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章贡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06 09:35吴淑菁张宇皓谢红英鲁玉凤王凤珍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赣州市问卷居民

吴淑菁,张宇皓,张 艳,谢红英,鲁玉凤,王凤珍

(赣南医学院 1.2017级硕士研究生;2.2018级硕士研究生;3.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呈增多趋势[1-2]。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意外伤害发生人数约为7 000万人/年,因意外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全年总死亡人数的11%[3],其中约50%的患者是由于事故发生时,未得到有效和及时急救而造成不必要的死亡[4]。“时间就是生命”,在伤害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居民为我国公众的主要群体,其往往也是意外事故的第一目击者,目前院外急救的新理念是“急救”要进入社区、家庭等聚众场所,希望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进行有效的互救,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5-6]。因此,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和技术,提高社区居民的急救和自救能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赣州市居民急救知识和能力水平,发现影响急救知识水平的因素,以期为有针对性的制定赣州市居民应急救护培训方案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2019年3-5月随机抽取赣州市区范围内5个居民小区826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男466名,女360名,年龄18~70岁。纳入标准:①生活自理且认知能力正常;②年龄≥18岁;③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④市区居住时间≥1年。排除标准:①存在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意识障碍的居民;②合并神经精神疾病的居民;③职业为医务人员者;④身体状况较差,不能完成本次调查者。

1.2研究工具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 5 位院前急救专家的审核形成最终《赣州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现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居民一般资料调查、居民对急救知识培训的态度调查、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测试(心肺复苏、外伤、中毒、常见急症的处理等)、急救的意愿及信念的调查等。急救知识与技能部分均为单选题,正确得1分,错误得0分,共30分,设定得分≥18分为合格(即满分30×60%)。问卷预调查信效度良好,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38,重测信度为0.812,内容效度CVI为 0.880。

1.3调查方法调查问卷采用微信推送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借助小区微信群,将调查问卷链接导入群聊,无法使用微信的居民采用纸质问卷进行调查,在便捷高效的基础上保证被调查人群的全覆盖。问卷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全程给予必要解答和协助,回收问卷后及时核查。

1.4统计方法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后,由两名研究者共同核对后将数据录入Excel 2010,以确保资料无误。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数、百分比、均数、标准差描述被调查居民的一般资料;t检验分析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设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6份,有效回收率91.78%。

2.1居民对急救培训的态度826名居民中,接受过急救知识培训的居民有259名(31.36%); 582名(70.46%)居民支持国家大力开展急救培训,并且有628名(76.03%)居民相信培训能提高施救的自信心。37.89%(313名)的居民表示,自己曾经主动了解过一些急救常识,15.86%(131名)的居民有了解的想法但没真正去了解急救知识,还有39.70%(328名)居民对急救知识没想法也没了解过。居民最希望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为专业人员的讲解,见图1;居民认为目前赣州市急救知识的普及存在关键问题为教育普及率低,见图2。

图1 居民希望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

图2 居民认为急救知识普及存在的问题

2.2居民急救的信念和施救意愿见表1。

表1 赣州市居民急救的信念和施救意愿情况

2.3居民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见表2。

表2 赣州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得分情况

2.4影响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单因素分析见表3。

表3 居民一般资料与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单因素分析

2.5影响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多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工作单位性质、参加培训情况5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按α=0.05,β=0.10同时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见表4。

表4 赣州市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调整后R2=0.449,F=135.295,P=0.000。

3 讨 论

大量实践证明,猝死病人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重症创伤病人黄金抢救时间为30分钟[7],受地理位置、交通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医务人员很难在如此短时间内抵达院外现场实施急救。社区居民作为第一目击者是开展现场自救与互救的重要人群,居民的急救能力是降低伤者病死率、获得抢救时机的关键[8]。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居民的急救知识能力水平列为评价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9]。在许多发达国家,公众的急救知识已非常普及。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院前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广、各地经济基础不同、培训资源不均,很多地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急救培训的全覆盖,培训计划的持续性也很难保证,导致我国急救培训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公民的急救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急救培训计划。

本研究结果显示,赣州市社区居民的急救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较差,在15项急救能力的测试中,“120急救电话的正确拨打”项目得分最高,这与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急救号码简单易记有关。居民在回答“煤气中毒的判断与急救”和“自然灾害急救”问题时,得分较高,是由于我国近几年地震和洪水灾害频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居民主动或被动接受了媒体对自然灾害的防灾相关知识。然而在心肺复苏术操作、外伤止血包扎方法、窒息的判断与急救方法等7项较常见的急救处理成绩均低于平均分,这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10-11],可能是由于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操作专业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不能通过观察性习得有关。提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急救培训工作,在培训策略方面,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教学素材,将急救知识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大众理解和接受,另外,必要的操作实践训练能帮助受训者巩固理论知识,提升急救实践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赣州市社区居民仅有31.36%接受过急救自救培训,但居民急救知识培训的意愿和信念非常强烈,大多数居民相信可以通过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并希望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有部分居民试图通过电脑网络等其他途径主动学习急救知识。然而,对“即便掌握了急救技术,也害怕要承担急救后果而不敢施救”这一急救意愿的回答,只有30.87%的市民表示不会害怕承担后果,国内其他研究也有类似结果[12],这与我国未有相关法律保护施救者权益有关。市民认为目前赣州市急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培训普及率低、政府宣传力度不够、个人意识不高、宣传的渠道较少。建议今后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急救培训及演练;在急救知识宣传方面,应尽量利用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相关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另外倡议相关部门完善立法以明确施救者权益,消除公众对现场施救的顾虑。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性质、收入水平和是否参加培训是居民急救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小于40岁组人群急救知识水平较高,与该年龄段人群大多以年轻人为主、活动面广、接受能力强有关;而大于40岁的人群大部分为老年人,其生理功能衰退,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都有所下降[13]。企事业单位人员急救知识水平高于非企事业单位居民,这与我国近年来率先在教师、警察等特殊职业人群开展急救培训有关。家庭收入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居民急救知识水平也越高,产生的原因为这类居民接触急救知识的机会更多,知识获取途径更广,对知识技能的吸收和掌握能力更强。与未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居民相比,接受过急救培训的急救知识水平明显更高,说明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是提高公民急救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未来的急救培训中,在巩固和加强现有培训机制的基础上,应综合分析各类人群的特点[14],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培训资源和培训周期,广泛分层开展急救培训,制定出适合赣州市居民特点的急救培训方案,以提高急救培训效果,保证急救培训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赣州市问卷居民
持续做好“后半篇文章:!
——赣州市审计局这样让困难群众感受温暖
石器时代的居民
老骥伏枥 为霞满天
——庆祝江西省赣州市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
启航
江西赣州市老年大学校歌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