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早期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机体恢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0-07-03 05:13张婧涵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被动脑梗塞肢体

张婧涵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吉林 132001)

脑梗死是神经科当中常见的疾病, 发病率较高,致死率较高,在临床上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半身不遂、言语障碍以及突然昏倒为临床症状[1],常见并发症为脑水肿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脑梗死会使患者出现四肢偏瘫、 脑疝以及昏迷等严重情况,还有的患者会出现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以及肾功能障碍等情况,危及生命[2]。 随着脑梗死发病率的持续升高,使得中老年群体的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严重威胁了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社会的安定,该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痛苦,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活动力, 所以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期间,需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3],为此,临床上提出需要对患者进行不同强度的肢体功能训练,为了研究其训练的不同效果,该文进行了如下的分组对比研究。以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观察对象为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 例,并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6 例。 参照组:女性患者16 例,男性患者20 例,年龄最小42 岁,最大76 岁,平均年龄为(49.96±2.11)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7 例,男性患者19 例,年龄最小41 岁,最大77 岁,平均年龄为(52.64±3.03)岁。 纳入标准:(1)知晓该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者。 (2)未合并精神障碍者。 排除标准:(1)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患者。(2)排除意识模糊者。(3)排除依从性差者。将2 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进行不同强度肢体运动锻炼前,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的常规治疗。

参照组:该组患者进行被动肢体运动锻炼,由康复科技师每日来病房给予康复锻炼治疗,主要是对患侧肢体肌肉以及患侧肢体各关节进行按摩、按压以及旋转等运动,并在被动运动的前提下,患者进行抬腿、扩胸、做起以及起身的运动。

实验组:该组患者进行主动肢体运动锻炼,由家属每日送患者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锻炼, 主要是康复技师教授患者各种形式以及配合使用运动辅助器进行锻炼;如将弹簧拉力器、吊环安装与患者病床高架上[4],患者双手下拉弹簧拉力器、吊环,使身体离开床面20 cm 以上等功能锻炼,并同时实施参照组的相关运动锻炼。

1.3 判定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水平。

对患者干预前、后的骨骼肌、肌肉总量、躯体水分、体脂肪以及四肢水分进行密切观察并详细记录。

抽取两组患者干预前、 后的清晨静脉血, 对其CD4/CD8 水平检验,并进行对。

1.4 统计方法

该文需要对比的数据包括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水平,而这些对比资料均属于计量资料,符合统计学软件中的t值检验计算标准,所以该文的统计学软件选取Solution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25.0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以(±s)表示,分别计算t值和P值,而P值的整理结果则为有无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当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情况比较(±s)

时间组别骨骼肌肌肉总量躯体水分体脂肪 四肢水分干预前(n=36)干预后(n=36)实验组参照组t 值P 值实验组参照组t 值P 值22.72±6.14 22.42±5.73 0.214 0.831 27.62±5.12 20.04±5.25 6.202 0.000 40.88±8.74 41.23±9.14 0.166 0.869 44.52±9.05 35.26±8.07 4.582 0.000 16.76±4.06 16.81±3.23 0.058 0.954 13.10±2.52 17.97±4.51 5.656 0.000 14.66±6.81 14.83±7.45 0.101 0.920 12.20±6.41 17.12±6.19 3.313 0.002 14.27±4.02 14.38±4.11 0.115 0.909 12.06±3.76 16.87±4.54 4.896 0.0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机体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骨骼肌、肌肉总量、躯体水分、体脂肪以及四肢水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骨骼肌、肌肉总量、躯体水分、体脂肪以及四肢水分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s)

?组别免疫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实验组(n=36)参照组(n=36)t 值P 值0.85±0.52 0.84±0.50 0.083 0.934 2.25±0.49 1.20±0.57 8.381 0.000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指脑部存在血液供应障碍以及氧气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者软化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律失常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的健康和生命存在较大的威胁,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 智力障碍以及言语障碍等,使得患者出现偏瘫等情况[5],影响患者的活动功能。 所以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有效的治疗是必要的,而肢体功能锻炼也是必要的。 在该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进行主动锻炼的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进行被动肢体运动锻炼的患者改善情况,说明主动肢体锻炼的患者的锻炼效果明显,说明主动肢体锻炼比被动肢体锻炼更有利于促进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的原因在于:适当的运动会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内翻等,且能抑制异常的低位中枢控制的运动[6],使其实触链处于受抑制的多阈值状态,从而改善患肢功能,该文的主动运动是靠患者自主的进行肌肉拉伸训练, 主要靠肌力进行, 而被动肢体锻炼虽然为此了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血液流通,但是其没有明显的使用肌力,所以对于肌肉萎缩以及神经对肢体的控制力没有明显的改善。 同时,主动肢体锻炼的患者会通过主动的进行运动,提高肌力,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7],而被动肢体训练也效果不明显,所以在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上,主动肢体锻炼要优于被动肢体锻炼。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的不同强度肢体功能锻炼对患者机体恢复以及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同,进行主动肢体功能锻炼要好于被动肢体锻炼,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被动脑梗塞肢体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蔓延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