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2020-06-23 10:47盛涛顾军玲陈丽欣
名城绘 2020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

盛涛 顾军玲 陈丽欣

摘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污染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着自身的特性。目前我国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大气,水体以及土壤环境的监测。为了营建健康的生态环境,需要强化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性;环境监测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成为了当前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诸多种类的污染源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类型。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污染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传播能力强和自然降解难度大是此类污染物的主要特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因此强化对此类污染物的监测治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广,并且含量相对较低,具有明显的聚积性,因此对此类污染物的监测难度相对较大。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探究更为科学有效的监测技术手段。

1污染特性的分析

1.1流动性强。相对于固废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极强的流动性。风和水流都可以成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传播载体,将扩散至更广的范围。并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还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在室温的条件下此类污染物便可直接进入到大气层中,随着气流的流动而四处扩散。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在传播的过程中并不会发生自然降解,而是随着风雨沉降到所到之处。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和北极地区,同样检测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可见此类污染物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传播性。

1.2生物聚积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虽然传播范围较广,但是在空气,土壤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在处于食物链低端生物的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相对较低。而处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尤其是人类,其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则要远高于其他生物[1]。这主要是由于该类污染物大多具有亲油性和憎水性的特性,因此可以在生物体内的脂肪中堆积。同时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因此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的的聚积。

1.3毒性强且具有持久性。虽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含量相对较低,但是此类物质的毒性却远远高于其他污染物。即便在低浓度的条件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也会对生物的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例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含有的二噁英物质,此类物质仅需几十皮克便可以导致生物的死亡或者机体正常功能受损。

2监测现状分析

按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可以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为农业监测和工业监测,其中农业监测的来源主要来源于化学农药;工业监测的来源则相对更为广泛,并且类型也较为复杂。按照不同的生态环境,可以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为大气环境监测,水体环境监测以及土壤环境监测[2]。目前,我国对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是按照此类污染物质的存在环境开展的。

2.1大气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易挥发性的特点使其可以以气态的形式进入到大气环境中。当遇到大气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时,气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被吸附在这些物质中,从而随着气流的运动传播沉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传播,也是导致农村等边远地区污染程度加深的重要原因。目前,对于大气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常用的监测技术为色相色谱质谱法。这种监测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可以实现对大气环境中混合气体的分离,从而实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

2.2水体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同样会进入到水体环境之中并稳定存在。一般而言,水体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大多为氯化物。目前通过对不同区域水体环境的监测,均发现了氯化物的存在。当前我国水体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情况如下:华南地区的地下水中检测出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东海岸区域的海湾中监测除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流河水域环境中监测除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青藏高原的羊卓雍湖等水域环境中监测出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2.3土壤环境监测。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化学农药。因此,农村地区土壤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要高于城市。虽然目前我国在化学农药的合理使用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的状况。但是在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中,依然发现了大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同时,由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因此土壤环境中已经沉降的污染物质也将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

3防治策略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将康所带来的损害是巨大的,因此必须要强化对此类污染物的防治工作。首先,必须要不断完善我国的监测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因此,需要针对工业活动以及农业活动等不同特点,构建起完善的监测体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其次,需要不断提升监测的技术。相对于其他污染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难度相对更大,因此为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必须要不断引进和创新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手段,提高监测的质量与效率。最后,需要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当前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提高了对生态治理保护的重视程度,但是民间社会公众的生态环保理念却相对不足。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需要全社会公民的参与。

4结束语

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不仅关系着我国当代人的生存健康,更是直接关系着子孙后辈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强化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J]. 低碳世界, 2020(8).

[2]王晶晶, 王薇薇.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分析[J]. 产城(上半月), 2020, 000(001):P.1-1.

[3]张许会.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解析[J]. 大科技, 2016(25).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生态环境监测站)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环境监测取样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用分析
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水和废水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探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