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RV肠炎血液电解质和心肌酶谱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0-06-29 07:43张雷冯斌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肠炎电解质心肌细胞

张雷,冯斌

(1.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小儿轮状病毒性(RV)肠炎的发病率明显的上升,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小儿RV 肠炎的发病率可超过485/1 万人左右[1]。临床上小儿RV肠炎病情进展能够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到患儿的生活及学习[2]。长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发现,小儿RV 肠炎可合并有多脏器器官的损伤。反复的腹泻导致的电解质及代谢内环境的紊乱,能够通过影响到心脏电生理的改变,进而加剧心肌细胞膜电位的异常,增加心肌细胞的损伤风险[3]。同时小儿RV 肠炎感染过程中,肠道病毒通过肠道黏膜屏障进入循环血中,可以通过直接粘附和进入作用,进而促进心肌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4]。部分研究者通过病例报道探讨了小儿RV 肠炎发生心脏损害的情况,认为在相关高危因素的患儿中,其发生心功能损伤的风险可明显上升[5],但缺乏对于心脏损伤的病情影响因素分析。为了揭示小儿RV 肠炎心脏损伤的特点,本次研究选取2014 年2 月至2018 年6 月在我院治疗的RV 肠炎患儿118 例,探讨了小儿RV 肠炎患者心肌酶谱的表达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2 月至 2018 年 6 月在我院治疗的RV 肠炎患儿118 例(观察组),纳入标准:⑴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标准[6];⑵均经胶体金检测RV 抗原阳性,且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阴性;⑶病程≤3d;⑷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功能障碍、中毒性脑病等其他疾病;⑵合并有其他病毒感染。同时选取非RV 感染急性腹泻患儿10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检测方法 在入院后第二天常规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4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层清液,采用上海雨婷生物科技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Biotetic-2008) 及该公司配套试剂进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检测,心肌酶谱采用酶动力法进行检测。

入院后第二天常规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4ml,自然凝固后采集上层清液,采用深圳越华公司生产的越华M1921 电解质分析仪进行电解质的检测,配套仪器购自北京博奥生物公司。

1.3 脱水程度判断 无脱水:患儿精神正常,皮肤弹性好,尿量正常;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患儿精神正常或稍差,眼窝或前囟轻度凹陷,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哭时有泪,口唇黏膜稍干;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患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眼窝或前囟明显凹陷, 皮肤干燥,弹性差,哭时少泪,口唇黏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眼窝或前囟深度凹陷,皮肤灰白或有花纹,失去弹性,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度干燥,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卡方检验;脱水程度比较采用秩和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观察组CK、CK-MB、LDH 和 α-HBDH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心肌损害发生及脱水程度比较 观察组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脱水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电解质水平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Na+、K+和 HCO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肌酶谱水平比较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肌损害发生及脱水程度比较

2.4 观察组不同脱水程度患儿心肌酶谱及电解质水平比较 随脱水程度增加, 患儿CK、CK-MB、LD H 和 α-HBDH 明显升高(P<0.05),而 Na+、K+和 HC O3-明显降低(P<0.05)。见表5。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Na+、K+和HCO3- 水平比较

表5 观察组不同脱水程度患儿心肌酶谱及电解质水平比较

3 讨论

在自身免疫力下降的人群中,由于短期内病原体感染载量的增加,小儿RV 肠炎的发生率可显著的上升,在部分流行区域或者疫区接触病史的儿童中,小儿RV 肠炎的发病率可进一步的上升[7]。临床上小儿RV 肠炎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增加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8,9]。部分单中心的临床分析研究发现,小儿RV 肠炎患者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可超过3.5%以上,同时在具有基础性合并症的患儿中,心功能损伤的风险可进一步的升高。临床上缺乏对于小儿RV 肠炎并发心脏损害的相关风险因素分析,本次研究通过对于小儿RV 肠炎并发心脏损害的相关分析研究,不仅能够揭示小儿RV 肠炎的病情进展特征,同时还能够为临床上相关心脏损害患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研究小儿RV 肠炎心脏损害的影响因素过程中,可以发现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可以通过诱导低钾血症的发生,增加心肌细胞膜电荷的波动,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异常。反复呕吐或者腹泻导致的低钠血症,还能够影响到钠钾ATP 泵的活性, 导致心肌细胞能量利用障碍;脱水程度的不同,能够反应患儿腹泻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而评估病原体入侵的风险,预测心肌细胞受损的可能。过度的脱水或者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生,能够导致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的异常,增加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和凋亡的风险[10]。部分研究者探讨了小儿RV 肠炎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性因素,认为病程较长或者基础性的代谢系统疾病,能够显著增加心脏损伤的可能[11],但对于电解质紊乱和患儿脱水情况的分析不足。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是评估心肌细胞损伤的指标,可以发现在RV 肠炎组患者中,CK、CK-MB、LDH 和 α-HBDH 的表达明显上升,提示在RV 肠炎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心肌细胞的损伤。分析其相关的原因,考虑由于RV 肠炎的下列几个方面的病理性改变有关[12-14]:⑴小儿RV肠炎的发生,能够导致病毒致病颗粒的释放,增加其通过循环血浸润心肌细胞的风险,导致心肌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⑵小儿RV 肠炎,能够通过加剧体内的酸碱平衡紊乱,进而影响到心肌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加剧心肌细胞的缺氧性损伤。杨彩兰等[15]研究者也发现,在小儿RV 肠炎患者中,CK-MB 的表达浓度可平均上升40%~55%,同时在病程较长或者合并有细菌感染的患者中,CK-MB 的表达可进一步上升,心肌细胞的损害可进一步加重。两组患者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RV 肠炎组患儿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可明显上升,这主要由于轮状病毒复制过程中诱导的脂多糖的激活,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可能。本次研究并未发现RV 肠炎组及非RV 病毒腹泻组患者电解质水平的差别,排除了电解质代谢水平对于心肌细胞损害的影响。但可以发现的是,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 心肌酶谱相关指标可逐渐的上升,而电解质浓度可逐渐的下降,提示了脱水程度对于心脏损害的影响,这主要由于RV 肠炎患儿的脱水程度越高, 心肌细胞的血容量灌注水平越低,心肌细胞相对缺氧的环境能够加剧心肌细胞的损伤和心功能的损害。

综上所述, 儿童RV 肠炎易发生心肌损害,电解质和心肌酶谱水平与脱水程度有一定关系。但本次研究并未随访治疗过程中小儿RV 肠炎心肌酶谱指标的转归情况,存在局限性。

猜你喜欢
肠炎电解质心肌细胞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感染性肠炎如何应对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