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培酮及奥氮平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临床药学分析

2020-06-22 01:43黄春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利培奥氮难治性

黄春燕

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茂名 525000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病因尚不明确,发病后常导致患者行为、思维、感觉、知觉、情感、认知等多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以往多采取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精神分裂症治疗难度大,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长期用药也会引起机体耐药性增加,并增加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3-4]。因此为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提升疗效。利培酮和奥氮平均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改善认知功能[5]。为明确两者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60 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后分别实施利培酮、奥氮平治疗,比较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2 月广东省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60 例符合要求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为利培酮组(n=30例)与奥氮平组(n=30 例)。利培酮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6 ~60 岁,平均(44.3±5.3)岁;病程1 ~10 年,平均(5.8±0.7)年。奥氮平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6 ~60 岁,平均(44.4±5.2)岁;病程1 ~10 年,平均(5.7±0.9)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课题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确诊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者[6];患者家属获知研究内容,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药物戒断至少4 周者。排除标准:利培酮、奥氮平使用禁忌者;孕妇、产妇、哺乳者;严重器质性病变者;自杀倾向者;其他因素引起的认知障碍者;中断研究者;用药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法

给予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mg×10 片×2 板,H20051731),初始1mg/次,2 次/d,逐渐增加至4 ~6mg/次,2 次/d。持续治疗6 个月。

给予奥氮平组口服奥氮平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7 片,H20010799),初始5mg/次,2 次/d,逐渐增加至15 ~20mg/次,2 次/d。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疗效。根据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PANSS)评分评价,PANSS 评分涉及阳性症状(7项)、阴性症状(7 项)、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6 项),每项1 ~7 分,以治疗后PANSS 总分下降75%以上为治愈;以PANSS 总分下降50%~75%为显效;PANSS 总分下降25%~49%为有效;PANSS总分下降25%以下为无效[7]。(2)认知功能。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价执行功能,涉及完成测查总应答数、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正确应答数等13 项指标[8]。使用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价患者语言记忆功能,涉及回忆总数、即刻回忆数、延迟回忆数、再认数等[8]。使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评价患者记忆功能,涉及图形重叠、视觉再现、空间叠加、逻辑记忆、词语配对5 个部位,合成总记忆商。WCST、HVLT-R、WMS 分数升高表示认知功能改善[9]。(3)用药不良反应(全身性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认知功能比较

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治疗前WCST、HVLT-R、WMS 评分比较,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治疗后WCST 评分比较,奥氮平组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治疗后HVLT-R、WMS 评分比较,奥氮平组和利培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认知功能变化比较

表2 两组认知功能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 n WCST HVLT-R W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利培酮组 30 55.3±7.8 62.2±5.4* 20.2±2.3 23.5±3.8* 66.9±11.5 71.2±11.6*奥氮平组 30 55.4±7.5 66.4±6.4* 20.3±2.5 23.8±3.5* 66.8±12.1 71.5±11.5*t 0.051 2.747 0.161 0.318 0.033 0.101 P 0.960 0.008 0.873 0.752 0.974 0.920

表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n(%)]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奥氮平组体重增加、嗜睡发生率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奥氮平组锥体外系反应、头晕头疼发生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且患者会出现自残或伤他行为,存在较大的潜在安全问题,影响社会安全[10]。不断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积极改善患者认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逐渐增多,患者在疾病反复发作及长期治疗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影响生命安全[11]。

以往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以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多实施中枢多巴胺D2 受体拮抗剂治疗,其具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阳性症状,但对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治疗效果有限[12]。目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逐渐增多,其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运用也逐渐增多。其中利培酮为苯丙异噁唑衍生物,其对5-HT2 受体、多巴胺D2 受体亲和力高,可通过阻断5-HT2 受体作用过程改善阴性症状,通过阻断多巴胺D2 受体作用过程改善阳性症状,且能阻断肾上腺素能α2 受体,改善认知功能,口服吸收快,半衰期较长,且椎体外系反应较传统药物更少[13-14]。奥氮平对多巴胺受体、5-HT受体、胆碱能受体亲和力高,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也具有改善效果,且其口服吸收良好,但易引起体重增加、嗜睡等不良反应[15]。本研究中奥氮平组总有效率达96.7%,与利培酮组93.3%相当,且奥氮平组治疗后HVLT-R、WMS 评分与利培酮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说明利培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及记忆功能改善效果相当,但奥氮平组治疗后WCST 评分与利培酮组组间对比更高,奥氮平对患者执行能力改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前额叶5-羟色胺功能升高、多巴胺功能下降存在密切关联,而实施奥氮平治疗时可有效拮抗5-羟色胺,从而减轻对多巴胺功能的影响,促进神经传导恢复,改善执行功能[16]。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均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且奥氮平组中体重增加、嗜睡发生率更高,可达23.3%、26.7%,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头晕头疼发生率更高,可达20.0%、16.7%,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不良症状均较轻,患者停药后可恢复,整体用药安全性良好,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症状。

综上所述,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疗效相当,且均存在一定用药不良反应,但奥氮平对执行能力改善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利培奥氮难治性
真实世界中联用丙戊酸盐对奥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60例利培酮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点分析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