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及血清Hcy和CysC水平的影响

2020-06-28 07:42欧阳欣胡巧霞高大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丁苯氧化应激注射液

欧阳欣 胡巧霞 高大鹏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00)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随着老龄化加剧,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1,2〕。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难度大且复发率高,成为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3,4〕。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对于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尤为重要〔5,6〕。本研究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依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9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7~78〔平均(72.31±2.65)〕岁;病程3~43〔平均(26.52±4.35)〕h;高脂血症8例,高血糖12例,高血压1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65~77〔平均(71.87±3.04)〕岁;病程2~40〔平均(25.97±4.98)〕h;高脂血症9例,高血糖10例,高血压1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①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且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狭窄>50%;②发病在48 h内,首次发病;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①脑CT、MRI证实颅内出血、外伤、肿瘤者;②合并心肺、肝肾严重异常者;③精神疾病者;④治疗前已行降纤、抗凝或溶栓等治疗者;⑤过敏体质者。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降脂、降糖、控制血压、注射奥扎格雷钠、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25 ml+100 ml生理盐水中,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2 w。

1.5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颅内动脉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和脉动指数(PI),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离心6 min,取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④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2 ml外周静脉血,离心6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cy和CysC水平;⑤观察两组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1.6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BI和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BI和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I和NIHSS评分比较分,n=39)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2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颅内动脉Vp、Vm和PI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SOD、GSH-Px和MD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比较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Hcy和Cys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两组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 观察组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96±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8±0.61)分,t=7.333,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比较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但因颅内动脉解剖位置较为特殊,从而使得血管内膜剥脱术难度较大〔7,8〕。由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治疗难度大,几乎无法行手术治疗〔9〕。因此,临床上针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选择有效的药物尤为重要。

丁苯酞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新型药物,其成分主要是消旋-3-正丁基苯酞,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保护细胞、抑制炎性反应及恢复梗死后脑能量代谢等作用;丁苯酞注射液可阻断脑缺血引起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及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及重构缺血脑组织微循环〔10~12〕。此外,丁苯酞注射液可减轻脑缺血引起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13~15〕。本研究发现,丁苯酞注射液可改善神经功能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脑梗死发生后主要因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造成机体氧化-抗氧化反应失衡而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造成神经元线粒体损伤,继而出现神经元死亡;同时,氧自由基可造成内皮细胞结构或功能破坏,而导致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促进神经元死亡〔16~18〕。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近年来研究显示血清Hcy和CysC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9,20〕。Hcy参与急性脑梗死血液黏度增高、脂质过氧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过程。CysC属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可加速超氧化物与过氧化物生成,从而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可刺激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产生大量泡沫细胞,造成血管壁增厚,加之激活黏附因子与凝血因子活性,从而诱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本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降低血清Hcy和CysC表达。综上所述,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血清Hcy和CysC表达。

猜你喜欢
丁苯氧化应激注射液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