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混用对大豆病虫害的毒力及作物安全性研究

2020-07-01 13:26龚国斌葛亮亮汤忠祥胡华海张帮林
世界农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混配苯醚噻虫嗪

金 立,龚国斌,葛亮亮,汤忠祥,李 文,胡华海,张帮林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合肥 230016)

大豆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一种重要大豆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染病。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又名土蚕,切根虫,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害虫,种类多且食性杂,对大豆幼苗危害很大,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直接关系到大豆产量和质量[2]。因此,寻找一种对两者具有优良防治效果的药剂进行合理混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等引起的多种病害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既可以用作叶面处理剂,又可以用作种子处理剂[3]。咯菌腈(fludioxonil)可用于种子处理防治谷物及其他作物上的多种病害[4]。噻虫嗪(Thiamethoxam)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2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对地下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5]。本试验开展了不同配比的噻虫嗪、咯菌腈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分别对大豆根腐病和大豆小地老虎的联合作用及其对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以期为混配制剂的研发及田间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病原菌与试虫

大豆根腐病菌由安徽农业大学病理实验室提供。

小地老虎:在成虫发生期在田间用黑光灯诱捕成虫,将成虫移入养虫笼内,置于温度(25±1)℃条件下,以糖水或蜂蜜液饲养。养虫笼内放入供产卵的白纸、纱布等,每天收集1次卵。将收集的卵置于温度(25±1)℃条件下待其孵化,将初孵幼虫置于养虫盒内,用新鲜的寄主植物饲养至3龄,备用。

1.1.2 供试药剂

98%噻虫嗪原药(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7%咯菌腈原药(江苏云帆化工有限公司);95%苯醚甲环唑原药(江苏七洲绿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1.1.3 供试作物

大豆品种:冀豆17、中黄37、皖豆28。

1.1.4 试验仪器

FA1004A型电子天平(上海力辰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气候箱(青岛聚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生物培养箱(常州金坛良友仪器有限公司);可控日光温室(12 h/12 h光暗交替、光照强度8 000~30 000 lx、温度15~26 ℃,相对湿度65%~80%),系青州晖耀温室工程有限公司建。

1.2 试验方法

首先筛选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防治大豆根腐病菌的最佳配比,然后以此最佳配比组合与噻虫嗪进行混配筛选出对害虫的最适配方。

1.2.1 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防治大豆根腐病菌的配比筛选设计

在预试验基础上,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适量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原药,用少量丙酮溶解定容获得单剂母液。将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及两者5种不同配比组合分别用0.1%吐温80水溶液稀释配制成 5个浓度梯度溶液待用。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比例设置如下:3∶1、1∶0.6、1∶1、0.6∶1、1∶3。

1.2.2 噻虫嗪与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最佳组合对小地老虎的配比筛选设计

根据1.2.1试验结果选择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B)的最佳增效组合开展与噻虫嗪(A)不同混配比例的筛选,具体比例设置如下:噻虫嗪∶苯醚甲环唑及咯菌腈组合的配比分别为 22.8∶1.2、22.6∶1.4、22.4∶1.6、22.2∶1.8、22.0∶2.0。

药剂溶解及梯度设置方法同1.2.1。

1.2.3 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⑴ 大豆根腐病菌

采用含毒培养基法[6]: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预先融化冷却至约50 ℃的灭菌PSA培养基定量加入灭菌划线三角瓶中,使培养基与划线处(60 mL)平齐,然后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吸取600 μL药液,分别加入上述三角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等量倒入4个培养皿(Φ 9 cm)中,制成5个浓度梯度带药平板,并设含等量丙酮的空白对照。挑选长势均匀良好的菌种进行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的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同一圆周上切取菌饼(保证供试病菌的菌龄相同),用接种器将菌饼接入培养皿的含药培养基中央,菌丝面朝下,盖上皿盖,于(25±1)℃培养箱中黑暗倒置培养。根据空白对照皿中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每个菌落采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取其平均值,计算抑菌率。将菌丝生长抑制机率值(Y)与药剂浓度对数值(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

菌饼直径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为菌落增长直径(cm);D1为菌落直径(cm);D2为菌饼直径(cm)。

式中:I为菌丝生长抑制率(%);D0为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cm);Dt为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cm)。

2种或2种以上农药混配的联合毒力作用方式采用共毒系数或增效系数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如下[8]:

当 CTC≥120,表示增效作用;CTC≤80时,表示拮抗作用;80<CTC<120时,表示相加作用。当杀菌剂对昆虫的毒力或杀虫剂对病原菌的毒力很低,可作为增效剂S看待,其毒力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计算杀菌剂与杀虫剂混用的共毒系数时,此时共毒系数又称为增效系数,其计算简化为:

⑵ 大豆小地老虎

采用混药饲料喂食法并稍改进,即种子包衣的形式进行无限量取食法[7]。将供试原药或其不同混配组合以丙酮为溶剂加 5%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分散剂,2%十二烷基磺酸钠作为润湿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药液,分别用不同等比用量对大豆种进行拌种,并晾干形成6个药剂梯度的大豆种子进行种植。24%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直接按不同等比用量进行包衣。97%咯菌腈原药、95%苯醚甲环唑原药按最高用量进行拌种。以不含原药成分的配制药液最高量进行拌种作为空白对照。

选择适宜小地老虎生活的沙壤土,过850 μm筛,用远红外快速干燥器在120 ℃下消毒处理4 h。在消毒后的土中加入适量水,使土壤含水量约18%。将一定量的该土装入养虫盒内,放入供试大豆种子100粒作为食物,并覆盖一定量的土。每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试虫30头。

将处理后的养虫盒置于温度为 24 ℃的实验室中饲养。每天用小型喷雾器对养虫盒表层土进行适量喷水,保持土壤湿度。7 d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死亡标准:虫体明显收缩或触之不能正常爬行),并计算死亡率。如对照死亡率小于10%,根据试虫校正死亡率机率值(Y)及剂量对数(x)用Excel软件计算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

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按式(3)和式(4)计算:

式中:P1为死亡率(%);K为死亡虫数(头);N为处理总虫数(头)。

式中:P2为校正死亡率(%);Pt为处理死亡率(%);P0为空白对照死亡率(%)。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为5%~20%,应按公式(4)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1.2.4 作物安全性试验方法

⑴ 发芽试验

采用玻皿法[8]。试验设 3个施药剂量处理,即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剂量分别为120 g a.i./100 kg(1)、240 g a.i./100 kg(2)、480 g a.i./100 kg(3)以及清水对照(4),将种子包衣后,放在两层滤纸间,喷洒一定量水使滤纸润湿,放入塑封袋,25 ℃恒温持续光照培养,每天喷洒一定量水,保持滤纸湿润,处理5、10 d后分别测定发芽势,每个处理4次重复。

⑵ 出苗试验

采用盆栽法。将营养一致、土壤孔隙度相似及含水量在60%左右的土壤装于花盆(90 mm×80 mm×65 mm)中,把经不同浓度药剂(药剂剂量设置同发芽试验)包衣处理后的种子分别播种于土壤表面,覆土5 mm,毎处理4次重复,毎重复75粒种子,25 ℃恒温保湿培养。药后20 d,观察大豆植株形态和叶片颜色,播种20 d后,以茎基部与根部的结合部为节点,按根系/茎叶部分开,分别测定其新生长度。

⑶ 生长速率抑制率

生长速率按式(5)计算,生长速率抑制率按式(6)计算:

式中:R为生长速率,mm/d;L为植株新生长度,mm;D为时间,d。

式中:I为生长速率抑制率(%);Rck为空白对照组生长速率(%);Rt为药剂处理组生长速率(%)。

1.2.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DPS7.05软件处理计算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室内配比筛选

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不同配比组合对大豆根腐病菌的联合作用不同(表1)。由表1可见,当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配比为3∶1、0.6∶1和1∶3时,其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毒力表现为相加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5.74、102.69和99.36,而当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配比为1∶1和1∶0.6时,其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38.17和125.32,其中以1∶1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因此,确定该配比为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的最佳混配组合。

将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最佳配比(1∶1)混剂(B)与噻虫嗪(A)按不同配比混配防治大豆小地老虎和大豆根腐病菌结果见表2和表3。

从表2可以看出,噻虫嗪对大豆小地老虎具有较高的活性,LC50为1.086 1 mg/L,加入不同含量的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1∶1)混剂后,对大豆小地老虎的LC50为1.138 3~1.411 4 mg/L,与噻虫嗪单剂对大豆小地老虎的活性差异不明显,说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噻虫嗪的杀虫活性无明显影响,其中,当噻虫嗪(A)与B按22.4∶1.6混配时,LC50与噻虫嗪单剂LC50最接近,为1.138 3 mg/L,可作为3种药剂防治大豆小地老虎的最适配比。

从表3可以看出,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0.8∶0.8混剂对大豆根腐病菌具有较高的活性,EC50为0.578 4 mg/L。加入不同配比的杀虫剂噻虫嗪后,对大豆根腐病菌的EC50为0.618 2~0.770 3 mg/L,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0.8∶0.8混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差异不明显。因此,噻虫嗪对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混剂的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其中,当噻虫嗪(A)与B按22.4∶1.6混配时,EC50与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0.8∶0.8混剂的EC50最接近,为0.618 2 mg/L,可作为3种药剂防治大豆根腐病菌的最适配比。

综上所述,当噻虫嗪、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按22.4∶0.8∶0.8比例混配时,对大豆小地老虎和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为所有配比组合中最高,且与噻虫嗪对小地老虎以及咯菌腈和苯醚甲环唑混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最接近。因此,将其用于田间防治大豆小地老虎和大豆根腐病具有合理性。

表1 苯醚甲环唑与咯菌腈不同配比组合对大豆根腐病菌的联合毒力

表2 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与噻虫嗪的不同混配组合对大豆小地老虎的活性

表3 苯醚甲环唑、咯菌腈与噻虫嗪的不同混配组合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

2.2 作物安全性试验

2.2.1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大豆发芽的影响

由表4可知,供试的3个品种大豆种子对照发芽势、发芽率接近且均较高,经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大豆种子包衣后,当药种比为1∶200,即药剂用量为120 g a.i/100 kg,当药种比为1:100,即药剂用量为240 g a.i/100 kg时,3种大豆种子发芽势都在 80%以上,发芽率都在 94%以上。除处理3外,处理1,2与对照相比均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以使用量120 g a.i/100 kg和240 g a.i/100 kg对大豆种子包衣后,不影响大豆最终发芽率;当种衣剂使用量为480 g a.i/100 kg,即药种比1∶50时,大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所降低。

表4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大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2.2.2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大豆出苗的影响

用药20 d后,药种比例为480 g a.i/100 kg时,冀豆17、中黄37、皖豆28生长抑制率超过10%。其余药剂处理对叶片和植株均无不良影响,未出现叶片褪绿、黄化,植株形态正常,无畸形等症状,生长抑制率均在5%以下。

3 结 论

室内药效配方筛选测定结果表明,噻虫嗪与苯醚甲环唑及咯菌腈按 22.4∶0.8∶0.8比例混配时,对大豆小地老虎和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为所有配比中最高,和噻虫嗪对大豆小地老虎以及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混剂对大豆根腐病菌的活性相当,且其生产成本也较低。同时,可一次施药达到病虫兼治的效果,符合田间病虫害复合发生的自然规律,且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在田间推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表5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对大豆出苗的影响(盆栽试验20 d结果)

通过不同浓度 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对3种大豆品种安全性研究表明,24%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在药种比为120 g a.i./100 kg和240 g a.i./100 kg时不影响大豆种子的发芽、出苗和生长,说明此产品在以上剂量范围和试验条件下对大豆安全,可作为推荐剂量在田间示范推广。至于田间安全性,有待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的验证。

猜你喜欢
混配苯醚噻虫嗪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高效低毒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新工艺研究
竹醋对噻虫嗪防治紫薇长斑蚜的增效作用研究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胺复配防治稻曲病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猕猴桃园区桑盾蚧防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