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顶岗实习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0-07-08 09:44张楠姚利花张占东
大学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顶岗专业知识电气工程

张楠 姚利花 张占东

[摘要]“3+1”预岗实习是一种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完成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较好地改善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大学人才培养状况,而“3+1”顶岗实习模式也通过多年的摸索实现了对当前大学生教育科学体系的内涵扩充与实践探索,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文章介绍了“3+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并以电气工程专业学生“3+1”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为例,对该模式下的教學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教育;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3+1”顶岗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150-03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这导致许多大学生虽然经过正规的全日制本科教育,但进入社会后又要重新学起,这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有着直接关系。

近年来,教育部强调要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帮助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机会提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实践,有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目前高校机电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知识实践应用较少,采取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未给予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足够的重视,不符合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所在企业的要求。而“3+1”顶岗实习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大学生通过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完成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较好地改善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大学人才培养状况。因此,以山西大同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学生“3+1”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为例,对该模式下的教学体系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实践对当前大学生教育科学体系的内涵扩充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3+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简述

除部分特殊专业外,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基本学制为四年,在这四年的全日制学习当中,学校带领学生从大一到大三在校完成大纲规定的各项学科内容的学习,到了大四投身到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企业或实训基地、车间等参与实践操作,同在职的员工一样开展完整的社会岗位实习,培养和锻炼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在毕业前达到本专业的相关要求和完成毕业设计[2-3]。

以电气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为例,前三年的在校学习,应当保证学生能够全面有效地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尤其是应当加强其在工程能力、就业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理论培养,并提前结合社会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讲解,改变传统的知识与实践脱节状况,有效地为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并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考核。到了第四年,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规划,向长期合作的社会单位、企业和实训基地等输出人才,安排学生进行实地顶岗学习,引导、督促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当中,实现专业知识应用的现场化,完成知识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转化的第一步,并完成毕业设计,充实和完善在校期间的学习记录。

综合来看,“3+1”顶岗实习是完善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内涵建设,完善大学生个人社会阅历,实现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适应社会需求的必要选择,更是培养知识型和实用型并重的祖国所需要的人才所做出的必然选择。

二、“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

“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全体系搭建的宗旨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并以此为出发点,在引导学生完成本专业的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突出实践与教学相结合,以工程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培训重点,打造以职业技术能力为落脚点的实践教学体系。从电气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着手,将本专业的“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知识学习成绩占50%-60%,实践教学考核成绩至少占到总成绩的40%,强调实践能力的基础学分构架,并且确保实践学习的周期不少于一个学年(48周)。要求学生在顶岗实践的过程中认真对待,并完成包括实验、实训、实习以及工程技术和专业设计在内的多重实践任务。在此期间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无缝连接,形成科学安排、整体布局、操作有序、配比合理、全过程无断层、收效良好的符合电气专业及相关工程专业实际需求的“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搭建。

在整个体系搭建的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集中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育和个性化教育这三部分,并从不同切入点对教学内容展开部署,其中集中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依照工程能力的培养标准和发展规律,从学生自身的认知、基础、综合和专业这四个不同教学阶段,分阶段进行各项试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完成技术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进行全面系统地纵向深入,以期达到较好的实践开展效果,见图1所示。

简言之,整个“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从认知实践人手,充分开展专业基础实践,强化综合实训与实践,在专业实践中体现学习效果和实践效果,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尤其是从电气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强调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需求,并作出了合理的安排和针对性的规划。

三、“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价值

“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价值可以总结为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学校需要在三年内完成学生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教学任务,按照社会需求修订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为实现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提供了巨大推动力和有效的保障,是必要选择。

第二,学校按照学生整体能力培养的需求出发,增加实验教学投入,本身也是对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既确保了体系的有效应用,又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从长远来看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本体系以改革教学方法为手段,虽然缩短了理论学习的周期,但是却更强调了理论学习的效率,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周期长、学习效率低、应用能力差的学生学习状况。

第四,本体系的顶岗实习需要校外企业的大力支持,这就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合作。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遵循本体系的培养规律,有利于建立长效的办学机制和校企合作的育人平台。

第五,整个“3+1”顶岗实习教育实践体系提倡以专业技能为抓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均衡协调发展。

第六,顶岗实习的核心在于工程训练,而训练的本身并不仅仅是机械地学习旧的知识,更强调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加强其实践创新能力。

第七,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责任心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本体系要求以“双师”导学为保障,这对教师团队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第八,所有目标的实现都要建立在教学质量和实务学习效果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因此,体系的实现促进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开展“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整个体系的内涵建设

从电气工程专业“3+1”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需求来看,整体框架完备,内容充实,但更应当在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建设。比如,应当从本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将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通过丰富新颖的课程设计和全面的内容覆盖,同时实现能力培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改造并丰富整个实践教学体系内容。知识要全面覆盖电气专业所涉及的电路设计、测试与维护以及现代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等系统的电气化生产流程,通过组建仿真实验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等必要的实验室,完成整个框架的教学需求,并按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认知规律,完成实验、实训、实习的有序开展。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电气设备的生产原理和设计规律以及生产过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并轨实习,提高学生的适应力,开阔学生的专业眼界。

(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帮助学生完成心理调适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3+1”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弥补了人才培养难以与社会接轨的短板,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烦琐,内容丰富,学习和掌握有难度。原本需要学习四年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三年内全部学完,并且要保质保量,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同时由于要保证实践与教学的并轨穿插,学生还需要在三年有限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参与必要的实践、实验等等,这些也占用了学生的一些学习时间。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当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关注学生内心情绪的变化,同时适当地进行面谈和开导,帮助学生理解当前学习安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协助学生完成好知识的学习。到了第四年的顶岗实习阶段,要帮助学生与实习单位的老师完成对接,双管齐下,双师发力,保证学生能够实现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并督促学生在完成好实习工作的同时完成好毕业作品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往往会对紧张的课程安排产生抱怨,对一年实践学习的作用表示怀疑,不能较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安排,此时更应当做好学生的心态调适工作,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长久性与社会参与性

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也普遍存在。尽管教育实践已经呈现出向校企合作方式转变的趋势,突破了課堂的束缚,紧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针对授课内容的选择,并未建立起与学生发展的有机关联。学生在“3+l”顶岗实习阶段,企业对实习生的监管力度不够,部分管理者为了降低风险,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无关紧要的岗位,学生无法接触到核心工作内容,这就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因此,需要学校和企业对“3+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加以重视。

“3+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的合理安排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形成长久有效的合作关系,使该模式培养下的学生既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生产需求,又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可以从校方层面出发,寻求与电气工程专业对口的校外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保证每年定时、定量地将学生送到这些合作企业进行对口岗位的顶岗实习,不必每年为寻找合作单位而东奔西跑,更不需要为学生的安置而发愁。从企业层面出发,由于电气工程专业的专业性极强,许多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从事相关专业的对口工作,导致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专业人才。

企业可以在实习生顶岗实习期间强化对其顶岗实习的专业技术培养,引导其摆正培训态度,努力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培养发掘并挽留一批适用于本企业的新人,而且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也能够为企业创收。总之,做好顶岗实习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和企业用人短缺问题,值得更加重视。

猜你喜欢
顶岗专业知识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刍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
郑州测绘学校就业形势好一名学生可选五个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