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谈文化自信

2020-06-24 11:35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肺炎新冠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天琪

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石 芳 孙明新

中医药发展从上古时期到现代已有几千年历史,“伏羲制九针”“伊尹制汤液”“神农尝百草”“华佗麻沸散”等都是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中医“四部经典”为中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难经》成书于战国时期,该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为中医理论的发展补充脉诊、脏腑、经脉、俞穴等内容。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成书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这些经典构建了我国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我国历史上曾出现多次疫病,像伤寒、霍乱、鼠疫等,中医药在长期与疫病防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从《黄帝内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到《伤寒论》应用“刮痧、淬法、刺法、熨灸、敷贴、榻洗”等治疗瘟疫,再到明清以后,随着瘟疫的大范围流行,明末吴又可编著成书《瘟疫论》,指出瘟疫之因是“戾气”,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而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等提出疫病的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总结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历史和现实均表明中医药有可能、有能力帮助人类摆脱“未来疫情”的困扰。故笔者从非典和新冠肺炎的中医治疗谈文化自信,以期鼓励更多的青少年读者认识中医文化,弘扬中医仁爱精神,投身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造福人类发挥作用。

一、非典与新冠肺炎是什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呼吸综合征,即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简称非典),为一种由SARS 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隔离治疗和管理。其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传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部分有干咳少痰,或伴血丝痰,重者可见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甚至发展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发病年龄20 岁~60岁,占总发病数的85%,其中20 岁~29 岁病例所占比例最高,达30%,其他年龄段所占比例较低,且男女性别发病无显著差异,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抗菌素及液体支持等治疗为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被2019-nCov 病原感染所致的肺炎,目前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此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尿便传播为疑似传播途径。临床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 天~14天,多为3 天~7 天。人群普遍易感,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病情的严重性与接触病毒的量以及次数有一定关系。目前西医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氧疗,抗病毒及抗菌药物治疗,危重者给予相应的呼吸、循环支持等。

至笔者撰写此文时,2020 年3月9 日17:00,全国累计共报告确诊病例80905 例,累计治愈出院58796例,经过群防群控,我国境内疫情上升的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数省份疫情缓解。但国外疫情发病人数呈上升态势,确诊人数已达25119之多。

二、研究温病理论,论治非典与新冠肺炎

非典与新冠肺炎因其传染性极强,病死率较高,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引起各国特别关注。中医学认为非典和新冠肺炎均属中医“瘟疫”“疠”和“杂气”等范畴,非典属于“肺毒疫”,而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病因为疫疠毒邪,二者的发病特点较为相似,这与古代中医经典《素问·刺法论篇》中“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相合。其主要特点均为:(1)病因均为天地之戾气,是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且疫疠毒邪的形成一般与非时之寒暑、疾风淫雨、久旱大涝等反常气候有关,如岭南地区山岚瘴气特甚,易形成疠气。(2)致病力强,常无分老幼,触之者即病。即使是身强力壮者也往往难以避免。这与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所述“温疫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起皆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的观点不谋而合。(3)具有强烈的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易引起流行疫疠之邪来势凶猛,传染性极强,甚至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疾病的大流行。正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4)传播途径较广,可通过飞沫、饮食、接触等方式传染。其中以飞沫传播为主,发病以上焦手太阴肺经病变多见,符合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发病理论。(5)发病迅速,传变极快,病情凶险如吴又可《温疫论》中说:“一日之间而有三变。”

关于2003年非典治疗,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诊疗方案》,根据非典的不同病理环节给予8 种中成药,并针对疾病发展传变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治则及处方,做到早治疗,重驱邪,早扶正,防传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工作者从武汉地区的地理环境、时令节气等分析本次疫情的病因,结合治疗非典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医治疗方案。中医专家认为武汉地处长江流域,区域内河湖众多,2019 年12 月武汉经历暖冬气候,气候反常,湿热蒸腾,此后阴雨绵绵,气温骤降,湿气偏重,平均气温高于往年。武汉地区寒气当至而不至、当寒不寒,湿气较重,故为疫疠之邪所依附而伤人,并出现传染。本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湿毒疫”范畴,其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在新冠肺炎治疗中,中医药应该更多、更早介入,全程参与,致力于祛邪,并阻止病情传变,防范其他脏器的损伤。根据已经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治方案》第三、四、五、六版的中医治疗内容,以及各地卫生主管部门的中医专家共识性的病因病机分析,制定了一批中医诊疗方案,对预防、治疗、恢复等3 个阶段不同证型推荐了指导性处方,共约49种中医防治方案,308 种中药处方。最新修订的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治方案》的中医治疗,从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重视分期辨证论治。此外,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除了应用中药口服等内治法,还积极寻求中医外治法的治疗方案,如为了有效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症状,提高出院率及促进出院后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组织专家,参照国际上公认的共识形成方法,制订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康复专家共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功法训练(八段锦、简式太极拳、呼吸导引和六字诀)、针刺与灸法(针刺、艾灸、耳针和穴位贴敷)、推拿/按摩(穴位按摩、经络推拿)、刮痧、拔罐、膳食指导和情志疗法,为中医康复技术在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中医药治疗疫病的历史,其疫病理论与治法的不断完善,创新发展。医圣张仲景面临东汉建安年间的伤寒,从而创新了伤寒六经辨证。吴又可针对明末清初疫病,著《温疫论》从膜原论治。叶天士治疗温热类疾病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薛生白、吴鞠通总结治疗湿热类疾病的经验创立了三焦辨证,都是直面临床问题,不断优化治疗方法。针对本次疫病,中医人更是秉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坚持从临床实际出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西医学结合,综合救治,让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中医药事业建设

中医学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介绍,中医药传播目前已遍及183 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 个。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目前有103 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 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201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物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政府和世卫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时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这些都表明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我们期待中医药振兴发展,为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做出更大贡献,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美好愿景。

“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等,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关于中医药学的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理论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最具代表性,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表明中医药学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而燕赵地区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古名医辈出,医学流派纷呈发展,燕赵刘完素河间学派的病因病机说,张元素、李东垣易水学派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说,以及如扁鹊重脉、窦材重灸、窦汉卿重针等河北古代医家,都丰富了针灸学的内容,为中医理论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近日,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6大方面、22项具体措施,推进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其中“挖掘和传承燕赵中医药精华,编辑出版燕赵医学系列丛书,建立京津冀燕赵医学研究中心”等举措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弘扬燕赵医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建议:(1)增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工作,例如借鉴浙江省将《中医药与健康》纳入小学教材,开展“中医药文化及推拿养生保健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增强中医药在中小学生中的认识;(2)重视中医在“治未病”的重要作用,开展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的培训,推广中医传统功法的应用,增强防病保健的意识;(3)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提升河北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倡导发展产学研一体化模式,重视中医与智能化的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弘扬燕赵医学,振兴中医药事业。

青少年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希望,为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中医药事业,着力推进河北由中医药大省到中医药强省的转变,力求实现人人享有健康,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新冠疫苗怎么打?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