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

2020-07-04 02:24彭劲松
关键词:科技管理科研高职院校

彭劲松

【摘  要】论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科技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最后提出了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期望通过分析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work,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t is hoped that this can improve the popularity and brand influ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nalysis.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科研;信息化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zation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4-0043-03

1 引言

为适应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诞生了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处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但是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科研工作又是高职教育发展中最为薄弱的部分,只有发展科研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的创新水平,才能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因此,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科研,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2 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研究综述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定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激励制度、科研管理问题与对策。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研究较少,中南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專家李剑中在研究中指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可以参考《科研手册》等相关资料,并且科研和教学的联系不紧密,科研管理文化欠缺。河北金融学院的副教授伍文中在研究中指出科研制度需要改变行政主导的格局,这些研究均停留在探讨或经验总结阶段。关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研究,很多学者指出科研是高职院校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职能,科研的地位应该同等或重于教学。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在技术应用研究,科研是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升华。同时部分学者研究还指出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包括科研地位定位、科研服务定位、科研内容和科研功能定位,高职院校应该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同步发展,并且科研的定位和服务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包括申报项目、项目立项实施、项目鉴定及成果开发等相关的环节。关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徐芳提出高职院校应该颁布相应的措施引导科研项目有计划和重点的开展和申报,提高科研项目的立项率。在科研项目管理中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项目结题,使科研项目全部如期顺利结题。蔡建国、张翠英等研究指出,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应该注重申报和结题两头抓,从而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部分学者指出科研经费管理在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还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科研经费的管理应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为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更加透明,应该加强差旅费、科研酬金等方面的会计监督。关于科研激励制度的研究,部分学者研究指出要依靠心理契约对知识团队进行管理。在构建科研激励策略时需要考虑科研人员的工作特点。还有学者研究指出,构建的科研激励制度必须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在一起,同时充分体现出激励制度的针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在选题、推广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一些科研工作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缺少专业化的科研人才。

3 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办学需要以地方经济的发展及人才需求为依托,必须围绕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高职院校科研活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社会的进步[1]。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高低、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都依赖于科研水平。由此可知,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着能否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及科技的创新。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管理中必须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实现科研的科学管理,制定科技管理制度,培养更多的科研型教师。科技管理工作的完善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组织、结题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尤其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更应该加强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工作,促进科研的提质增效,最终促进我国创新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4 我国高职院校科技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4.1 管理观念陈旧,科研定位不够清晰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观念还比较陈旧,管理方式简单、粗放,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科技工作进步,科技管理部门的权限较低,仅仅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科研信息传递作用,科技管理部门接收了上级的科研项目申报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不同的教学院系,然后等待不同的院系教师提交科研项目申报资料如项目立项申请书、研究成果基础及研究计划等,科技管理部门将这些资料传递给上级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等待批示。这种科研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属于浅表性服务,对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发展规划不能起到统领的作用,资料信息的传达及项目申报等需要的时间较长,组织协调率低,与参与科研的教师、院系沟通不足,不能提升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此外,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部分教师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花费的时间较少,取得的科研成果也比较浅显,科研质量不佳。此外还存在科研定位不够清晰的问题。随着我国教育政策向高职院校的倾斜,高职院校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和普通的本科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工作较为薄弱,对于科研的定位不够清晰,照搬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和模式,但是由于教师重教学轻科研,自身的科研素质也有待提升,使得科研管理工作不能做到行之有效。无法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4.2 科研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科技管理信息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科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科技管理信息平台。虽然应用了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简单的数据库,但是缺乏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及专门的科研信息数据库,不能通过平台及时发布科研信息,网上的信息传递机制欠缺。第二,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科技管理人员的概率论、统计学等相关知识较为欠缺,对于科研项目的归档和科研成果的统计不够细化,信息化管理程度低,查阅也不方便。

4.3 专利和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科研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的科技活动产出了科研成果,涉及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等,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教师和科研人员对于知识产权和专利的内涵缺乏真正的了解,忽视了知识产权保护,一些知识发表论文之后,丧失了专有技术的保密性,申请专利的相关费用也难以支付,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有些科研人员离岗时带走研究成果,致使知识产权流失,给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造成巨大的损失。

科技管理中,为了提高科研的效率,还应该健全科研评价机制,但是当前的科研评价主要是论文的数量、课题的数量,对于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问题评价标准不太准确,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真正内涵,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较少。

4.4 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成果产业化少

科研团队主要是整合学术资源,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资源匮乏、缺乏专业的科研团队、科研经费有限,导致高职院校取得的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较少。现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研究层次通常较低,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率低,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的显示,转化成产业的科研成果的占比還不到10%。科研成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科研的实践意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第一,科研项目在选题、立项中与实践生产相互脱节。大部分科研项目研究侧重于理论方面,选题的前瞻性不突出、无特色和创新,市场定位不准确导致科研成果不能满足企业的实践需求。第二,研究人员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重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晋升考核需要论文数量、专著出版等指标,而对科技成果转化没有硬性的指标,因此,在科技项目研究过程中,他们注重于研究,取得研究成果,而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关注度不高。第三,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在科技成果方面宣传不够,科研成果的转化需要与企业合作,并且让企业充分了解科研项目的意义及科研成果的应用前景,虽然举办科技成果发布会可以起到高校与企业的信息沟通作用,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推广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及时与企业实现信息沟通,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5 高职院校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

5.1 创新观念,明晰目标

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管理水平,应该创新科技管理观念,明确科研定位和科技管理目标,高校内部加强对于科研工作的重视,并积极树立起热爱科研的思想,同时平衡好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教研相长”的目的[2]。科技管理部门应该明确自身职责,除了传达相关的课题项目文件之外,还应该规划院校的科研工作,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等文件精神,帮助教师认识高职院校科研的定位与要求;其次,开展组织讨论会,听取不同教师对于科研的想法和认识,帮助教师厘清教学、科研、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职能间的关系;再次,科研管理部门还要加强项目检查监督,组织同行专家采用定时多媒体汇报和现场查验的方式,集体评议;最后,加强教师科研活动的扶持,培育教师的科研观念,制定“十三五”科研发展规划及年度科研计划。在科技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该走特色的发展道路,实现与本科院校科技管理的差异化和错位发展,在科研立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的人才需求,充分进行技术咨询、企业技术服务等相关调查之后,确定科研焦点。

5.2 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高科研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改变以往的科研管理体制。在高职院校中设立科研处,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信息发布及科技成果的转化、科研数据服务工作,成立学术委员会,构建“服务型”科研管理体系。第二,建设信息化科技管理平台。建立信息化科技管理平台,实现校内与院校之间的科研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规避科研选题重复化,提高科技管理效率。第三,通过信息化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的重点问题之一是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转化对接,在科技管理平台中发布市场需要的科研成果信息,搭建科研成果数据衔接平台,形成科研成果目录,最终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模式[3]。第四,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5.3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应该做好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评价机制,明确科研管理的规范和纪律、评价的标准、评价步骤等,根据“以人为本”原则,建立不同职称和岗位的科研工作量定性工作,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5.4 构建科研团队,加强成果转化

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效率提升,因此,应该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第一,聘请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在科技管理工作中进行全职或兼职,指导科研工作的开展;第二,培养高职院校内容的中青年教师,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术会议、学历教育、科研培训机会,营造优良研究环境,快速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同时,探索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的等价转换机制,将科研工作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之一,改变教师的重教學轻科研的现状。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引导教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发展道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第一,在科研项目立项之前,课题要以社会服务为指导,立足于企业的实践需求,以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为指导选择研究课题,科研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产一线”难题,减少科研的盲目性,为科技成果的后期转化打下基础。第二,设立专项的资金用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申请专利成功之后给与教师奖励,降低科研人员的流动。科技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好科技成果的分类整理工作,通过参加不同的会议,通过查阅资料,实现与企业的科研信息沟通,尽快为科研成果寻找“企业归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三,企业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的时间较长,需要经过小试、中试放大、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这种投资的风险较高,如果科技成果的应用达不到预期,很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企业的这种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导致大部分的科技成果游离于市场之外,因此,在科研中应该加强与企业、相关院校的合作,打好后期科技成果转化基础。

6 结语

当前的科技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高职院校科技管理水平,树立“科研兴校”的发展理念,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创新观念,明晰目标,构建科研团队,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与改革发展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林伟.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07-09(09).

【2】陈刚,钱中平.基于创新视角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28-30.

【3】仪淑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78-80.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科研高职院校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