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R3 基因R248C 突变致不成比例矮小伴特殊面容和黑棘皮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0-06-28 12:41张娟娟张婉玉韩晓伟陆文丽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表型软骨骨骼

张娟娟,张婉玉,韩晓伟,肖 园,陆文丽,吕 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内科,上海 20002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参与了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和组织内环境平衡[1]。在FGFR 家族中,与身材矮小相关的基因是FGFR3 基因。FGFR3 基因的致病基因变异与许多表型相关,包括软骨发育不全症、软骨发育不良、致死性骨发育不全(thanatophoric dysplasia,TD)、克鲁宗综合征合并黑棘皮病(Crouzon syndrome with acanthosis nigricans,CAN)、Muenke综合征和严重的软骨发育不全伴生长迟滞及黑棘皮病[2-5],这些综合征共同的特征是矮小并伴有不同的其他特征。

本研究报道了1例由于经典型FGFR3 R248C突变而表现为非经典TD 1 型表型的患者,即患者表现出类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综合征)面容、轻微骨骼发育不良和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并分析其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2017 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收治了1例13岁余10个月的男性患儿。患儿患有进行性黑棘皮病12 年,身材矮小(发现了10 年),详细询问其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过程符合伦理要求。本例患儿及其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准予患儿相关资料发表,过程符合当地和国家研究伦理委员会制定的协议。

二、方法

1.体检:检查和记录患儿的生长速率、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头围、指距、上下部量比、第二性征发育(Tanner 分期)。

2.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予患儿行糖脂代谢、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测,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用精氨酸和胰岛素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行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染色体核型检测,同时行B 超(甲状腺、甲状旁腺)、肾及肾上腺CT、垂体增强MRI、骨骼X 线片、骨龄等检查。骨龄评估按Greulih.Pyle 图谱法。

3.DNA 测序: 经本例患者及其亲属知情同意后,采集血液样本,用标准方法从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共分离、蛋白质功能预测、公共数据库中的信息,对变异体进行筛选。用迈基诺GenCap 平台技术捕获外显子,然后进行Illumina配对末端测序 (2×100 bp),平均覆盖率至少为200×。将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的变异体,经Sanger 测序进行证实。

结果

一、病史分析

分析患儿病史,发现其身材矮小,生长速率为每年2~3 cm,睡时有轻微打鼾,没有颅缝早闭和听力、视力损害史,发育过程正常,伴轻度多动症,学习成绩落后。患儿为足月顺产儿,出生体重为3 750 g,出生身长为50 cm。母亲和父亲的身高分别为150 cm和171 cm,靶身高计算为167 cm。患者的姐姐身体健康,身材正常。患者无明显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查体显示,患儿的身高为142.6 cm[-3.05 SD],体重为44.0 kg(+1.04 SD),体质量指数为21.8 kg/m2(+1.55 SD),显示为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上部量/下部量=1.5),头围正常(55.5 cm),指距为140.0 cm(小于身高5 cm)(见图1);阴茎长为G2 期,阴毛分期1;双侧睾丸体积均为6 mL;有轻微面部畸形特征(见图2),如额骨前凸和鼻梁塌陷、眼睑裂下斜、耳向后旋转、齿错位咬合,没有鼻后孔闭锁。

图1 患者表现出不成比例的矮小身材(上部量/下部量=1.5)(患儿父母同意公布这些照片)

图2 轻微面部畸形

患儿皮肤病学表现为弥漫性黑棘皮病,皮损处为棕色至黑色,界限不清,呈天鹅绒状色素沉着,主要位于身体褶皱处,如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见图3),眼眶周围及口周也有所累及,但掌跖及黏膜未受累。患儿有广泛的皮肤增厚,特别是在躯干。此外,患者脸部和上躯干可见数个小疣棘皮瘤及黑素细胞痣。

图3 严重黑棘皮病

三、实验室检查

患儿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为2.80,表明其存在胰岛素抵抗;其他评估代谢水平的检验包括葡萄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脂代谢和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均正常。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显示,患儿的生长激素峰值(12.65 ng/mL)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334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4.76 μg/mL)水平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检查显示,患儿的甲状腺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62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5.90 pmol/L)、反式三碘甲状腺原氨酸(131.9 ng/dL)及降钙素水平(13.32 pg/mL)均升高,而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常。患儿的性激素包括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激素、血清总睾酮和催乳素水平均正常。肾上腺功能检测显示,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而早晨8 点的游离皮质醇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低限(6.55 μg/dL)(1 L=10 dL)。

四、影像学及病理检查

甲状腺超声检查显示,患儿双侧甲状腺的两极有数个明显的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缘光滑,内有胶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为2 级,甲状旁腺显像正常。垂体增强MRI 检查(见图4)和肾脏及肾上腺CT 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骨骼X 线摄片显示患者有轻度的脊柱侧凸,但没有面中部发育不良、短头畸形和软骨发育不全的证据(见图5)。

图4 矢状面MRI 显示小脑扁桃体大小正常且无脑室肿大

图5 患儿的骨骼X 线片未提示影像学异常

患者的骨龄检测结果为13岁;染色体核型为46,XY;皮肤病理活检提示为表皮乳头瘤样增生,符合黑棘皮病病理表现。

五、DNA 测序

患儿的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其存在FGFR3基因散发突变(NM_00142:c.742C>T;Chr4:1 803564;p.R248C)(见图6)。对患儿父母的DNA 进行Sanger测序,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患儿的该突变为新发突变。该突变经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2015)证实为致病突变(证据PS2+PS3+PM2+PP4)。

图6 测序图

讨论

FGFR 家族包括4 种主要的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FGFR1~FGFR4),参与了胚胎发生、血管生成和组织内环境平衡[1]。FGFR3 基因含有19个外显子,编码由3个Ig 样结构域、1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和2个细胞质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组成的配体结合胞外区[6]。FGFR3 基因激活突变可导致长骨骺板软骨细胞生长的负调控,引发侏儒症[7]。

生殖系FGFR3 突变会导致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和颅缝早闭综合征,患者有时还可伴发黑棘皮病。1995 年,Tavormina 等[8]首次报道了在TD 中发现的经典型胚系FGFR3 R248C 突变,所有TD 病例中约50%存在该突变,而TD 1 型病例中有60%存在该突变[9]。在长期存活的TD 1 型患者皮肤中还发现了相同FGFR3 R248C 突变导致的黑棘皮病[5]。本例报道的患儿,下肢短伴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与经典型TD 表型部分一致。此外,TD 通常表现为新生儿致死性骨骼发育不良,其特征是四肢短小、胸腺发育不全和巨颅。TD 1 型是最常见的亚型,以弯曲的股骨和偶发的三叶草头骨为特征,而三叶草头骨和短而直的股骨是TD 2 型的特征。受累的病例通常在出生几分钟或几天内死亡,且大多死于呼吸衰竭[8]。然而,本研究的该例患儿没有观察到头颅骨的影像学阳性表现,且该患儿为青少年,因此本病例与经典型TD 表型并不完全相符。

本研究的该例患儿其临床特征也与CAN 患者非常相似。CAN 的特征包括特殊颅面畸形,表现为眼睑裂下斜、后旋耳和齿错位咬合以及儿童早期发生的重度黑棘皮病,患者也可表现出轻微和多变的骨骼异常,与本研究患儿的表现一致。然而,本研究的该例患儿缺乏其他特殊颅面表型,尤其是颅缝早闭(双冠)和面中部发育不全,提示其为特殊表型。此外,FGFR3 基因Ala391Glu 突变是迄今为止所发现唯一能导致CAN 的突变[10]。因此,结合以上不完全相符的临床表型和不一致的突变位点,本研究的该例患儿并不能诊断为CAN。

本研究的该例患儿基因型与TD 1 型的临床表型存在一定差异,可能的解释是由于FGFR3 基因中相同突变的不同嵌合体水平所致。因此,由于R248C 突变的体细胞嵌合现象,该患儿突变等位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其表型减弱的原因。事实上,人类R248C 突变似乎具有广泛的临床谱系[11],包括以下几项。①仅限于皮肤角蛋白细胞的嵌合现象;②除皮肤外,涉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更广泛的嵌合现象,如大脑或骨骼(本病例)[12-13];③生殖系突变导致的TD 1 型。对于本研究的该例患儿,由于其存在生殖系嵌合,因此其后代的R248C 突变都将表现为非嵌合,从而表现为致死性TD 1 表型。本研究通过进一步比较原始数据突变碱基与野生型比例(17/50),初步证实该突变为嵌合,解释了该病例患者携带致死性FGFR3 R248C 突变但临床表型相对较轻的原因。

所有已知FGFR3 突变的致病机制都与促进FGFR3 的二聚化相关,但具体机制取决于突变位点。TD 1 型相关的FGFR3(R248C)蛋白通过形成共价结合的二聚体激活,该二聚体由FGFR3(R248C) 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IgⅡ、IgⅢ与游离半胱氨酸残基通过二硫键结合组成,从而形成BsiHKA I 限制性位点[14-15]。FGFR3 除了表达于软骨,还表达于脑、肺、脊髓[16-17],但其主要生理功能仍为调节软骨生长,FGFR3 是骨骼生长的生理性负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增殖限制长骨长度。

皮肤细胞过度增殖都是由FGFR3 突变引起,这表明FGFR3 对包括角蛋白细胞、黑素细胞、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精母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具有促有丝分裂作用。多发性骨髓瘤相关研究结果支持这一假设,其中携带TD 相关突变的FGFR3 突变被作为真正的癌基因,其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以及减少其对外部有丝分裂刺激的生长依赖性,为肿瘤细胞生长提供了优势。各细胞类型有不同的信号通路,如Ras/MAPK 和STAT,其通过不同的修饰作用,作用于FGFR3 依赖的细胞特异性第二受体(如EphA4)[18],从而决定了FGFR3 细胞特异性的突变表型[1]。

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由经典型FGFR3 R248C 突变而表现出类克鲁宗综合征面容、轻微骨骼发育不良和进行性加重的黑棘皮病的特殊表型,并观察到该患儿TD 表型的缺失(特别是骨骼)为细胞嵌合现象所致的结果,提示如果患者表现为不成比例的矮小和(或)眼睑裂下斜、耳向后旋转、齿错位咬合,则需要排除FGFR3(嵌合)突变,尤其是伴有早期发病的黑棘皮病时,则高度提示其可能存在FGFR3突变。

猜你喜欢
表型软骨骨骼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带线锚钉缝合固定治疗髌骨软骨骨折的疗效
SOX9在SD大鼠胚胎发育髁突软骨与胫骨生长板软骨中的时间表达研究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体型表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