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

2020-07-04 03:09张奕燕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新型城镇化马克思主义

张奕燕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系统的、繁琐的工程,在创建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中,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入手,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城镇化的相关规律进行尊重,对人的权益以及价值诉求进行有效维护,进一步实现人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

1  引言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是对国内城镇化内涵的全新界定,其主要是为了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1]。马克思主义作家在他们的实践以及理论中创建了系统性以及全面化的城乡关系理论,给国内统筹城乡明确指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深入促进国内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新型城镇化途径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逻辑判断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家提出的城乡关系理论为国内城镇化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显示事物的相关发展取源于其本身的运动规律,事物是向着一定方向发展的,且取决于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方向随着矛盾两方大小的变化而不断转变。马克思主义觉得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城市与乡村关系的发展方向更加倾向于城市。当城市化不断发展至一定水平,贫穷与富裕的差距不断拉大,乡村和城市之间的矛盾就更明显。此时,就一定要消灭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具体矛盾。实现城市与乡村的有效结合也就变成必然趋势。到目前为止,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总体发展方向就从偏重城市进一步转化到了城乡结合[2]。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矛盾以及差距进行有效消除,实现城镇化的创新发展也就变成了如今缓解城市与乡村关系的核心部分。对于城乡关系的核心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了城乡关系的总体方向,充分表明了城乡结合是一种历史性的必然。

其次,目前国内城镇化的具体现状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城乡发展规律相符。国内的新型城镇化现状,更加符合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所揭示的城市与乡村关系从对立进一步走向城乡结合的有关条件,尤其是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对私有制进行了有效废除。如今国内存在的社会公共服务、文化与经济等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曾经有过[3]。目前我国产生的城乡差距问题充分表明了国内的城镇化发展时期依旧处在城乡差别以及对立这个时期。尽管国内城乡发展依旧处在城乡对立阶段,可是如今中国的工农关系的地位出现了极大变化。

3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视域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

新型城镇化把城乡关系理论当作核心基础,使马克思主义的城镇化观念结合了国内现实情况,是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实现中国化的具体实践。

3.1  秉持“四化一体”的准则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

党的18大报告里就明确提出了“新四化”,而恩格斯以及马克思很早就研究过农业、工业化、科学技术、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恩格斯以及马克思觉得消灭城市与乡村差距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全国各个地方实现工业化,能够得知,工业化是实现城乡结合以及促进城市化持续发展的最强动力[4]。新型工业化是适应新型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核心模式,是对传统工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充分推进了人类思想以及城鄉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可以有效提升城镇化的综合质量,可以为城市和乡村之间资源的科学分配进一步提供大量的技术支持。恩格斯以及马克思觉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是开展所有社会分工的重要前提,唯有提升劳动生产效率,进一步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才可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城乡分工。

3.2  秉持统筹兼顾的准则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

恩格斯以及马克思频繁提到过农业地位的相关问题,他们明确指出粮食生产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决定了城市化的扩张水平、速度以及社会分工的水平[5]。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明确指出城市在集结了各类资源形成极大规模以后超过城市的容纳范围就会持续地向附近农村持续扩散,不断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很明显,我们清楚当社会生产力上升至一定水平,就会造成城乡之间对立以及差别的出现。

3.3  秉持循序渐进的准则实现新城城镇化建设

如今国内城乡对立虽远远没有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描述的那样严重,可城乡差距很大却是事实。尽管我国已经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缩短城乡差距方面获取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正在不断消灭城市与乡村对立以及差别,这符合恩格斯以及马克思所揭示的相关城乡规律[6]。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个不容易完成的任务,我们应该秉持循序渐进的准则,需要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消灭城市与乡村差距的条件。新型城镇化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短期效应。而需要从城乡发展的现实情况入手,探究新型城镇化创建过程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有效开展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的同时,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建设。

4  结语

总而言之,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要注重城乡关系理论的有效使用。本文从秉持“四化一体”的准则、统筹兼顾的准则以及循序渐进的准则三个方面探究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策略。无可置疑,新型城镇化已经变成我国的时代象征,在我国人民的一起奋斗、努力下,新型城镇化建设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孔令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7).

[2] 张富国,赵天睿.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3~136.

[3] 孙颖政.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间,2016(4):39~39.

[4] 万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合理需要问题探析——以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视角[J].大连干部学刊,2017(1):26~30.

[5] 高海波.从"社会的反向运动"视角透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J].上海城市管理,2019(2):37~39.

[6] 韩昊英,王蓓绮,罗俊颖.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实践供给侧改革——一条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新型城镇化道路[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2):32~40.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新型城镇化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