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B 超诊断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情况分析

2020-07-03 05:13肖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会阴盆底肌力

肖威

(吉林省吉林市肛肠医院电诊室,吉林吉林 132001)

盆底功能障碍(简称FPFD)属于女性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 其发病和分娩时盆底支持结构受损有关,易引起盆底内脏器官移位, 进而导致盆底功能异常。若不及时恢复盆底肌功能,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功能会逐渐减弱, 进而出现越来越重的并发症,例如尿失禁、子宫脱垂等,严重危及女性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1]。 为此,产妇需要在早期进行有效筛查,以便及时进行治疗。 故该文将研究各大医院普及的B超辅助筛查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以及盆底康复训练后产妇的盆底肌恢复状况。 以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100 例, 在产后42~58 d 进行神经肌肉刺激筛查和B 超辅助检查。 其中会阴裂伤的有14 例,会阴侧切的有61 例,会阴侧切伴有裂伤的有16 例, 没有侧切和裂伤的有9 例; 初产妇有63例, 经产妇有37 例; 年龄在23~38 岁, 平均年龄(28.84±3.24)岁;分娩时体重在53~89 kg,平均体重(61.25±6.35)kg;总产程108~1042 min,平均产程(432.43±183.23)min。

1.2 方法

妇产科B 超检查可分为经阴道检查和经腹部检查两种,因该次研究对象均为产后女性,故采取经腹部检查。 选择SMENZI-G20 腹部凸阵探头,频率调整到3.5MHz。盆底功能障碍产妇在盆底康复训练前后各做一次检查,共做2 次B 超辅助检查。

检查要求:产妇要多饮水,同时排空大便,待膀胱充盈之后实施腹部B 超检查。 检查时产妇平卧位躺好,以便医护人员对子宫体及其附件进行扫查,以观察阴道前壁、子宫体、宫颈、膀胱和尿道后角等情况,正常情况下, 尿道和膀胱底部的后角在90°~100°之间,若测量时小于90 度则为异常。 产后女性三经正常范围为:横径在4~5 cm、纵径在5~7 cm、后径在3~4 cm。三径之和在16 cm 以上时,则为增大。

对于阴道不完全收缩或者不会收缩的产妇采用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训练, 每周治疗两次,每次持续15~30 min,15 次为一个周期。阴道可收缩的产妇进行提肛运动,有意识地进行提肛运动,反复做收缩肛门的锻炼,此康复训练分为一类肌训练和二类肌训练。 训练原则是先进行一类肌锻炼,再进行二类肌锻炼。 其中一类肌锻炼方式为:缓慢收缩肛门和会阴部,最大持续3~5 s,然后缓慢放松,持续3~5 s;二类肌锻炼方式为: 以最大力快速地收缩肛门和会阴,然后立刻放松,持续做3~5 次后放松10 s。 上述这两种类型的锻炼方式每次锻炼10~15 min, 每日锻炼2次或者3 次,持续锻炼8 周为1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B 超辅助诊断与神经肌肉刺激筛查正常子宫情况、阴道后壁膨出情况、子宫伴宫颈增大、膀胱与尿道底部后角<90°情况等,同时采取手测法检查康复训练前后产妇的会阴肌力, 肌力在3 级以下为有效。再调查和访问产妇的漏尿量和漏尿率,以综合判断盆底功能障碍。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算, 组间用χ2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筛查方式诊断的效果

在盆底康复训练前后,B 超辅助诊断正常子宫情况、阴道后壁膨出情况、子宫伴宫颈增大、膀胱与尿道底部后角<90°情况和神经肌肉刺激筛查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盆底康复训练前后女性会阴肌力的级别

通过手测肌力检查产妇在盆底康复训练前后会阴肌力恢复状况。 显示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经过盆底康复训练之后会阴肌力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见表2。

2.3 调查访问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训练前后漏尿情况

通过调查和访问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漏尿量和漏尿频率,可知晓经过盆底功能锻炼能显著降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漏尿量和漏尿频率。 见表3。

表1 对比两组筛查方式诊断的效果[n(%)]

表2 盆底康复训练前后女性会阴肌力的恢复状况

表3 调查访问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训练前后漏尿情况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危及女性身心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如尿失禁的女性,因无法控制排尿,久而久之身上会出现异味, 进而让女性出现社交障碍和心理问题,给女性、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2]。 为此,各大医院产科对女性盆腔功能障碍防治也越来越重视,以争取在早期诊断出盆腔功能障碍,进而给予有效治疗,提升女性的预后康复效果。

盆底功能障碍属于未被充分认识且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产后女性特有的一种病症。 大多数人们都认为这种疾病只发生在老年女性身上,是因老年女性生理发生变化导致的。 其实年轻女性也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其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因分娩时过度牵拉盆底支撑组织的筋膜、肌肉以及韧带所致,这些过度牵拉在功能和形态上会让盆底支撑的组织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改变。 剖宫产的产妇因不是阴道分娩胎儿,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要低于阴道分娩的产妇。 若不及时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会引起压力性粪失禁、尿失禁、子宫脱垂、性交疼痛以及阴道痉挛等不良症状。 据学者指出,有20%~30%的产后女性在产后2 个月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有10%~20%的女性在产后1 年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生产次数越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概率就越高。 盆腔功能障碍会严重危及女性的工作和生活,让其产生难以忍受的压力和痛苦,为此,产后需要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尤其是阴道分娩的女性。 但因此疾病社会关注度比较低,人们对此疾病认知比较差,或者因难以启齿等因素无法第一时间就医治疗[3]。 尤其是生活在贫困地区或者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女性, 因没有相应的筛查仪器和治疗仪器、专业人员,导致患者的确诊率非常低,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到了无法承受时才去大医院就诊治疗,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黄金康复时期,使用简单的康复锻炼已经无法治愈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需要使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不仅增加女性的心理负担和不适感,还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和医疗费用。

神经肌肉刺激筛查能准确检测出女性产后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但此筛查方式无法在各大医院普及,特别是市级医院,无法在产后对女性进行筛查。 且县级以下的医疗单位还缺乏规范的诊断标准和诊治设备,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再加之女性对其重视不够, 导致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越来越多。为此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且各大医院都普及的一种诊断方式。 该文研究的是B 超辅助检查,此检查方式现今已在各大医疗单位普及, 患者也更容易接受。其中产科常使用腹部B 超检查腹中胎儿、子宫、子宫复旧等状况,较少用于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随着医学的发展,因超声具有可重复、无创、费用低以及无射线等优势,被人们逐渐应用在诊断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中,以及盆底康复锻炼后疗效评估中。 让县级以下的医疗单位能第一时间筛查女性产后的盆底功能,及时将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转到大医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进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4]。通过该次实验数据也能看出,在通过询问和手测肌力检查的同时辅以B 超检查,能准确诊断出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还能评估康复治疗后女性盆底恢复状况。

综上所述,应用B 超辅助诊断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效果比较显著,还能判断盆底康复锻炼后女性恢复状况,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会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