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2020-06-23 01:17林晓贞李丹廖苏媚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疗护轮状病毒胃肠炎

林晓贞李 丹廖苏媚

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儿一区,广东 惠州516001

轮状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其侵犯机体后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及水样腹泻,会导致电解质失衡、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1-2]。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对患儿机体损伤较大,患儿需住院进行对症治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儿患病后身体不适、食欲减退,依从性较差,甚至出现哭闹抵触,不利于治疗,此时需要家长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提高疗效[3-4]。但家长对疾病认知不足,在患儿疗护过程中也可因相关操作出现情绪波动影响患儿,给予患儿家长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使其有效参与到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5]。我们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应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纳入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6]中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诊断标准,粪便标本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为阳性;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年龄<14岁;病程<5 d;患儿家长对研究知情同意,可配合医院进行健康教育。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并其他病毒感染;入组前3 d内接受相关治疗;患儿家长有精神疾病史或认知障碍等不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情况。60例研究患儿按照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0.5~5岁,平均(2.89±0.92)岁;病程1~5 d,平均(2.14±0.56)d;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1例,高中/中专13例,大专及以上6例。观察组患儿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0.5~5岁,平均(2.91±0.96)岁;病程1~5 d,平均(2.23±0.68)d;患儿家长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中专15例,大专及以上5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护理过程中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护理过程中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内容如下。

1) 采用院内自制自制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全面评估患儿家长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认知程度,并通过引导式询问了解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检查方面的态度。根据评估结果为家长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组织患儿家长参与疾病专题讲座,介绍轮状病毒性胃肠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护理方法、预防措施、饮食要求等内容,增加患儿家长对疾病的了解,使其了解到疾病的危害、实施疗护措施的意义,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

2) 一对一进行健康指导。针对患儿家长健康态度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有效处理解决,提升其对患儿疾病疗护的重视程度,并针对患儿家长存在的焦虑、担忧、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疏导,使其保持相对平稳、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相关辅助护理的学习。

3) 对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参与的辅助护理内容进行培训。反复强调知识点,强化教育效果;指导患儿家长实施相关辅助护理时肯定家长的正确行为,指出并纠正家长的错误行为,使其能够正确、有效地进行辅助护理。

1.3 观察指标

1) 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护理前后,采用院内自制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健康知识的了解。问卷包括作息、饮食、接触隔离、症状护理、用药、污物处理等10个维度共25个条目。各条目1~4分4级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即表明患儿家长对疾病健康知识认知度越高。

2) 患儿疗护依从性:评价患儿每天治疗、护理、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情况,取每天反抗次数平均值判断,未出现明显反抗记为依从性较好,出现2次及以下明显反抗记为依从性一般,出现3次以上明显反抗记为依从性较差。

3) 症状体征缓解时间:统计患者治疗后退热、止吐、止泻、脱水缓解的时间及住院时间。

4) 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采用院内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健康宣教效果、护理质量等方面,共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家长对护理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例(n)及百分数(%)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及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经护理,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s,分)

表1 2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s,分)

2.2 2组患儿疗护依从性比较

如表2所示,经护理,观察组患儿疗护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患儿疗护依从性比较〔n,%〕

2.3 2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如表3所示,观察组患儿退热、止吐、止泻、脱水缓解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d)

表3 2组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d)

2.4 2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经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63±3.52)分与(98.14±1.7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8,P<0.05)。

3 讨论

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后一般约潜伏3 d后快速发病,自然病程3~8 d,少数较长,患儿存在发热、呕吐、水样腹泻等临床症状与体征,尚无根治方法,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效果可影响疗效,临床对该病的护理配合较为重视,以期提升疗效[7-8]。但该病患儿年龄小,对疾病、治疗认识度低,对家长依赖性极大,在治疗、护理、检查等综合治疗干预方面配合度与依从性较差,常出现抗拒、哭闹的情况,不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9]。此外,国外研究[10-11]指出,胃肠道症状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存在胃肠道疾病患者可因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产生心理应激,通过一定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加重症状,易导致病情反复,不利于治疗,而患儿家长对患儿影响较大,其情绪可影响患儿情绪,在患儿治疗护理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安抚作用,促进患儿配合疗护,提高疗效。因此,在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患儿护理过程中,积极协同患儿家长参与护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临床实际中患儿家长缺乏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对患儿患病的担忧也存在一定担忧、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其参与护理安抚患儿,且其情绪波动可影响患儿,对患儿家长展开健康教育十分必要[12-13]。基于此,我们对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及其家长采取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发现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疾病认识水平,促进其参与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疗护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基于知信行理论改变个体健康行为的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形成行为过程展开健康教育的模式。知信行理论中知识与行为形成密切相关,知识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行为的实施[14]。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增加个体对疾病的了解,转变错误观念,做出正确的行为改变,更有利于临床疾病疗护[15]。我们在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护理中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的患儿家长制定个性化健康宣教内容,增加患儿家长对疾病的了解,转变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使家长意识到疾病疗护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同时疏导患儿家长的负性心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参与护理,更有利于安抚患儿,增加患儿的依从性。当家长对疾病有了足够的了解与正确的健康信念后,一对一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护理,通过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实现患儿家长增加疾病认知、重视疾病疗护到积极配合疗护的过程,在患儿行为上通过其依赖的家长给予引导,更有利于安抚患儿,促进其配合疗护。因此,我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水平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患儿依从率更高,患儿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更高,表明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疾病认知程度,促进患儿配合疗护,从而促进患儿恢复。

综上所述,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护理中具有较好护理效果,能够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知信行步骤引导患儿家长有效参与护理,改善患儿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疗护轮状病毒胃肠炎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上海市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56份安宁疗护政策的文本分析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