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2020-06-22 05:22王志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5期
关键词:温胆汤黄连高血压病

王志利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林州456550)

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是目前危害我国社区居民的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病是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舒张压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值。高血压病患者因血压波动及机体代谢紊乱,常会出现各种合并症,其中高脂血症最为常见[1]。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后,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程度加重,使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上升[2~3]。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需同时进行血压控制、血脂调节,以提高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12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2 例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对照组男31 例,女25 例;年龄40~73 岁,平均(59.27±6.72)岁;病程1~12 年,平均(7.51±1.68)年。观察组男30 例,女26 例;年龄42~75 岁,平均(60.34±6.70)岁;病程1~12 年,平均(7.68±1.65)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中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符合《血脂异常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中高脂血症诊断标准;(3)精神状态较好,认知正常;(4)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症者;(2)其他药物无法控制血压、血脂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血尿常规异常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5)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治疗前停止服用原有的降脂、降压药物,药物洗脱期维持1 周。患者需合理饮食,食用低脂、低盐、丰富维生素、高膳食纤维食物。对照组采用缬沙坦口服治疗,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40217)每次80 mg,1 次/d。观察组治疗采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缬沙坦服用方法、剂量同对照组。黄连温胆汤基本方:黄连、陈皮各10 g,茯苓、生山楂、丹参各20 g,法半夏、枳实、竹茹各15 g,荷叶30 g,甘草6 g。辨证加减: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各15 g;睡眠欠佳者加远志10 g、首乌藤15 g;心悸明显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10 g。每日1剂,用水煎煮后取药汁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每次150 ml。两组连续用药4 周。

1.4 观察指标 (1)于用药前后测量血压,以袖带式泵柱血压计测量,反复测量3 次,取平均值;(2)抽取用药前后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10 min,3 000 r/min,分离血清及血浆,以日立76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观察两组用药期间头晕、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两组用药前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用药前降低,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1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水平比较(mm Hg,

组别 n 用药前收缩压用药后 用药前舒张压用药后观对t察照组组5566 110 55.5 862..597 23±±1156..7214 111 241 11.6..326 589±±89..3685 110 00.6 209..396 35±±1100..5453 886 19.2..690 574±±67..2846 P 0.3000.0000.2440.000

2.2 两组用药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用药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用药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用药前后血脂水平比较(mmol/L,

组别 n 用药前T G用药后 用药前T C用药后 用药前H DL-C用药后 用药前L DL-C用药后观察组563.02±0.711.98±0.347.21±1.154.98±0.680.89±0.171.28±0.204.48±0.762.63±0.57对照组562.98±0.702.52±0.467.18±1.145.73±0.790.91±0.181.06±0.214.45±0.753.16±0.69 t 0.3007.0640.1395.3840.6045.6670.2104.432 P 0.3820.0000.4450.0000.2730.0000.417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观察组仅出现1例轻微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对照组仅出现2 例轻微头晕,1 例上腹部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1)。两组不良反应未予以特殊处理,均获得好转。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改变,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两种病症相互影响,极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使心、脑、肾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临床治疗时需同时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但不同的降血压药物,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缬沙坦是常用的降压药物,属于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 拮抗剂,可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AT1 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阻断醛固酮的释放途径,起到显著的降压效果。

中医学认为百病多由痰作祟,痰生百病,诸多疾病的发生与“痰”相关。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多为本虚标实之证,风、火、痰、瘀相互影响,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主,可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瘀滞化热,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升降失调,致肝热上冲,血压、血脂升高[4]。因此治疗时将痰浊、瘀滞作为病理产物融入疾病治疗的始终。温胆汤来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属于后世医家治痰的经典方剂。本研究基于温胆汤,选取黄连温胆汤治疗。基本方中,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陈皮、法半夏辛温而燥,有清热燥湿、健脾和胃、散寒止呕之功;竹茹性甘寒,有清透胆热、化痰除湿、宁心除烦之功;枳实有化痰除热、行气宽中的作用;茯苓清热除湿、健脾补肾,以杜生痰之源;生山楂、荷叶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之功;丹参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之功;辅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除湿、理气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具有对抗心律失常、血脂升高、血压升高的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5]。同时黄连温胆汤可调节机体代谢功能,改善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状态,并能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起到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6]。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血脂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病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黄连温胆汤联合缬沙坦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压、血脂,改善临床症状。该结果与路娟等[7]报道的相一致,证实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缬沙坦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控制效果。药物安全性方面,两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异常,观察组仅1 例轻微头晕,对照组仅2 例轻微头晕,1 例上腹部胀痛。说明黄连温胆汤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安全性高,患者可耐受。综上所述,黄连温胆汤加减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可良好改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温胆汤黄连高血压病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不一样的“双黄连”
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40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