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2020-06-28 19:21韦婉婷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精神课文

韦婉婷

素质教育应以创新精神为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已不再是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源,而是知识的产生和利用。以最大的经济效益,赢得最快的发展速度。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想,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那么,我们教师在大量的经常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概括介绍自己在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

一、创设气氛法。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首先必须创设富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传统教育的弊端,一是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岂是民主气氛。二是教师以“讲”代“思”,学生以“记”应“考”,何来独创精神?三是教师声色俱厉,学生循规蹈矩,怎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气氛怎么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思维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在教《伟大的友谊》一课时,多数学生将课文分为四段,与教师的认识一致,但有的学生却认为分为三段。教师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各抒已见,学生思维活跃。最后,这些持有异议的同学讲的道理使其他同学心服口服,教师表扬了他们的独创精神,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二、寻味升华法。古人说,写文章要结意有余,令人回味不尽,上课也要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我深谙其中意味,我收课时常常加以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延伸、迁移扩散,让学生思索回味,加以拓展,把课堂教学的有限空间延伸到课外去。比如我把《草船借箭》,收课时就围绕课文中心,引进这样一首诗歌来: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首赞扬诸葛亮智慧的诗歌,这首诗歌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反映了人物的成败得失,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学生借助这首诗歌回顾全文加深对课文主要思想的理解,收到了寻绎难尽、回味无穷的教学效果,不仅拓宽了知识领域,且提高了思辨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如我教《别了,可爱的中國》收课时我这样提问:咱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觉得作者好吗?”学生略作思索后一致说“好”,但怎样具体认识呢?经过启发,学生认识到:作者无限热爱祖国,把建设一个新中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透过作者的“内疚”可以看到他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我又提问:新中国建立了,作者的愿望实现了,但是,我们的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呢?这是问题的延伸和深化,学生由还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联系到自身的责任,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了他的想法:党号召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面努力奋斗,我们也要积极响应,我们决心从小努力学习,学好本领,长大了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这样授课,通过联系比较,对照感悟,学生情不自禁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完成了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三、引导质疑。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释疑。如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抓住“纹丝不动”这一重点词语增:(1)什么叫“纹丝不动”?(2)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他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3)是什么思想促使他做到“纹丝不动”的?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排疑解难。

四、触结求异法。科学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人世间的许多伟人英态,大多具有求异创新的头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向性,微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如在讲《司马光》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广开言路,说一说除了”砸缸救人”还有哪些办法可以救人?学生纷纷发言:“大家一块把缸推倒。”、“赶快叫大人来”......。  然后又让学生比一比,看哪个办法好?这样,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

五、诱导想象法。 爱因斯坦说:“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系。站有关资料显示,有93%的青少年科技创造获奖者喜欢想象和幻想: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肪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材料调动他们头脑中的库存,以拓展其思路。如讲《狼和小羊》一课时,教师提出“小羊如果不用讲道理的办法,你能普它想出别的办法吗?”学生争相发言想出了许多对付恶狼的办法,其中一个同学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说‘我在下游,你在上游,水从你那儿流来,我怎么会把你的水弄脏呢?你看,那不是狗来了吗,让它评评理!狼一听说狗来了,吓得转身就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他们各抒已见,以增强其创造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六、归类比较法。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异同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澄清模糊观点,总结一些规律,并有助于启迪思维、深化理想,不失为培养创造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广泛运用,总结出思路比较中心比较、线索比较、结构比较、写法比较等方法。如在教《粜米》.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巧设三个对比:一是夏秋米价差异对比;二是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学生对米价贵贱态度的差异对比;三是旧毡帽朋友在粜米前后心理状态的矛盾对比,通过对比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三座大山”下农民的悲惨命运,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如在教《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时,引导学生辨析其中的“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与“有个穿着红衣的少年”两句中的“穿着”一词有何不同,使学生明确了同样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含义,从而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七、变序跳跃法。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较长,如果按传统的教学程序,逐段阅读分析,不仅浪费时间,抓不住重点,而且会淡化学生的阅读情趣。因此,要采用“变序阅读”,即打破程式,改变顺序,抓住重点,直奔中心,使学生兴趣盎然,尽快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内涵。如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审明题意后,即直奔文章的中心段落(第四部分)抓住"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又是怎样与鬼子斗争的?"两个方面进行讲析,突出雨来的英雄形象。然后“因果溯源”,再阅读文章的前后部分,弄清雨来成为小英雄的思想根源(课文二、三部分)和他死里逃生的经过(课文第一和第五、六部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变序跳跃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快速探求知识来龙去脉的欲望,而且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跳跃思维能力。

由“应试教有”向素质教育转轨,教育思想的转轨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这里谈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品质,仅是初步的尝试和探索,今后当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以便使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猜你喜欢
创造性精神课文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