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演进问题分析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2020-07-04 06:25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耦合度耦合人口

宗 鑫

(北方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实现耦合协调发展是事关区域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自从耦合概念被引入社会经济领域,国内学者围绕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最早,杨士弘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广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情况[1]。其后,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领域或角度分析了省域、城市、区域经济与环境[2][3][4][5][6]、经济与人口[7][8]、人口与环境[9][10][11]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人口、经济、环境间耦合协调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12][13][14]。综观已有研究,大多数研究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各有差异,针对单个系统设置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且所采用的指标权重赋权方法不具统一性,存在过于简单化和主观化特征,从而造成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商榷;由于对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在复合高级系统中重要程度认识的差异,不同学者赋予了不同的数值,造成测算的耦合协调度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鉴于此,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需要运用系统论思想,从全局高度思考如何协调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的关系。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从人口结构、人口生活、人口产出、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7 年间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以便找出其演变轨迹,为宁夏今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明调控方向。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为全面反映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状况,在数据可获性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较强的指标构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目标层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约束层为人口系统、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人口系统包含人口结构指数、人口生活指数、人口产出指数3个一级因子,经济系统包含经济发展指数1个一级因子,资源环境系统包含资源利用指数、环境保护指数2个一级因子,每个一级因子下设众多二级因子。

根据表1所列指标,从《宁夏统计年鉴》(2001~2018年)、《宁夏辉煌60年》(1958~2018年)及部分年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取宁夏2000~2017 年的原始数据资料,并对部分数据进行换算得到相应指标数据。

(二)研究方法

1. 数据标准化处理及综合评价函数构建。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数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公式(1)处理;指标数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好时,采用公式(2)处理。

其次,构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函数,分别为公式(3)、(4)、(5),并设定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类型判定标准。

公式(3)、(4)、(5)中,E(x)、F(y)、G(z)分别表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指数越高,表明系统状况越好,反之越差;a1i、b2i、d3i、h1i、k1i、l2i分别表示人口结构指数、人口生活指数、人口产出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利用指数、环境保护指数等各评价指标权重,为了消除主观性因素影响,这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模型较多,本文借鉴廖重斌提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型[2],构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

公式(6)中,C为耦合度,m为系统个数,这里m=3。耦合度值C∈[0,1],当C=1时,耦合度最大,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最大,能够达到良性共振耦合,趋向新的、更高级的功能体;当C=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处于无关状态,将向无序发展。

耦合度C 对判别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作用的强度,预警三者的发展秩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有些情况下却很难反映出系统的整体功能或发展水平,因此需要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为了能够准确反映系统间的耦合关系,按照均值分布法,构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的判别标准。

公式(7)、(8)中,D 为耦合协调度,其值越大,耦合协调度越高,不仅表明复合系统总体水平提高,也表明耦合关系越协调;C为耦合度;T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γ分别为E(x)、F(y)、G(z)的权重,而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量不具有对等性,故权重分别取0.3、0.35、0.35。

二、结果与分析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Excel 计算人口结构指数、人口生活指数、人口产出指数、经济发展指数、资源利用指数、环境保护指数,同时,利用公式(3)、(4)、(5)和(8)计算各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及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T),并判断综合发展水平类型。利用公式(6)和(7),计算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并判断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类型(如表2所示)。

(一)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一级因子及其指标权重分析

人口系统中,人口结构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依次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中等学校及以上在校学生数量占总人口比例、城镇人口比例、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人口生活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依次是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口产出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人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经济系统中,经济发展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依次是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金融机构各项贷款、R&D 经费内部支出、旅游外汇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资源环境系统中,资源利用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依次是农村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比例、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比例、人均园地面积、发电量;环境保护指数权重值排名前五位的指标是工业废气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化肥施用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这说明,在今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发展中,应着重抓好以上指标,同时也应重点关注排名靠后的指标的提升。

表2: 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及发展类型

(二)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时间序列分析

2000~2017年,人口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人口系统一直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从系统间的对比看,2005年之后人口系统好于复合系统,但2008年之后和2017年之前好于资源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说明2009~2016 年人口系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2000~2017年,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说明经济系统始终呈稳中向好的态势。从系统间的对比看,2010 年之前经济系统明显滞后于其他系统,之后好于资源环境系统,直到2017 年之前仍低于人口系统,但在2010~2013 年经济系统与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发展趋势相近,相差不大,2013年之后,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超过了复合系统,说明该时期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人口和资源环境基础,但在2017年之前经济系统却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四波段”的变化趋势:2000~2005年呈下降趋势,2005~2007年呈上升趋势,2007~2010年呈下降趋势,2010~2017年又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达到近18年以来的最低值(0.320),而后呈上升趋势。从系统间的对比看,2009年之前好于其他系统,2009年之后其他系统则好于资源环境系统,2009年好于经济系统和复合系统,却低于人口系统。

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对比来看,宁夏综合发展水平类型主要有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2000~2008年)、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2009~2016年)和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2017年)三种类型。其中,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意味着系统发展被不和谐的经济发展所制约,但是经济系统发展已经呈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不足之处在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意味着系统发展被不和谐的资源环境发展所制约,主要是因为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小于人口系统,但是资源环境系统发展已经由前期的下行趋势转变为了上行发展态势,只不过发展速度小于人口系统。纵观前两种发展类型,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均呈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且人口系统的发展趋势明显好于经济系统,反观资源环境系统,则出现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发展态势。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仅出现在2017年,意味着系统的发展仍被不和谐的资源环境发展所制约,但从发展趋势来看,资源环境系统已经呈上行发展趋势,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也首次超过人口系统,说明经济发展在系统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统的发展应该弥补资源环境系统发展的短板,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

(三)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这主要从以下三点来看。第一,2000~2017年间,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度呈逐步上升趋势,且2005年之后耦合度均在0.9以上,耦合度较高,说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强度较高,依赖关系较强。第二,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趋势,说明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有序发展的能力在逐步提升,体现了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也由2000 年的中度失调过渡到2017 年的优质协调,且2000~2005 年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2006年才进入协调发展,2011年进入中度协调,之后,耦合协调度均在0.7以上,直到2017年达到优质协调。第三,从耦合协调度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相关性来看,利用SPSS22.0 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耦合协调度与各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的R2分别达到0.989、0.954、0.145,说明耦合协调度与人口系统、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密切度依次降低。密切程度的高低能够说明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只有当各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越接近于1,同时,三者之间的差距越小,耦合协调度也就越好。未来首要应该重视的是提升资源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尤其是一级因子环境保护指数。

三、结 论

对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的研究表明:第一,2000~2017 年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状态呈现持续好转的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过程,系统已由无序逐步走向有序。第二,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只有2017年经济系统超过了人口系统,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则呈现“四波段”的变化趋势,即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历程,特别是在2010 年达到近18 年以来的最低值,综合发展水平类型先后经历了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2000~2008 年)、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2009~2016 年)、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2017年),且前两种类型均具有一定的持续性,2017 年之后第三种类型是否也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除在2005 年出现短暂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呈稳中向好的态势。第四,耦合协调度与人口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与经济系统的关系密切度次之,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关系密切度较低。

综上分析,人口系统、经济系统均呈稳中向好的态势,资源环境系统则呈“四波段”发展趋势,这是未来应改进的重点;同时,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均具有先后的持续性,2017年转为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之后是否也会按照此种类型发展下去,则有待进一步的观察,2009 年之后均呈资环滞后状态,且资源环境保护指数与耦合协调度的相关性较低,其抑制了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这是今后应改善的地方,尤其是对环境保护指数的提升。

猜你喜欢
耦合度耦合人口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