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甘油联合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效果探讨

2020-07-01 01:50张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5期
关键词:硝普钠硝酸甘油心力衰竭

张月

【摘要】 目的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联合硝普钠治疗的效果。

方法 5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 采用临床实验随机分组法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 每组25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 对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普钠治疗, 观测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对比组的68.00%(1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P=0.034<0.05)。治疗后, 观测组收缩压为(121.94±11.30)mm Hg(1 mm Hg=0.133 kPa), 舒张压为(75.66±7.52)mm Hg, 心率为(85.47±6.12)次/min;对比组收缩压为(119.80±11.95)mm Hg, 舒张压为(76.29±7.70)mm Hg, 心率为(85.83±6.37)次/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测组LVEF为(51.30±4.11)%, SV为(58.44±7.31)ml, CO为(5.66±0.69)L/min;对比组LVEF为(46.25±3.94)%, SV为(53.70±7.92)ml, CO为(6.13±0.81)L/min;观测组LVEF、SV、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2.199、2.209, P=0.000、0.033、0.032<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 P=0.713>0.05)。结论 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联合硝普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纠正心功能障碍, 且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更高, 具有推行实效性。

【关键词】 硝酸甘油;硝普钠;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5.046

缺血性心肌病屬于特殊类型的冠心病, 此类患者心肌细胞因长期缺血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 致使心功能受损, 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心衰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可导致患者出现疲劳、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还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严重危害其生命安全, 临床对此类患者多使用药物改善患者体征, 同时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纠正, 其中硝普钠是临床常使用的治疗药物, 该药物作为一种强心药物, 可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力, 增加血流灌注[1]。

近期有报道指出, 在硝普钠基础上可联合运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可降低患者血压, 维持冠状动脉有效的灌注压力, 二者共同使用对于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更佳[2]。为验证此结论, 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为例开展相应实验, 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

12月收治的5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临床实验随机分组法分为对比组和观测组, 每组25例。对比组中, 男16例, 女9例;年龄42~81岁, 平均年龄(62.55±6.85)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Ⅰ~Ⅱ级8例, Ⅲ~Ⅳ级17例。观测组中, 男14例, 女11例;年龄45~80岁, 平均年龄(61.93±6.03)岁;NYHA分级Ⅰ~Ⅱ级9例, Ⅲ~Ⅳ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测、心肺功能运动试验检测结果符合缺血性性疾病心衰的诊断标准;②病例资料完整者;③对本研究方案知情且配合用药治疗。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

②合并代谢功能障碍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者;④用药依从性不佳者;⑤患者对研究使用硝酸甘油、硝普钠过敏;⑥入组前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 对比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普钠(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8959)治疗, 取30 mg硝普钠与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以10 μ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观测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山东威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2053)治疗, 取30 mg硝酸甘油和50 mg硝普钠与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 以12.5 μg/min的速度进行静脉滴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SV、CO、LVEF)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两组患者NYHA分级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NYHA分级降至Ⅰ级, 咳喘、气促等症状明显消失;好转:患者NYHA分级降至Ⅱ级或以下, 咳喘、气促等症状有所好转;未愈:患者NYHA分级处于Ⅲ~Ⅳ级, 咳喘、气促等症状仍存在或恶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反跳性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测组中显效14例, 好转9例, 未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3/25), 对比组中显效10例, 好转7例, 未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17/25);观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P=0.034<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治疗前, 观测组收缩压为(131.40±15.33)mm Hg, 舒张压为(81.45±8.48)mm Hg, 心率为(83.23±6.28)次/min;对比组收缩压为(131.94±11.30)mm Hg, 舒张压为(81.66±7.52)mm Hg, 心率为(83.47±6.12)次/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测组收缩压为(121.94±11.30)mm Hg, 舒张压为(75.66±7.52)mm Hg, 心率为(85.47±6.12)次/min;对比组收缩压为(119.80±11.95)mm Hg, 舒张压为(76.29±7.70)mm Hg, 心率为(85.83±6.37)次/min;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测组LVEF为(37.69±4.18)%, SV为(43.15±8.66)ml, CO为(3.98±0.52)L/min;对比组LVEF为(37.93±4.02)%, SV为(44.71±8.03)ml, CO为(3.99±0.60)L/min;两组LVEF、SV、CO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7、0.660、0.063, P=0.837、0.512、0.950>0.05)。治疗后, 观测组LVEF为(51.30±4.11)%, SV为(58.44±7.31)ml, CO为(5.66±0.69)L/min;对比组LVEF为(46.25±3.94)%, SV为(53.70±7.92)ml, CO为(6.13±0.81)L/min;观测组LVEF、SV、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2.199、2.209, P=0.000、0.033、0.032<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测组中2例发生恶心呕吐, 1例发生头痛眩晕, 1例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4/25);对比组中1例发生恶心呕吐, 2例发生头痛眩晕, 2例发生反跳性血压升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5/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 P=0.713>0.05)。

3 討论

缺血性心肌病是可因血管炎、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疾病, 该病患者心肌细胞由于长期缺血会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 损害心脏正常舒张或收缩功能, 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心衰是该病患者常见并发症, 该病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呼吸功能, 导致生活质量大幅下降。硝普钠是临床常使用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强心利尿药物, 其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致使血管扩张, 降低周围血管阻力, 同时其可以改善心脏前、后负荷, 纠正心排血量, 对心力衰竭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但应当注意的是, 当患者心衰症状较为严重, 单纯运用硝普钠效果往往较差。

有学者提出, 在硝普钠基础上联合运用硝酸甘油, 其与硝普钠同属血管扩张剂, 该药物进入机体后, 可释放一氧化氮并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提高平滑肌及邻近组织内的环鸟苷酸水平, 致使肌球蛋白轻链去磷酸化, 松弛平滑肌, 促使血管扩张[3]。其中动脉血管扩张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静脉血管扩张后, 血液会潴留在外周, 导致回心血量减少, 血压相应出现降低, 而心率则会因血压下降出现发射性增快[4]。

为进一步分析该治疗方案的可行性, 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缺血性心脏病心衰患者为例开展了相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观测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00%(23/25)高于对比组的68.00%(1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 P=0.034<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对于心肌缺血、心衰症状的缓解效果更为明显。陈斌等[5]的研究指出, 单一使用硝普钠和联合运用硝酸甘油治疗对于血压、心率的改善效果类似。而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报道结果相同。此外, 本组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前, 两组LVEF、SV、CO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7、0.660、0.063, P=0.837、0.512、0.950>0.05);治疗后, 观测组LVEF为(51.30±4.11)%, SV为(58.44±7.31)ml, CO为(5.66±0.69)L/min;对比组LVEF为(46.25±3.94)%, SV为(53.70±7.92)ml, CO为(6.13±0.81)L/min;观测组LVEF、SV、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比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2.199、2.209, P=0.000、0.033、0.032<0.05);证明硝普钠和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相较单一用药, 可以更为明显纠正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进一步观测药物治疗安全性, 两组患者中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反跳性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在硝普钠基础上联合硝酸甘油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给予硝酸甘油联合硝普钠治疗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 可纠正心功能指标水平, 且不能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 安全性更高,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是具有推行与应用可行性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代利友. 不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4):30-31.

[2] 张惠兴, 胡燕明. 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7):76-78.

[3] 李敏, 李虎, 王逵, 等. 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浆Ang Ⅱ, NO, ET-1, Cys-C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3):330-333.

[4] 王文生. 硝普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衰的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75):81.

[5] 陈斌, 赵海兰. 硝酸甘油联合硝普钠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当代医学, 2019, 25(23):32-34.

[收稿日期:2020-02-17]

猜你喜欢
硝普钠硝酸甘油心力衰竭
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疗效
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联合硝普钠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血流中的疗效观察
硝酸甘油为何不灵了
硝酸甘油的正确使用方法
硝酸甘油别贴身带
硝普钠抢救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观察
硝普钠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6例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