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

2020-06-22 23:20蔺青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吴起转折点长征

【摘 要】吴起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吴起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吴起是红军的大后方。

【关键词】吴起;长征;革命;西征;转折点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改编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简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陕北吴起,以吴起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一场著名的“吴起‘切尾巴战役”取得全面胜利。从此,中央红军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共中央在吴起镇获悉陕北错误肃反并及时纠正,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全国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也挽救了中央红军。在吴起“切尾巴”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在吴起镇的果树园打麦场上第一次总结长征。吴起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1936年6月,红军西征期间,吴起又是大后方。吴起人民为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和红军西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吴起镇切尾巴战役

以往,人们将中央红军长征中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著名的“吴起‘切尾巴战役”称“吴起镇战斗”,或“吴起镇反击战”,公开出版的《吴起县志》《吴起县军事志》《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和吴起县的文史资料记述为“吴起‘切尾巴战役”[1]。

193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吴起西北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随行的左路部队,在吴起铁边城镇西南的海眼沟村白城畔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撂下了两颗炸弹。红军部队人马披蒿草伪装掩蔽,并组织对空射击,所幸未造成重大伤亡。部队沿张户岔、田百户进入头道川支流石涝川,通过川口的阎王砭后,将险要狭窄路段炸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等沿吴起头道川南下,晚上在铁边城东南10里的张湾子村宿营,并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打破蒋介石对西北苏区和西北红军的第三次“围剿”。尾追的国民党西北军第四纵队第三十五师马鸿宾部直属马培清骑兵团,因道路无法通过,只好退回约10里地,在石涝川的油寺村宿营。为了追击中央红军,他们派人连夜修通了道路,第二天沿头道川侦察南下。中央红军右路部队进入铁边城镇南部南庄畔村背咀子,经过南庄畔、刘泉沟、邢河,进入头道川的窨峁子、王畔子[2]。

10月19日上午,敌军三架飞机侦察轰炸,中央红军干部团后卫部队在头道川的王畔子、新寨、白屯儿等地多次组织歼敌,仅张湾子到新寨一段就打死敌三十五师骑兵团战马24匹。傍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领导人入驻吴起镇新窑院,连夜召开军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制订消灭尾追之敌的作战部署。

中央红军进入吴起镇后,在数百平方公里区域布下“口袋阵”。第一纵队在吴起镇及二道川塔儿湾以东,埋伏在三道川及二道川与头道川之间的大峁梁山岭(今统称“胜利山”山岭),其第四大队埋伏在杨城子头道川河南北两岸山坡上。第二纵队进入吴起镇东北乱石头川的梁台、朱家梁、郭沟门一线,埋伏于头道川与乱石头川之间的夏田地梁(后街梁)山岭上。第三纵队进入吴起镇东南宁塞川的宗圪堵、白沟洼、走马台、刘坪,埋伏在吴起镇东侧的燕窝山山岭[3]。

10月20日,敌机在头道川的沙洼子、马片沟、蔺园子上空侦察轰炸,尾追的敌三十五师骑兵团从沙洼子南面上了大峁梁山岭,修筑工事,企图扼守,准备在二道川塔儿湾宿营。东北军骑兵军第六师师长白凤翔任追剿红军总指挥,率领第六师骑兵第十六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和东北军骑兵军第三师两个骑兵团(第三师副师长张得福任副总指挥)从正面推进。中央红军第一纵队第四大队在杨城子截断敌军退路并与之激战,歼灭敌军第三师一个骑兵团,击溃敌军第三师一个骑兵团和第六师三个骑兵团[4]。

10月21日凌晨四时半,毛泽东等渡过洛河,步行经平台山、大峁梁,五时半到达大峁梁山岭寨子梁杜梨树下的战斗前沿指挥所,同第一纵队领导人林彪等召开了战前动员会,毛泽东反复强调打好这一仗的重要意义。当日,敌军三架飞机从大峁梁向吴起镇俯冲轰炸,撂下五颗炸弹,炸伤人、畜,并炸飞了碾轱辘和碾盘。第一纵队第二大队采用“脑后摘金瓜”战术,从三道川翻过金堂口子山,在二道川塔儿湾南山向敵军第三十五师骑兵团发起猛攻。该团大乱,团长马培清随即指挥兵力向北撤上大峁梁山岭,逃跑近十华里后,其警戒连被第一纵队主力所围歼。在头道川沙洼子至杨城子一线,头道川河南北两翼的红军配合,截住敌军骑兵第六师前锋骑兵第十七团(团长李翰忱)和第三师一个骑兵团,全部缴械俘虏。敌军第六师骑兵第十六团、第十八团被击溃,白凤翔率残部返回逃跑,红军追击50余里。马培清率残部向甘肃省华池县元城子逃跑,在三道川的齐桥被第一纵队第二大队伏击。据聂荣臻回忆,红二师、红四师和红三军团还在三道川的齐桥、李新庄一带阻击了国民党军骑兵第三十二师、第三十六师的两个骑兵团[5]。

10月22日,中央红军第一纵队直属队党总支书记萧锋率警卫连、侦察连、工兵连攻打吴起镇之南金佛坪张廷芝民团张杰儒、张珍儒驻守的“土围子”—豹梁寨子,击溃100多人,活捉地主25人。中央红军牺牲两人,负伤四人。

“吴起‘切尾巴战役”,中央红军第一纵队第一、二、四、五、六大队,第二纵队第八、十、十三大队八个团和第三纵队共约5000人参战,牺牲200余人。其中有第二纵队政治部秘书长李鸣铁、第三军团卫生部政委胡定国、第一纵队第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第二纵队第十大队大队长黄珍、红三军团第十团政治部主任方镇钧。

国民党军六个骑兵团约20000人参战,被歼灭三个团,击溃三个团,毙伤俘敌2050余人,其中死伤1000多人,俘虏1000多人。缴获山炮、迫击炮40多门,轻、重机枪数十挺。缴获战马1720余匹,其中驮马800匹,还有各种枪支、弹药、马刀、电台、炊具、食品等。战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步兵追骑兵,在世界作战史上创造了个奇迹!”并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这在长征中乃至以后是绝无仅有的[6]。至此,中央红军切断了长征以来一直甩不掉的“尾巴”。中央红军长征中著名的战役有湘江之战、遵义之战,“切尾巴”这样的战役,在当时形势下,是一场规模空前、摆脱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的关键性一仗,故称“吴起镇切尾巴战役”。

二、吴起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

关于中央红军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关系,一直以来说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中央及时纠正陕北错误肃反,释放了刘志丹、習仲勋等陕甘边区党政军领导人,挽救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这不完全,还要加上西北革命根据地挽救了中央红军[7],吴起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

中央红军长征北上,目的是向蒙古国和苏联靠近[8],在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当部队行进到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时,收集到国民党天津的《大公报》、山西省的《山西日报》《晋阳日报》,才知道陕北有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向陕北挺进。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以宽阔的胸怀迎接中央红军,以无私的奉献精神积极支援中央红军。有吴起这块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中央红军才决定打了著名的“吴起‘切尾巴战役”。“吴起‘切尾巴'战役”的胜利,中央红军才摆脱了被动长征、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央红军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否则,天上每天有国民党几十架飞机和大炮的轰炸,地上有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到吴起时剩下7200人,队伍疲惫不堪,处境非常艰难。“吴起‘切尾巴'战役”胜利后,毛泽东在吴起镇第一次感慨地总结了长征。后来,毛泽东高度概括说:“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没有陕北,就不得下地!”“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吴起‘切尾巴战役”的胜利,中央红军的命运出现了新的转机,中共中央由吴起镇,才到甘泉县下寺湾、子长县瓦窑堡、志丹县保安镇,以至进驻延安城,领导了全国革命。所以说西北革命根据地挽救了中央红军,吴起是中国革命重要的转折点,吴起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吴起是红军西征的大后方

1936年3月,中共陕甘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由富县套通镇迁驻吴起镇刘渠子村,陕甘省在吴起设立了(新)赤安县、铁边县。5月17日,中共中央电令将陕甘省改设为陕甘宁省。5月18日,中央军委发出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西征战役的命令。6月1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彭德怀并转西方野战军后方勤务部部长杨至诚,为方便红军西征,组建红军西方野战军后方勤务部,统一指挥野战军兵站、供给、卫生诸机关,决定在吴起镇设小后方[9],西方野战军供给部部长叶季壮。当时在吴起镇设兵工厂、制药厂、被服厂、鞋袜厂、后方医院、兵站、米面加工厂,在头道川的铁边城和石涝川的吊掌、铁炉沟、田百户、张涧设后方医院及兵站。兵工厂有车床、冲床、旋床、铸模,被服厂有数十台缝纫机。在吴起镇的窑洞工厂里,生产出手榴弹、迫击炮、炮弹、手枪、步枪、轻重机关枪、火药、被服、药品、鞋袜。在三边(特指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地区收购了大量的牛皮做成皮鞋。供给部及下属的工厂、医院、兵站配备有运输队、担架队,这些后勤保障的人、畜、用物及粮、菜、草料等,大部分是吴起当地县区乡村向农户摊派的,吴起人民全力以赴为西征的西方野战军服务。6月2日,红一军团解放甘肃省环县曲子镇,俘获马鸿宾部第105旅旅长冶成章(绰号“野骡子”)及以下官兵1600余人,押送到吴起镇进行了抗日统一战线教育。6月中旬,红军将留在子长县杨家园子的机器、资材和红军伤病员用200头牲口转运到吴起镇,之后又分批转运到红军西征后勤基地环县的洪德城。8月上旬,著名美国记者斯诺和医学博士马海德在吴起镇及头道川一线采访数天。斯诺向外报道才使人们对吴起镇有了了解和认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沟小镇也载入了历史史册《西行漫记》一书。

红军西征期间,中共(新)赤安县、铁边县领导吴起人民输送兵员参军参战,组织担架队、运输队积极支援前线。在后方,为陕甘宁省级机关、西方野战军后方勤务部和红军西征后方医院、兵站筹粮筹菜筹草,为过往部队安排食宿,安置伤病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吴起镇当时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工业中心,是陕甘宁苏区的后方基地,是红军西征的大后方[10]。红军西征后方机关、工厂、医院、兵站直至1937年3月才先后迁往延安等地。

参考文献:

[1]政协吴起县委员会:《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第116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政协吴起县委员会:《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第41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吴起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吴起县军事志》,第109页,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4]吴起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吴起县军事志》,第109页,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5]吴起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吴起县军事志》,第110页,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6]吴起县军事志编纂委员会:《吴起县军事志》,第110页,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版。

[7]中共志丹县委、志丹县人民政府:《人民英雄刘志丹——纪念刘志丹将军诞辰110周年》,第37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修订本)》上卷,第47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9]政协吴起县委员会:《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吴起》,第54页,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修订本)》上卷,第556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

蔺青春,副主任,馆员(中级)。

(作者单位: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管理办公室)

猜你喜欢
吴起转折点长征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吴起的悲剧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植物爱好
家庭不是追求成功的铺路石
余有画说
余有画说
解除制裁,伊朗经济迎“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