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在母乳喂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2020-07-06 00:11陈洁朱凤魏丽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母乳喂养

陈洁 朱凤 魏丽

【摘要】

目的:评估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在母乳喂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6月-12月进入NICU治疗的52名早产儿父母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使用感受问卷调查其在临床应用中护士及早产儿家属的使用情况。结果:将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应用于NICU临床中,护理人员关于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感受一致,在遇到家属自备各式母乳袋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他们更愿意接收后者(34/34,100%),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34/34,100%),可以减少母乳污染的机会和风险(34/34,100%)。早产儿家属在运送过程中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比储奶袋便于直立存储存在差异(χ2=33.973,P<0.05),在母乳袋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污染性高的问题上存在差异(χ2=11.866,P<0.05);在母亲挤奶时是否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上存在差异(χ2=33.973,P<0.05)。结论: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在母乳喂养临床实践中能提高NICU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减少护患矛盾。且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已于2016年取得专利,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更愿意接收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早产儿家属挤奶和送奶过程中也更倾向选择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

【关键词】母乳喂养;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6-119-01

母乳喂养可以改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营养、免疫、肠道耐受性及神经发育预后,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3]。国际卫生权威机构如WHO、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等,均倡导用母乳喂养住院新生儿[2]。近年来提出研究者提出母乳微生物的新概念[4],研究认为正常母乳中的细菌不是污染物,母乳中多样化的细菌能为婴儿肠道连续提供益生菌和潜在益生菌的来源,因此国外大部分母乳在NICU喂养实践中不采用巴氏消毒,避免母乳加热破坏其发挥重要抗感染作用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5]。为了预防和减少母乳喂养带来的风险,在母乳采集、运送、储存和喂养等全程采取严格规范和标准化管理,尽最大可能规避采集母乳的风险。国内外所有的专家都推荐PP材质硬质容器来采集及储存母乳,而国内市场上销售PP材质硬质容器需要清洗消毒后使用且价格昂贵,造成部分NICU接收母乳袋母乳或医院自己提供的小口储奶瓶后,他们会在喂养前对母乳再次进行巴氏消毒[6-7],而我科自2017.6月开始使用PP材质硬质容器的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通过收集、运送、接收、喂养干预进行探索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应用及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6月-12月进入NICU治疗的52名早产儿父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住院期间运送或储藏过程中使用过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和储奶袋的家属;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喂养禁忌的家属;同时选取三级甲等医院NICU责任护士34名,纳入标准:取得护士资格证、接收过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和储奶袋的在岗护士;排除标准:进修、短期培训、实习护士。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有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自行设计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收集表,患儿家属表格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护士表格项目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具体见表1和表2。

1.2.2 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使用感受问卷

该问卷基于NICU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过程中的感受及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制作目的进行设计,问卷Cronbachα系数为0.891,重测信度为0.867。

1.3 临床应用

1.3.1 母乳收集 入院时统一发放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标准口储奶瓶可以和任何标准口挤奶器、奶嘴连接,如挤奶器不是标准口只需连接一个转接口。储奶瓶为一次性环氧乙烷灭菌包装,小标准口瓶,直接连接挤奶器,一次挤奶放一瓶,采集一瓶加盖后予一次性保鲜袋包裹,放于母乳密封容器中后冰箱冷藏。

同时在入院宣教时发放14页母乳喂养教育手册,内容包含洗手、消毒挤奶器、清洗乳房、挤奶器与一次性储奶瓶如何连接,加盖如何无菌操作,运送中需母乳冷链包,并现场教学收集。同时告知家属每瓶母乳最多不超过60ml,其目的是保证母乳受冻后有膨胀空间,密封良好。

1.3.2 母乳储存 告知患儿家属挤奶后尽快1小时内将母乳冷藏或冷冻,告知母乳存放时间及存放的温度,保持冰箱内清洁卫生,冷冻室或冷藏室要单独设置专门存放母乳的空间,避免生鲜食物或特殊气味的食物相互串味。

1.3.3 母乳运送 将分发的标签信息用马克笔填写清楚,黏贴在瓶子上缘,避免加热母乳时标签受潮后字迹模糊,同时需要尽快买一个带冰排的冷链运输包,以备后续冷链运送母乳,告知家属一次挤奶收集一瓶,不允许数次奶放入一个瓶内。运送过程中保持储奶瓶直立,以防止母乳溢出。

1.3.4 母乳接收 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瓶身有0-60ml刻度,每日早上使用护理员消毒过的母乳筐收集母乳,对于有异味或储存、运送不合理的母乳,护士有权拒收。

1.3.5 母乳处置 护士遵照医嘱,核对好床号姓名,打印母乳喂养标签,按挤奶时间先后顺序将母乳一次性无菌分装、黏贴,放冰箱待用;喂养一次取出一份母乳,医用冰箱单人单盒储存。

1.3.6 母乳喂养 护士在喂奶前从冷藏冰箱中取出一份母乳,放于患儿各自预先设定为38摄氏度的暖奶器中加热15分钟后取出,喂奶时将母乳瓶与配套使用的一次性标准口帶环奶嘴连接后直接喂养后丢弃。

1.4 質量控制

临床应用前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使用,母乳收集、储存、运输的相关知识,热奶器消毒等;培训形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授课、操作演示、情景模拟训练等;授课人员为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相关理论与操作考核通过后方可作为干预者参与研究。研究期间,每月对护理人员就以上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和考核,保证临床应用质量的同质化和持续性。

1.5 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问卷方式收集资料,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儿家属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52名早产儿父母,其中男10例,女42例,年龄在26~41(31.88±3.606)岁;硕士及以上8例,本科23例,大专12例,中专9例;在职36例,非在职16例;医疗保险48例,非医疗保险4例。

2.2 护士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34名护士,其中男1例,女33例,年龄在22~31(26.29±2.813)岁;硕士及以上1例,本科33例;已婚12例,未婚22例;主管护师3例,护士11例,护师20例。

2.3 两组对象在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护理人员关于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感受一致,如在遇到家属自备各式母乳袋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他们更愿意接收后者(34/34,100%),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34/34,100%),在护理人员看来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可以减少母乳污染的机会和风险(34/34,100%)。

早产儿家属对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的使用感受调查显示,愿意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组家属组,在运送过程中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比储奶袋便于直立存储存在差异(χ2=33.973,P<0.05),在母乳袋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污染性高的问题上存在差异(χ2=11.866,P<0.05);在母亲挤奶时是否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上存在差异(χ2=33.973,P<0.05)。

3 讨论

通过感受问卷调查显示,早产儿家属在为患儿送奶和母亲挤奶过程中更愿意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除了便于直立使用方便外,他们认为可以减少母乳污染的风险与国外一项质性研究一致[8]。该质性研究指出,医院提供的采集设备让母亲的采集工作更具高效和便利,这不仅避免了患儿家属盲目地选择采集用品,保证母乳的安全使用,更利于母乳喂养的维持。

因为传统母乳袋在收集过程中,患儿父母将挤奶器挤的母乳倒入母乳袋的过程中有污染的可能;因母乳袋容量一般较大,家属会把少量的母乳不断倒入母乳袋,或有些家属使用的传统小口瓶收集母乳,因小口瓶容量大,家属会把几次少量的母乳不断倒入小口瓶,均可能导致重复污染;运送过程中拉链袋密封不佳会漏液,拉链中有溢出的母乳,有污染可能;且小口瓶本身不是无菌包装,可能在使用前未经严格消毒存在污染。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为一次性环氧乙烷灭菌包装,小标准口瓶,可直接连接挤奶器,为直立螺口容器,方便运送,可有效避免母乳渗漏和倾倒,同时与冷链袋的冰排贴合,维持冷链温度稳定。

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过程中认为它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也认为可以减少母乳污染的机会和风险。其原因可能如下:首先母乳袋是软袋,不能保证直立,无法粘贴病人标签,有掉落可能,在寻找母乳对应的床号及姓名过程中,易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用储奶袋使得在母乳接收过程中会因母乳袋性状导致母乳量计量不准确;在接收母乳时如发现袋口裂开溢乳护士拒绝接收母乳,家属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容易出现护患矛盾;使用储奶袋的母乳需要巴氏消毒,在此过程中储奶袋容易爆裂,导致污染整个消毒箱内母乳;临床护士在每次喂养前倒出需要的奶量,如此反复操作易导致污染。而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为直立硬质PP容器,瓶身有0-60ml刻度,在维持计量准确基础上更便于护士分奶,减轻护士工作量;可有效减少家属母乳运送的不合格率,缓解护患之间的矛盾。

4 小结

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在母乳喂养临床实践中能提高NICU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她们在临床工作中更愿意接收标准口无菌储奶瓶,早产儿家属挤奶和送奶过程中也更倾向选择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NICU母乳的收集、储存、运送、接收、处置及喂养等诸多细节直接关系到母乳喂养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在保持母乳营养和免疫成分的同时,尽最大可能避免母乳发生污染。但本研究未开展针对一次性标准口无菌储奶瓶在母乳喂养中有效避免母乳污染的试验性研究,未来可作进一步探讨,也可尝试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Patel AL,Johnson TJ,Engstrom JL,et al. Impact of early human milk on sepsis and health-care cost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J Perinatol,2013,33(7):514-519.

[2] Johnson TJ,Patel AL,Bigger HR,et al. Cost savings of human milk as a strategy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Neonatol,2015,107(4):271-276.

[3] Belfort MB,Anderson PJ,Nowak VA,et al. Breast milk feeding,brain development,and neurocognitive outcomes: a 7-year longitudinal study in infants born at less than 30 weeks' gestation[J]. J Pediatr,2016,177: 133-139. e1.

[4] Meier P P, Engstrom J L, Patel A L, et al. Improving the use of human milk during and after the NICU stay[J]. Clin Perina, 2010, 37(1): 217-245.

[5] Silvestre D, Ruiz P, Martinez-Costa C, et al. Effect of pasteurization on the bactericidal capacity of human milk[J]. J Hum Lact, 2008, 24(4): 371-376.

[6] 熊颖超, 吴晓英, 王泠, 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J]. 中国护理管理, 2015, 15(8): 933-935.

[7] 孙黎,余欣,陈嘉玉,等.基于HIMSS7级的母乳喂养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报,2018,17(25):47-49.

[8] Sisk P, Quandt S, Parson N, et al. Breast milk expression and maintenance in mother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supports and barriers[J]. J Hum Lact, 2010, 26(4): 368-375.

猜你喜欢
母乳喂养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健康月历
探讨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进展
头胎没奶水不代表二胎也没有
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7.8%
母乳喂养,妈妈们为何有心无力?
更新你的母乳喂养观念
提倡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