育的杰出民间音乐家,那么字伯雅,又名文彬的华秋苹,一位对中国琵琶音乐作出过卓越贡献,又编订了江南牌子曲《借云馆小唱》的民族音乐家,则是一位典型的在中国文化浓重熏陶下成就的文德之人。

一、其人

1784年,华秋苹出生在无锡荡口镇黄石弄。其父华梓备有八子,秋苹为大房。通医学、精喉科,曾与其弟合著《喉科秘书》,工诗词、书法、篆刻、绘画,著有《秋苹印草》行世。秋苹曾发起成立了诗文音乐社,取名“二柳村庄”,逢时春秋佳日,相与觞咏其间。其时画家陆晓云见其盛况,欣然挥毫作《二柳村庄吟社图》一时传为佳话。他的诗稿现已很难寻觅,从华秋苹六弟华文桂(子同)清道光十二年所著刻本《闲吟处诗钞》中,尚能发现文桂与他唱和的诗文,如华子同所作《访秋苹与牡丹芽原稿》:“嫩芽初发酿胭脂,映入疏帘雨意滋,不信花容常寂寂,欲教春色故迟迟,今朝莫与争新萼,他日谁将斗艳姿,为是人间少知己,含情无限放开时。”

华秋苹的篆刻,秀美老辣、韵味隽永。他曾刻有“陋室铭”全文印章一套,每句一方共十八方,据说华秋苹家中藏有手刻印章两箱。又据曹安和先生回忆,抗战前,在崇安寺卖过一箱印章,要百二十元银洋,杨荫浏当时没有那么多钱,后来由华氏家族后人华雁臣买下。”华雁臣抗战后去世,印章也不知下落。华子同曾题诗评述《题秋苹伯兄印章》:“十年铁笔灿生花,搜剔云根任整斜,兴到欲凌沧海势,居然方寸走龙蛇。”

秋苹绘画造诣颇高,其兼攻花鸟人物,善用工笔勾勒。他的后裔中有人收藏有《钟馗佩剑图》,不失为一幅精品。

秋苹与兄弟和琴友薛愚泉、蒋庆均等常常磋切琴艺。华子同所作《学琴歌》吟唱了对古今琴曲之感慨:“琴为最古乐,我有最高心,欲借此七弦,写我之天真。古人鼓兮养性情,今人不鼓兮,恨不如悦耳之新声,古来曲高和者少,我亦久作山中人,抚弦对月自挑剔,冷冷一声沁冰雪。此时万事皆可急,白云流水天苍苍,吾嗜琴之调古今,复最高,从今与我长消遥。”

华氏兄弟对琴之挚爱,还反映在注重于琴的制作。他们敢于探索,曾尝试着用竹子制作竹式古琴,有华子同《竹琴铭》为证:“声静而和,体古而文,浪浪逸韵,悟此虚心。”甲午年(1834年)华子同在京城去世,其兄华文模在《颠墨斋遗稿》中曾记述,“弟曾与余参订琴谱,并自制琴,兮携入都即其自制,人琴之感,愈觉增悲……”

笔者曾努力试图探究华氏编订南北两派谱系之源,然至今仍然找不到有价值的资料,实有文献无征,渺难稽考之感。在华氏喜爱音乐的兄弟中间,秋苹的琵琶为最佳,他与子同交流琵琶琴艺也最多。从华子同曾经在北京做事,他又酷爱古琴和琵琶,并把自己所制竹琴带进京城的经历来看,其在京都必然会交结北派琴友参与琴会。子同是有机会接触到直隶王君锡之传谱,乃至得到真传,以至将其所得之传授和琵琶曲谱带回家乡。倘若假设成立,那么秋苹与子同在华氏谱中收入的北派琴谱和所谈及得到过真传,那应该是有道理的。

华秋苹在为《琵琶谱》所作左右手指法说明后落款为借云馆主人。借云馆乃秋苹别号,嘉庆戊寅(1818年)他还编纂一本《借云馆小唱》(与华氏谱同样,由海云散人文模作序)收录有《三阳开泰》《软平调》《题牡丹亭后》等10首小曲。杨荫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称其为“江南牌子曲”是一种与明清牌子曲、昆曲和江南民间歌曲有密切关系的小曲,表演形式为琵琶伴奏,自弹自唱。

二、其谱

在中国琵琶音乐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曾流传下来一些重要的曲谱,如唐传日本天平造谱《番假崇》(747年)、《敦煌曲子谱》(933年)、唐传播《五弦谱》(约十世纪)、宋太宇(976—983)所制《琵琶独弹曲破诸调》以及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一素子琵琶谱》等,上述曲谱有的手抄,有的藏于国外,有的仅有曲名无乐谱。历史上琵琶音乐尽管盛行过,但从未得到文人的重视,即便偶有记载,也是片言数语。华秋苹是自古以来第一个重视琵琶曲收集整理的人,他将散失于民间,流传于不同地域的南北曲谱编集起来并“付诸剞劂”,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式刊印了我国第一本琵琶谱。

参与《琵琶谱》编订的有华秋苹、华芝田、薛愚泉、华映山、华子同、华文模、蔡开基、陈梅樽、裘晋声、朱右泉等十人。华子同在为《琵琶谱》所作跋中说:“今世之所弹者率多新声,而古调实所罕见。令人听之而不知其趣之所在也,夫琵琶虽音律中之小技,而亦必有所传者,殆亦与琴无异焉。余集古曲编为三卷,其中派有南北俱得真传,至指法节奏更与兄秋苹细加参订付诸剞劂。”

华氏《琵琶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收北派直隶王君锡传谱西板12曲(分文板、武板),文板如《素串》《懒梳妆》,武板如《葡萄轮》《紧中慢》《野马跳涧》,杂板如《普庵咒》等,大曲《十面》(十三段)。

中卷、下卷收南派浙江陈牧夫传谱,中卷有西板49曲,其中文板如《思春》《昭君怨》《傍妆台》《美女穿梭》《水龙吟》《金螯哭龙》《似弹非弹》。下卷有大曲五首:《将军令》(十段)、《霸王卸甲》(十段)、《海青拿鹤》(十八段)、《月儿高》(十段)、《普庵咒》(十六段)。

全书共收琵琶小曲62首,大曲6套,这在当时从其数量来看是相当可观的,而就其乐曲的内容而言,更為可贵。如北派传谱之《十面》南派传谱之《霸王卸甲》都成为后世琵琶音乐中的经典名曲。

纵观《琵琶谱》之编订,其主要特色如下:

第一,编谱者众多。参与华氏谱编谱有名录者达10人之多,其中主要是华氏兄弟,文模作序,文彬作左右手指法识,文桂作跋,文柏、文标订谱。这种做法汇聚了不同的意见,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其后的江南琵琶各流派订谱过程中大都承袭了这样的传统,如李芳园1895年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参订人员有16人。视以参订者的自身条件,其表现有三:

1.自于书香之家,一般家境较为殷实,且都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于琴、棋、书、画等方面有较高的艺术素养;

2.出于家传或同好兄弟都喜欢古琴或者琵琶者居多,有的曲谱或是经数代传下来的;

3.不同地域、不同琴艺、琴家之间的交流空间,能够读到多种多家的抄本。

第二,编谱时间为两年,海云散人华文模在为《琵琶谱》所作序中云:“丁丑岁(1817年),始与弟菊吟子同详阅旧谱,汇而参之。”

第三,订谱特点有六:

1.曲目广收博采且强调“兹系南北真传”无门派之见,小曲加大曲计68首;

2.编书序列明晰,从序、题辞、琵琶谱总目、凡例、琵琶正反面图式、指法,按派分卷,标明参订人员,注明曲目类型,用调图式等,成为后人订谱之仿照范本,杨荫浏曾在《华秋苹资料闻见录》中称“初创典型,其兴衰继绝。捭益后人之功,要不可没”;

3.“谱中指法、工尺、悉遵旧谱,毫无增改”充分体现华氏对传统之尊重和订谱“务实严肃之精神”;

4.画出琵琶正反面图式,标明用调,相、品位的音高,注明把位和弦序及左右手指法等,(有些指法标记现今都在运用)就这点而论,华氏谱对于我国琵琶音乐的传授、教育、传播和发展意义是非凡;

5.注重音乐内容的表达,提出弹曲要“了解题目之曲意”,从音乐形态,音乐表现等层面来考虑以追求乐曲意境之呈现;

6.关于指法,华秋苹在为指法所作说明时说,指法“向来只有手传并无刻本,自余得此真传,特辑录之,以为指法之秘笺,公诸同好云”而——详细解释,华谱右手16法,左手8法,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杨荫浏在《华秋苹资料闻见录》中给予高度评价,他说(琵琶指法)“则仍以华氏所订为宗”,华氏兄弟又云“工尺指法不可漫(随便)更凸显其精到求实之精神”。

自华秋苹《琵琶谱》刻本問世后的百余年间,江南等地琵琶高手辈出,流派逐渐形成,影响较大的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上海派等无不循其谱源,遵其琴法。如目前能看到的1842年许绮亭、张兼山编待刊本《檀槽集》,1860年鞠士林《闲叙幽音》(杨荫浏1949年琵琶抄本),1875年吴畹卿《学艺抄本》,1895年李芳园《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1898年陈子敬传谱(邱怀德)抄本,1916年沈肇洲《瀛州古调》,1926年吴梦飞《怡怡室琵琶谱》(抄本),1929年杨荫浏编刊印的《雅音集》第二集,1953年许伯衡抄唐乐吾藏《浦东派琵琶谱》等,无不是在承袭了华秋苹《琵琶谱》的基础之上,各派再锐以求新,或编创新谱或丰富左右手技法,或顺应时势寻求新的琵琶理念。为此,说《华氏谱》是奠定后世琵琶音乐重要基础的谱集并不为过。其影响巨大,传播深远。

华秋苹是一个旧式文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他,造就了他。他在诗、画、琴、棋、篆刻等方面的造诣为世人称道,他对我国琵琶艺术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对明清牌子曲的编纂,将永远为后人所珍惜。

钱铁民 原无锡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华氏华子指法
真爱的标准
物超所值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华子健忘
《华氏9/11》导演又拍《华氏11/9》
修身齐家
浅谈钢琴音阶的指法研究
一字之差引来近万罚单
让对方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