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案例探讨

2020-07-06 16:42黄日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黄日生

【摘要】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一、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在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课《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练习三位乘一位和三位乘两位的小数乘法这两道题目后,教师出示算式0.45×9.8。老师问:“这道题你们会做吗?”此问承接前面学过的知识。学生回答:“会。”老师继续问:“谁能不写竖式或者用心算算出得数?”以此引入新课,同时检查学生预习新课情况。学生尝试后,有部分学生算出了得数并积极回答,“我算得4.41”“老师,我也算得4.41”……老师再次提问:“你们这么快就算出了得数,能说说用什么方法算的吗?”其中一位学生回答:“我是这样算的,9.8接近10,我先算出0.45乘10得4.5,10比9.8多了0.2,我再用4.5减去0.45乘0.2的积0.09就得到4.41。”这位同学的算法有根据吗?为什么可以这么算?有学生积极答道:“我知道,这是用了乘法分配率。”……老师在引入新课时,巧妙设问,自然流畅地引出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这个新课题,比起平铺直叙的说教,学生更感兴趣。

二、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在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下列算式:0.123×10=1.23;0.123×100=12.3。老师提问:“你能看出两个算式中,两个因数和一个积有什么不同?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我发现两个算式中都有1个0.123,第2个因数不同,一个是10,一个是100,积也不同。”“我发现两个算式第1个因数相同,第2个因数扩大了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我发现两个算式的积的位数跟第2个因数的0的个数有关,10有1个0,就把0.1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100有两个0,就把0.1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提出了表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出了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接着,老师又出示两道填空题:0.123×()=123;()×1000=1230。“谁能根据上面两个算式发现的规律完成这两题,可以和邻桌同学讨论交流”,老师问道。学生积极答道:“我填好了,第1个是1000,第2个空是1.23”。“你们都同意吗?同意的请举手!谁能说说是怎么分析得出答案的?”老师继续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我是一步一步推算出來的”“我是根据前面两题发现的规律写出来的,第1题0.123有3个小数,而积123是整数,我就想0.123是乘了1个有3个0的数得到的,而1000就有3个0,第2题乘上1000,也是3个0,我就把积123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然后把末尾的0去掉,就得1.23”……以上案例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度阶梯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使学生的知识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延伸和扩展。

三、研究教学内容,问在学生的存疑处

教师备课时应深钻教材,对所教新课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深入了解,并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以及要学的新知识会存在什么困难和疑问有个预判,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地设疑,让学生学得轻松。比如,教学《负数》时,老师可以提问:“学语文有意思相反的词,数学有没有相反的数呢?”以此引发学生思考。接着,老师可以联系生活问道:“今天气温是零上3摄氏度,北方有个城市的气温同我们地区气温相反,是多少?”学生回答:“零下3摄氏度。”老师继续追问:“还能找出哪些这样意思相反的数?”学生们踊跃发言,“2和负2、12和负12”“8和负8,20和负20”……老师再继续问道:“你能用一个图来表示正数和负数的个数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的说道:“用直线,0的左边全是负数,0的右边全是正数。”还有的学生说:“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老师借着这个问题继续追问:“这条直线叫数轴,那数轴上的0算正数还是算负数呢?”学生答:“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教师通过一系列追问,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负数的知识,效果很好。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在课堂上提问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说提问是一门艺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课堂提问活动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如此才能问出“学问”、问出“精彩”,让“小提问”创造“大智慧”!

参考文献:

[1]徐碧玲.小学高段课外阅读课内化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