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020-06-22 13:17潘虹王春晖季晓昕宗国杰
商业会计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必要性创新

潘虹 王春晖 季晓昕 宗国杰

【摘要】  财务管理作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关键环节,对于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力度的决定性因素,不仅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还能够进一步盘活资金。文章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的概念进行阐述,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分析;针对目前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与改进建议,以促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必要性;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10-0076-03

一、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相关概念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指根据高校的人才以及科技优势创办的公司,其主要任务是管理高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孵化科技产业,最终促进高校的发展与运营。相对比之前校办企业,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方面,设置了一道安全屏障,规避了高校由于经营公司存在的风险而引起的连带责任:通过设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将所有的责任划分明确,仅为一人承担,这样既符合相应的法律要求,也符合公司的成立规范,极大程度降低了高校的风险,符合高校发展情况。另一方面,能够满足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发展的要求。根据现代产权制度,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只要是企业,就应该受到市场机制、规律的制约。因此,以高校资源为依托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运而生,其产权明晰、责任具体等特征满足了现代产权制度发展的要求,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助力。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出现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根据现实情况,应该设立国有独资公司来满足高校的发展与需求。但是,从现实情况,高校因为校办企业的债务纠纷、财务决策、资本投融资等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数不胜数。因此,为了保障高校的自身权益,确保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提升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根据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建立高校的资产运营公司来对各个下属公司进行规范运营,规范其财务活动,从而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实现长远发展。

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一个科学的、透明程度较高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提升管理层的决策科学性,而财务管理模式是公司实施财务战略、完成财务目标制定过程的整体框架,也是实施财务战略的第一步。目前,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分散型财务管理、集中型财务管理以及指导下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每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集中型财务管理主要是指财务权力都集中在公司高层,资本增减、对外投资、资产重组、收益分配等财务事项都由公司的高层直接决策,下级单位没有相应的权利。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的层级较为简单,有利于统一调配资源,执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目标。但是,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导致了内控不严、下级财务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等现象,这些都会对经营公司整体的运营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探究其优势、劣势、适用情景,以此来针对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最终提升整体的经营水平。

(一)提高財务信息透明度,推动公司发展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设定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在设立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校企难以分离、财务信息透明程度较低、财务管理模式不健全等,这些都成为了制约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发展的桎梏。因此,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公司内部的信息透明度,使得每一笔资金落到实处,并且加强了各个部门的粘性,提升资金集中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与周转率,资金调拨使用及时到位,资产收益率较高,最终促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运营发展。

(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降低经营风险

“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自负盈亏、管理科学”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判断财务管理模式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因此,选择何种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研究财务管理模式时,可以深入了解每一种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有利于财务管理模式与公司的运营体制高度融合。例如,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选择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模式虽然能够因地制宜、提升财务决策科学性,但是分散化的财务模式使得财务监督在人员配置安排上要加强母公司与下属公司的联系,制定相应的财务监督机制、定期审计,使得投资计划、利润分配、增减资本、担保及融资情况等都得到较为及时规范的监督。另一方面,可以在研究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探究新型的财务管理方法,例如内控制度、财务集中程度、资金管理中心、财务信息技术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改进,进而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规避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极大程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一)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

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财务权力较为分散,各个单位独立制定目标以及管理方案的财务管理模式。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分别进行核算与审计,因此子公司拥有自主的财务决策权、管理权以及资金调配权,具有很明显的权力优势。首先,子公司拥有自己的决策权等相关权力,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经营目标进行财务处理,避免了由于母公司不了解自己的业务情况、财务目标而导致的财务决策失误等情况,从而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其次,分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将财务决策权力下放给下属单位,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信任,从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能够群策群力,实现公司发展。相对应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将母公司与下属公司分割成几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不能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有可能不能完成公司的总体目标;其次,由于逆向选择或者道德风险,子公司制定的目标或者实施的战略与母公司不相符合,最终损害母公司的利益;最后,分散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内部控制要求较高,很有可能因为内控不严出现财务风险。因此,为了保证公司整体的顺利运营,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适用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及下属公司所属区域较为分散,并且公司的内控管理体系较为成熟的情形。

(二)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例如财务信息系统等,实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的资金、信息等资源的集中,有效地预防信息不对称、监管不力、财务目标不匹配等现象。在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下,首先要根据财务状况和相关政策建立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设立“一账式”会计账簿,在账簿中要统一会计科目与信息,方便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其次,在人员设立方面,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主要负责财务人员的招聘、晋升等,子公司的一些投融资决策、利润分配等财务问题也由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统一处理,最终实现整体的目标。由此得知,在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能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实现财务协同,节约人力成本与沟通成本,降低时间损耗,有利于整体的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集中型管理模式对于技术要求较高,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要涵盖大量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财务信息系统也需要定期维护与更新,这就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监管力度,规避相关财务风险,进而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实现整体的财务目标。

(三)指导下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

指导下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设立财务总监,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制定目标。具体职责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对公司的会计凭证、账簿以及报表进行审核,具有监督、审计功能;另一方面参与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下属公司的政策和财务决策制定中,具有指导功能。例如,公司内部的成本费用控制、预算制定及执行、战略规划、财务风险管控等,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导,来协调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的财务活动,最终实现战略协同,促进整体的发展运营。在这种模式下,财务总监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公司的整体运转,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对于财务总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业务水平、政策指导能力以及资源协调能力是决定性因素。

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上述三种财务管理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适用的情境。实际上,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选择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困难,例如财务人事方面、财务决策自主能力方面以及观念方面要求等。

(一)财务人事方面

在财务人事方面,集中型与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弊端。以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为例,集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容易将财务决策权力集中在公司的几个人手中,这使得管理人员很难根据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与设定的目标进行科学决策,制定的财务方案由于适用性较差也很难实行;相对集权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也容易损害各个下属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因只有工作责任,而没有决策制定权和资源调配权,财务目标很难完成,而且集中化财务管理模式对于下属公司的协调性要求增强,要求各个单位在保证资源协调的情况下实现整体的财务目标。而当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采用分权化财务管理模式运营时,一方面,下属公司的财务人员是分别进行招聘的,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得到保证,也无法实现部门协同效应;另一方面,对于财务监管的要求增加,要求设定合适的内控人员对于各个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与审计,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财务监管不力、加大财务风险等情况。

(二)自主决策方面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以高校资源为依托所建立起来的资产公司,因此,在实际运营中与高校存在一系列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人事方面、自主决策方面、财务方案的制定与评估方面等,受高校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制定的财务方案不符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现状、财务决策独立性受到影响等。

(三)财务观念方面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刚开始建立时,是先有了下属公司,之后建立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因此,在各种财务管理模式适应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下属公司无视或者轻视上级所制定的财务方案和股东管理权利的现象,在财务决策制定与方案执行上过度强调独立性,最終影响了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

五、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有待改进之处,需要在现有管理模式上力求创新,融合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因地制宜,实现财务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效率最优化。

(一)加强预算管理,提升监督水平

独立性是保证财务决策和方案正确制定与顺利实施的前提,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管理中,要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发挥母公司的带头作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无论选择哪种财务管理模式,都要重视预算功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该根据经营状况与财务目标设计出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将整体预算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子公司中去,对预算目标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并且根据制定的预算目标进行考核,从而实现母公司与各个下属公司的财务目标有效衔接。其次,加强财务监督,提升财务透明度,这在分散化财务管理模式中尤其重要,下属公司要明确财务观念、提升财务意识、分清主次、认真贯彻落实下达的财务目标;上级公司应该制定合理的财务监督制度,定期委派相关财务人员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内控监督,撰写财务监督报告予以备案,要求下属公司定期提交财务报表,从而掌握资金流向以及财务活动大体方向,最终提升财务管控水平。

(二)职责到位,提升决策独立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要明确自身的定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靠高校资源,但是其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财务决策权和控制权。因此,高校和资产经营公司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高校应该提供相应的资源优势,例如人才、科技等,以保障公司的顺利发展;而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发展战略,拥有自主决策权,独立开展财务活动。为了保障高校的利益,高校可以委派相应人员对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下属公司进行定期的监察、记录、总结。另外,也要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确定从属关系,在适应各个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下属公司要积极配合,各单位领导做好协调工作,对于上级公司所制定的财务方案认真执行,正视股东管理权力,最终实现共同的发展进步。

(三)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

根据上文,财务管理的三种模式,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因此模式的选择上不应该“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例如,对于全资子公司、盈利较高、地域较为接近或者资产规模较大的子公司,可以采取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投入较多的精力与关注,加强沟通与控制,保证整体的财务效益;对于相对控股、地理位置较远、资产规模较小的子公司,母公司要给予其一定的扶持,并且制定相对人性化、开放化的财务制度,完善公司架构,通过分散化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发展。总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合理分配财务权力,促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协同发展。

六、 小结

财务管理模式是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也是单位寻求发展、提升财务效率的关键。本文认为,要想提升高校资产运营公司的财务效率,就必须正视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因地制宜、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保障各个单位的职责、加强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监督水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2):223-224.

[2] 许少玉.集团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财经界,2019,(33):203.

[3] 龙晓莉.管理会计在高校校办产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商业会计,2018,(17):79-81.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模式必要性创新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现代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