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Akilet Deilel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矿产潜力分析

2020-07-08 06:45谭宁韩志伟谢建平孙双海闫茂文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2期
关键词:褶皱矿化矿床

谭宁 韩志伟 谢建平 孙双海 闫茂文

(①天津华勘老挝矿业有限公司 天津300171 ②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 三河 065201)

阿尔及利亚Akilet Deilel 金矿矿权区位于阿尔及利亚国家的西南部,北非西海岸的Yetti-Eglab 地块连接带(图1)。Yetti-Eglab 地块属于古老的西非克拉通,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Eglab地块,西为Yetti地块,被NNW-SSE断裂带分隔为地质特征不同的两个地质单元。本次研究区及周边发现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铜、钼等。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该区出露地层较广泛,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Akilet Deilel岩系,及Yetti岩系。

其中Yetti岩系为一套类复理石建造的火山沉积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砂质泥砂质片岩,浅灰色-深灰色-黑色;片理化发育,走向为320°~340°,Yetti 岩系是区内金成矿有利的矿源层、Au 丰度(3.00-200.00)×10-9。Yetti 系位于东临Yetti-Akilet Deilel接触带,边缘是安山斑岩等喷发岩。地层总体走向为320°-340°。

Akilet Deilel岩系为含火山岩夹层的火山碎屑沉积岩系,为凝灰岩、凝灰质细粒砂岩、凝灰质含砾砂岩,底部为多成因砾岩。分布于Yetti岩系的东部。

1.2 岩浆岩

该区岩浆活动强烈较频繁。岩浆岩主要展布在B 区的北部和西部,主要以红色花岗岩岩床为主,其次为闪长岩、辉长岩组成的岩体,由于此区气候干燥炎热,风化程度较高,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碎粒荒漠。与Yetti地层及Akilet Deilel地层为侵入接触关系。

1.3 遥感解译

根据遥感解译信息,矿区发育3条总体EW向的弧形剪切带和2 条NW 向的弧形剪切带及一系列走向SN-NW 向的层间滑脱剪切带,它们共同构成了本区菱形网状构造格(图1)。沿韧性剪切带和层间滑脱剪切带发育一些NW向中基性岩脉。

1.4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根据物探资料得知,矿区北部花岗岩磁场强度高;矿区西部NW 向韧性剪切带磁场强度低;矿区东部以Yetti-Akilet Deilel 地层接触带为边缘呈扇形展布区、低磁和高磁的渐变过渡区,靠近北部花岗岩磁场强度偏高,靠近韧性剪切带部位磁场强度偏低。根据出露的火山沉积岩和零星侵入岩,推测高磁和低磁的渐变过渡特征反映了隐伏侵入岩体侵入深度和上覆火山-沉积岩地层厚度的综合变化特征;扇形边缘A、B、C三个矿化蚀变带附近为一个明显的磁性异常变化的梯度带,推测该地带为隐伏侵入岩体的边缘。

1.5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得知,区内Au、Ag 化探岩石地化异常多为串珠状(图1),走向NW向或近EW向,异常轴向SN。在矿区西部SN 长近10.00km,宽5.00km,近50.00 km2面积有异常分布。高值点Au(0.10~171.00)×10-6、Ag(0.20~23.20)×10-6。部分地段Au、Ag 元素异常彼此套合,范围较大。异常主要集中分布矿区西部,产于NW向韧性剪切带和近EW向韧性剪切带,以及韧性剪切带与北部花岗岩接触相交部位,另在一些中基性岩脉侵入体附近异常也比较集中。

2 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分析

区内构造运动强烈、复杂,构造格架总体上走向320°~340°,纵贯区内NW 向展布的糜棱岩化带,构造断裂带、韧性剪切带、片理化带极为发育,它们是本区金矿成矿的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区内构造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次之。

图1 AkiletDeilel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及遥感构造解译略图

矿区内Yetti 岩系褶皱构造频繁,现已初步查明区内经历了三个褶皱期:第一阶段:地层层理与S1片理、韧性剪切带一致,片理中有含金矿化蚀变岩;第二阶段:在泥质砂岩相形成等斜褶皱,褶皱轴走向为NW,倾向SW;第三阶段:褶皱在第二阶段基础上继续倾斜。

Yetti 石英泥质砂岩杂岩体褶皱构造发育,表现为等斜褶皱,褶皱轴走向为NW,倾向SW。受三次构造运动影响(Eburneen a Panafricaine):第一阶段:S1片理与韧性剪切带叠层构造混同一起,片理中有含金石英脉;第二阶段:泥质砂岩相呈等斜褶皱,垂直的褶皱轴走向为NW,倾向SW;第三阶段:组成为细脉、小脉、石英脉,通常都绿帘石化,在金分析中发现有金矿化迹象。

断裂构造有多期活动,矿区断裂主要产于Yetti岩系和Akilet Deilel 岩系剪切带两侧,以西侧为主,东侧为辅,严格受剪切带控制,断裂产状均与剪切带产状一致。

断裂可分两期,第一期:产于剪切带或与剪切带平行等距产出的断裂,断裂规模较大,产状总体走向320°,SW倾,倾角60°-70°,均被安山岩充填,从地质力学来讲属于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第二期:主要产于剪切带两侧,个别产于东侧,断裂规模较第一期小,其产状与连接带及第一期断裂平行,A 区、C 区见含矿断裂5 条,断裂总体产状330°,SW 倾,倾角60°-80°,均被含矿石英小脉及含矿蚀变体充填。含矿断裂结构面比较平直,从平面来看有一定的舒缓波状,厚度变化不大,控制延长千米左右,应属压扭性断裂,B 区含矿断裂由于岩浆岩从不同方向多次侵入,导致产状有较大变化,转向为40°-50°,NW 倾,倾角在60°-75°之间变化,断裂大多被含矿石英脉充填,少数被强蚀变充填。

3 矿产特征

3.1 矿产特征

矿区地处Yetti-Eglab 金成矿带,受近南北向Yetti-Akilet Deilel剪切带控制,矿体产于石英脉和蚀变岩带之中,矿床类型为绿岩带中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区内已发现A、B、C 三个金矿化蚀变带,产于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中,总体矿体、矿化体与韧性剪切带走向完全一致。

经普查、详查地质工作,在三个区中经地质填图和槽探揭露,化验分析共圈定出6 条金矿体、5 条矿化蚀变体和8 条含矿石英脉。三个区内矿化蚀变带均沿着Yetti 岩系和Akilet Deilel 岩系接触带断续展布,其产状与接触带产状一致,金矿体均受蚀变带控制,其产状与蚀变带产状一致。A 区矿化蚀变带长3000.00m,宽300.00-500.00m;B 区矿化蚀变带长2000.00m,宽500.00m;C 区矿化蚀变带长500.00m,宽200.00m。

3.2 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A区变质岩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B、C 区的变质泥质岩整体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局部见有绿帘石化的石英脉发育。

3.3 矿床成因

A、B区矿化带位于Yetti 岩系和Akilet Deile岩系“连接带”断裂附近,断裂两侧地形高差大,断裂两侧分别为Yetti 岩系和Akilet Deile岩系的流变岩。矿体几何特征(裂隙充填状、网脉状、带状脉)反映了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和矿体具有不同的埋深。矿化蚀变是在经历过构造破碎和热液蚀变活动后形成的。

矿权区内矿床成因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该区岩浆活动频繁,不断侵入,同时,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Yetti矿源层在含矿热液的热动力驱动下,向低压扩容带(韧性剪切带)集中,重新分配,在变质热液成矿作用下,经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因此,该矿床成因为变质热液型矿床。

3.4 区域成矿规律探讨

不同级别的断裂构造对金矿化的多级控制:近南北向的前元古宙老构造及韧性剪切带复合控制了绿岩带及矿带呈近南北向展布;区域性断裂两侧的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次级断裂控制了矿体(脉)的分布和形态产状。

含金石英脉或矿化蚀变带广泛发育,但不是所有的脉均能构成工业矿体,金的工业矿体在矿脉中沿走向断续分布。

绿岩带呈南北向连续不规则带状分布,呈紧密的向斜褶皱,并被多期侵位的花岗岩包围,主矿段位于Yetti 岩系,矿体赋存于Yetti 岩系的一定层位,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的层控性质。

区内有规模的金矿床,附近往往有中酸性岩体、脉岩群,岩浆侵入活动为矿源层中的金的迁移富集提供了热能。

3.5 找矿标志

结合矿权区已知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资料及矿床成因分析,矿权区找矿标志如下:

(1)韧性剪切带和与韧性剪切带相关的断裂带或层间滑脱带,尤其是各种构造带的交汇部位;

(2)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为主要找矿标志;

(3)Au岩石地化异常带,尤其是Au、Ag、Cu异常重叠部位,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4)遥感解译中所提取的铁异常带和羟基异常带。

猜你喜欢
褶皱矿化矿床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铜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一点褶皱
褶皱的优雅
梦幻褶皱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
浅析获各琦1号矿床深边部找矿思路及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